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華容寺碑》的梁武陵王蕭紀

梁豫章王蕭棟稱帝后,改年號為天正。武陵王蕭紀稱帝后,也改年號為天正。兩人又各在位一年。這本是偶然的巧合,後來的無聊文人卻附會說: 天字“二人”,正字“一止”也。似乎兩人取此年號,便已預示了將要一年而滅。這當然是十分可笑的。

撰寫《華容寺碑》的梁武陵王蕭紀

蕭棟是侯景立的傀儡皇帝,前面已有專文介紹。這裡要介紹的是蕭紀。

蕭紀字世詢,乃梁武帝第八子。自幼好學,有文才,不尚浮華之辭。天監十三年(514)封為武陵郡王。歷任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丹陽尹、會稽太守、東揚州刺史等職。大同三年 (537)起調任督益梁等十三州諸軍事、安西將軍、益州刺史。到他稱帝時,已在蜀經營了十五年之久。他在蜀期間,南開寧州、越嶲,西通資陵、吐谷渾,內修耕織鹽鐵之政,外通商賈遠方之利,財用充裕,兵甲殷積,有馬八千匹。文治武功,頗為顯著。

侯景亂梁,建康陷落,武帝餓死臺城之後,湘東王蕭繹於梁大寶元年(550) 四月起兵江陵,討伐侯景。蕭繹亦是武帝之子,因排行第七,故蕭紀常稱之為七官。蕭紀一向認為蕭繹的文治武略不如自己,聽說蕭繹要討伐侯景,頗不以為然地對左右說:“七官一文士,豈能成此匡復大事!”當年五月,蕭紀派了世子園照帥兵三萬先行沿江東下,聲稱受湘東王節度,實質是探聽動靜。蕭繹也深知八弟頗有野心,因而待園照到達巴水,蕭繹便授之為信州刺史,命他屯於白帝,沒讓他東下。十一月,蕭紀親帥大軍東下,蕭繹一看這架勢,分明是想與自己爭奪天下,如今侯景未平,怎能兄弟先鬧起糾紛來? 於是命特使給蕭紀送去一封親筆信,勸他退兵。信中說: “蜀人勇悍,易動難安,弟可鎮之,吾自當滅賊。”又用另一張紙寫道: “地擬孫劉,各安境界;情深魯衛,書信恆通。”意思是說: 你我就象孫權的劉備,應當各自管好自己的地盤,永保兄弟之深情,常以書信相往來。接信之後,蕭紀果然暫時停止了東下,算是默認了七官提出的東西分治方案。

撰寫《華容寺碑》的梁武陵王蕭紀

蕭繹穩住了八弟之後,全力進討侯景,很快取得了最大進展。大寶二年(551)六月,胡僧祐、陸法和在巴陵大敗侯景,生擒景大將任約。接著,王僧辯攻克郢州,活捉景大將宋子仙、丁和。蕭繹見侯景精兵猛將損失殆盡,滅亡只是時間問題,便在繼續進兵建康的同時,開始準備對付蕭紀。他先派了陸法和去屯守峽口,以防蜀軍東下。又設計拔掉蕭紀安在東邊的一個釘子西陽 (今湖北黃崗) 太守蕭園正。園正系蕭紀次子,在西陽寬和好施,甚得民心,歸附之人甚多,且有兵一萬。蕭繹怕一旦和蕭紀開仗,不免有遭到東西夾擊的危險。因而決定先把這棵釘子拔掉。他假意委任園正為平南將軍,園正不知是計,高高興興地去江陵接受伯父的恩典,蕭繹卻避而不見,讓南平王蕭恪設宴招待,將園正灌醉之後,便使人誣告他有罪,分掉了他的部曲兵卒,然後下獄囚禁起來。

此時,蕭紀正忙於稱帝。從大寶二年(551)十一月益州刺史劉孝勝等勸進之後,他便開始大造乘輿車服,準備登基。第二年四月,正式即位稱帝,改元天正,立長子園照為皇太子。王僧辯之弟司馬王僧略和直兵參軍徐怦認為此時稱帝過於勿忙,再三諫阻,都被蕭紀殺死。永豐侯蕭?見蕭紀如此不能容人,嘆息道:“王事不成矣!直臣,國之基地,今先殺之, 不亡何待!” 同年八月, 蕭紀用太子園照之謀, 留蕭?為益州刺史, 守成都,以子宜都王蕭園肅為副,協助守城,然後便親自帥兵東下,拉開了兄弟相殘的戰幕。

天正元年(公元552年),梁武陵王蕭紀率軍路過當時的武昌,也就是現在的湖北鄂州境地時,正好與兄弟蕭繹大戰于于川、鄂交界處得勝凱旋而歸,一時間意氣風發的武陵王看到當時的鄂州的大好河山,不由得情不自禁的還親自撰寫了一首《華容寺碑》。

可惜,由於戰亂,這個《華容寺碑》已經不知所蹤,不然可以一覽這位文武雙全的梁武陵王的生花妙筆。

撰寫《華容寺碑》的梁武陵王蕭紀

歷史永遠不會重來,公元553年7月,蕭繹命令軍隊反攻,長江兩岸14城的守將紛紛背棄鎮守武昌的蕭紀,開城投降,蕭繹又派遊擊將軍樊猛帶兵斷絕了蕭紀的退路,又將戰船連成環形陣,把蕭紀的龍船圍在核心,樊猛跳上蕭紀的龍船,挺直長矛,直奔蕭紀,蕭紀膽戰心驚,慌忙取出一袋金餅扔給樊猛,哀求說,這袋金餅贈給將軍。只求你送我去見見七官(蕭繹),樊猛厲說呼斥說,天子怎麼可以隨便去見,這些金餅,只要殺了你,還不都是我的,說話間,舉手一矛,將蕭紀刺倒在艙板上,又加上一矛,結果了蕭紀的性命。

蕭紀的太子蕭圓滿見父親被圍,駕船快速駛來援救,也死於亂刀之下,益州全境很快被西魏佔領。

蕭紀史稱武陵王,死後被蕭繹開除族籍,改姓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