農村人說“戲臺周圍不建墳,廟宇周圍別住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話:“戲臺周圍不建墳,廟宇周圍別住人”。由於這句話有些晦澀難懂,因此,儘管我對這句話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話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的:

農村人說“戲臺周圍不建墳,廟宇周圍別住人”,是啥意思!

一、戲臺周圍不建墳

戲臺是戲曲演出的專門場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戲劇舞臺。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是沒有專門的戲劇舞臺的,當時的戲劇演出全部是“地攤形式”。到了宋代的時候,人們將“地攤形式”改為了“露臺形式”,出現了“露臺式”的舞臺。

一般來說,“露臺”多由石頭或枋木建成,可用於戲曲演出和做各種慶典活動。宋朝的露臺規模非常大,高達一丈有餘,非常適合在遠處觀看演出。《次韻王晉卿上元侍燕端門》一文中稱:“月上九門開,星河繞露臺。”從這篇文章中足見至少在宋朝時已有了“露臺”的建築概念。

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元朝的時候,“露臺”演變為了類似於現代的舞臺。不過,當時的舞臺基本上全為木結構建築,從高度講大致可分為單層、雙層兩種型別。單層舞臺是指戲臺建在一個臺基上,臺基一般高度為1米左右;雙層舞臺是指戲臺建在通道之上,通道多為山門,高約2米左右。

不過,由於我們國家的地域非常寬廣,因此,每一個地方所建造的戲臺形式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始建於光緒二年的江西寧都戲臺,其戲臺為木質結構,分前後兩臺,前臺為演員唱戲時用的,後臺為演員化妝和住宿用的,總長約10公尺,寬15公尺。在前臺的門柱上,雕刻有朱漆鎦金楹聯:“或為君子小人,或為才子佳人,出場便見;有時風平浪靜,有時驚天動地,轉眼皆空。”在戲臺的頂上,懸有一朱漆描金的橫匾:“聲滿歌樓。”再比如,山西省高平市王報村二郎廟的金代戲臺,建在高1米有餘的磚砌臺基上,面寬7。45米,進深7。55米,平面近方形,單簷歇山頂。戲臺周身三面敞廊,僅後簷與兩山後部砌牆,山牆約為山面總長的1/3。與江西寧都戲臺相比,其主要區別在於前簷和兩山前部均露明。

戲臺的主要功用是娛樂,是供各種演出使用的。免不了鑼鼓喧天,人聲嘈雜的場景出現。因此,戲臺周圍被稱為“嘈雜之地”。

“安息”一詞我們都聽說過,“安息”原為古代伊朗高原地區的一個古國名稱,後來被引申為逝者平靜地“休息”。巴金 在《探索集·訪問廣島》一文中稱:“我不由自主地低聲念起了慰靈碑上那一句碑文:‘安息吧,過去的錯誤不會再犯了。’” 由此可見,“安息”多用於逝者的身上。

既然逝者需要“安息”,那麼,戲臺的周圍是不適合建造墳墓的。否則,各種戲劇演出活動就會對逝者造成干擾,從而影響他們“安息”。

農村人說“戲臺周圍不建墳,廟宇周圍別住人”,是啥意思!

二、廟宇周圍別住人

廟宇是供奉神佛或歷史上名人的處所,是人們用於祈福納祥、消災解厄、祈求平安、教忠教孝的地方,是非常莊嚴的“聖靈之地”,是不允許經常人聲鼎沸的。而人們一旦居住在廟宇周圍,就會將這種肅穆、莊嚴的氣氛破壞掉,從而使廟宇難以成為“清淨之地”。鑑於此,人們是不適合居住在廟宇周圍的。

以上所言就是“戲臺周圍不建墳,廟宇周圍別住人”這句話所要表述的意思了。

農村人說“戲臺周圍不建墳,廟宇周圍別住人”,是啥意思!

聽了老農的介紹後,我總算是弄懂了“戲臺周圍不建墳,廟宇周圍別住人”這句話所要表述的意思是什麼了。由此看來,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還是蠻豐富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