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期老百姓生活真實形象究竟怎麼樣? 網友: 貧富差距很大啊

清朝末年,很多洋人進入中國。這些洋人他們不僅帶來了洋槍大炮,還來了一撥拿著照相機的人。他們對中國的一切人和事都好奇,什麼都要拍下來。於是,今天我們得以藉助老照片,窺見100多年前那個沒有網路和手機的年代,中國人是怎麼生活的。

如今人們總喜歡說“貧富差距”這個詞。在清朝末年,同樣是存在這樣的貧富差距。今天就看看那時候的中國人是怎麼活的。

有錢人的生活,從來不愁吃喝,愁的是怎麼花錢。這些紈絝子弟們,似乎怕家中的金銀散不出去,花錢從不計較。八旗子弟的生活被窮人稱為“鐵桿莊稼”,為什麼?因為從來不愁沒收入啊,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鐵飯碗”。這些人每月都有月錢能領,到了過年過節,還能領到額外的賞銀。這些錢雖然不至於大富大貴,但是卻能讓他們比普通百姓要好過的多。

一些家裡有產業的八旗子弟,日子就更闊綽了,他們就是那個時候的土豪。這些人每日的提籠架鳥,逛茶館去酒樓,走到哪,都有人恭恭敬敬叫一聲“爺”,日子過得別提多舒坦。圖中幾個有錢人家的公子,喝花酒還有人在一旁伺候著。連吃口菜都有人給夾到嘴裡,真正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富人們的所有生活細節都很講究,連玩這件事都能玩出名堂來。這時候的老北京人,有喜歡盤各種手把件的,有愛養鳥的,還有鬥蛐蛐的,更有一群沉迷於大煙館的。人們樂於講究生活,但是不願意去經意生意,都是好吃懶做慣了。

有錢人吃飯,不僅飯菜要講究,在哪吃飯也要講究。在外面吃飯時候,必須是那種叫得出名堂的大酒樓。在北京有個酒樓很有特點,名叫東興樓。這裡經常會有宮女太監從宮中帶出來的剩菜剩飯。這些菜都是宮中皇帝和各宮主子們吃剩下的。

皇帝一餐要上幾十道菜,自然餐餐有剩飯。原本這些剩菜都是有下人們吃的,後來為了多賺外快,這些下人便把宮中的剩菜賣給酒樓。酒樓的廚子把剩菜一加熱,就繼續出售。這樣一來,民間的人也能嚐到皇宮的菜餚,太監和宮女也賺到了錢。很多八旗子弟經常來這裡吃飯,一些普通百姓賺了錢也喜歡來這犒賞一下自己,打打牙祭。

而窮人的生活,就是另一番景象。一戶人家都有好幾個孩子,對於沒有固定收入的普通百姓來說,養活幾個孩子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孩子們對衣服都不敢有什麼要求,只要能吃飽飯就很滿足。冰糖葫蘆是那時候孩子們的最愛,但並不是每次看見賣糖葫蘆的都能有錢買。吃飯的時候也沒有錢人家那麼多規矩,只要有個方木桌,有幾個板凳,便能圍坐在一起吃的歡天喜地。有的時候連桌子都不上,抱著個大碗,蹲在路邊,吃上一碗炸醬麵,也很愜意。

圖中的有錢人,就算在黑白照片中也能看出油光滿面,大腹便便,很有那個時期的“富貴氣”。不論表情還是舉止,都頗有看不起人的樣子。而窮人,全都瘦骨嶙峋,夏天時候經常赤膊上陣,辮子往頭上一盤,總之怎麼自在怎麼來。他們不像有錢人那麼規矩、那麼端著架子,而是更接地氣,更有生活氣息。

不知道你看了這些照片,有什麼想法。其實只要生活過得去,窮點富點沒什麼差別,自己舒坦最重要。

參考文獻:《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