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發現一東漢文物,或解開諸葛亮一個謎:木牛流馬是三輪車?

1982年,在四川成都新都縣,工人施工時無意中發現一些陶片,由於樣式古老,所以報告了文物部門。經過考古專家的清理,一共發現了3000餘陶片,確認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文物,但由於當時文物修復能力有限,於是就封存在楊升庵博物館。

2000年,楊升庵博物館決定修復這一批陶片。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經過修復之後,這些陶片組成了一具三輪馬車!根據史書記載,中國三輪馬車最早出現於唐末五代,而且始終沒有得到推廣,也沒有技術記載,所以一直到清朝末年,三輪車才再度出現在中國大地上。

顯然,這一不同凡響的三輪馬車的出現,改寫了中國車輛的歷史!同時,由於出土於蜀國都城成都地區,加之木牛流馬的傳說,所以這也讓不少學者懷疑: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很可能就是三輪馬車!

四川發現一東漢文物,或解開諸葛亮一個謎:木牛流馬是三輪車?

根據《三國志》記載,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目的就是為了運送軍糧。而且,從史料上看,“木牛”和“流馬”是兩種運輸工具,後者應該是前者的改進版!

顯然,木牛流馬的出現,對諸葛亮北伐幫助極大。然而,由於古人沒有留下木牛流馬的圖紙和技術引數等,所以木牛流馬一直是個謎。至於明朝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將木牛流馬描述成可自動行走的超級能量守恆機械裝置,顯然是一種幻想。

四川發現一東漢文物,或解開諸葛亮一個謎:木牛流馬是三輪車?

木牛流馬究竟是什麼運輸工具呢?有兩種常見的猜想,即獨輪車和如牛如馬的機械裝置。

宋朝高承《事物紀原》記載,“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認為木牛流馬其實就是獨輪車。但考古發現在東漢時期,獨輪車已經廣泛應用,以諸葛亮的智慧,不至於就加一個“前轅”吧!

至於如牛如馬的機械裝置,就更不可能了。原因很簡單,“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出川的道路非常難走,很多地方需要走木質棧道,以木製牛馬負重大量糧食(史書上記載是“載一歲糧”,一人一年大約消耗500斤)行走,怎麼看都違背常理。

四川發現一東漢文物,或解開諸葛亮一個謎:木牛流馬是三輪車?

難道木牛流馬果真就是三輪車?其實,從史料記載和當時情況來看,四川出土的這一輛陶製三輪馬車,或許就揭開了真相!

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最起碼要符合兩個條件:負重超強,穩定且利於山地行駛。這兩個目的,都可以透過這一輛三輪馬車實現。尤其面對出川險峻的道路,和眾多山路彎道,三輪車具有天然的優勢。

其中,四川出土的這一輛三輪馬車上,安裝了一個“轉向裝置”,就解決了山路行駛時轉彎半徑小的難題。需要說明的是,西方學者嘲笑中國古代沒能發展出四輪馬車,其中一點就是沒有發明轉向裝置。

南朝宋時期的裴松之,在給《三國志》做注時提及,“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三輪馬車恰好可以滿足。一個人驅使載重500餘斤的三輪馬車,每天行駛20裡山路,已經非常不錯了。

但裴松之還提及了木牛流馬是“木牛方腹曲頭”,整體造型上和三輪車相差甚遠,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實際上,因為行走山路,所以要用“方腹”把糧食裝好,不至於意外散落懸崖。另外,也可能是防止敵軍襲擊的擋板之類。

四川發現一東漢文物,或解開諸葛亮一個謎:木牛流馬是三輪車?

然而,儘管這種三輪馬車便於蜀國運輸軍糧,但卻存在一個致命問題,就是使用成本非常高。四川出土的這一件陶製三輪馬車上,專家發現前輪軸和叉形器的設計非常容易磨損,需要經常更換,由此導致使用成本非常高。

從這一點上,或許也可以反推木牛流馬就是三輪馬車。從史料上看,諸葛亮死了之後,木牛流馬也就被拋棄,沒有推廣開來,史書從此也不見記載了,原因可能就是上述的成本問題。

另外,對三國時代的人物而言,三輪車可能是新鮮事物,所以人們不知道如何表述,加上諸葛亮製造的運輸工具,形象上與牛馬類似,於是乾脆就稱之為“木牛流馬”,本質上或許就是三輪馬車。

值得一提的是,諸葛亮不是神,他的發明創造,也不可能超越時代,才思妙想是建立在時代基礎之。三輪馬車的出現,更符合時代氣息。

四川發現一東漢文物,或解開諸葛亮一個謎:木牛流馬是三輪車?

當然,成都出土的這一輛陶製三輪馬車,究竟是不是木牛流馬,如今還沒有定論,或許真正的木牛流馬還埋在地下,等待揭曉。

讓人遺憾的是,陶製三輪馬車的出土,證明了中國人早就會製造轉向裝置,但卻沒能推廣開來,而消失在歷史的煙雲中。否則,中國古代交通運輸工具,將可能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中國古人非常聰明,有無數驚人的發明,只是後世子孫不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