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人在客棧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不數銀子的多少?

為何古人在客棧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不數銀子的多少?

我們古代的歷史總是會留給我們很多遐想的空間,比如很多電視劇裡面的客官吃了飯放下銀子就走了,小二從不清點銀子是否夠不夠,難道飯店老闆不怕客官給的不夠做賠本生意嗎?

古代沒有像現代一樣高超的技術和高階的科技,所以在金錢方面就讓很多人感到不解,等價互換一直都是買賣的一個平衡點,在古代也有同樣的交易規則,可是像電視劇裡那樣的劇情在古代是真的存在嗎?

為何古人在客棧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不數銀子的多少?

古代的銀子作為一種交易的工具,在當時的交易來說是很不完備的,對於當時金屬的開採和冶煉技術也是很落後的,能帶銀子出來消費的基本都是有家底的人,一般像普通的老百姓來說都是用銅錢來買日常商品的。

古代很多人出門都會拿一個荷包裝碎銀子或者金子,根據當時的兌換標準,一兩銀子相當於2000個銅板,假如一個人去飯店吃飯,花了五百多文錢,放下一兩銀子的話,相當於老闆得給這個人返回來一千五百文錢,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得花費很長時間去數,而且在古代,像銀子那樣經常流通的工具已經經過多次的轉手,一兩銀子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一兩。

很多電視劇中都是客官吃了飯隨手放下一把銀子,小二也只是樂呵呵的收起來,從不清點銀子到底夠不夠數,其實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真事還得從銀子說起。銀子是從元朝開始普及的,以前在飯店裡面會有專門衡量銀子的一個東西,但是每一個朝代的衡量標準也不一樣。

為何古人在客棧吃完飯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也從不數銀子的多少?

如果把古代的財物跟現在的東西作為價值等量互換,古代的銀兩是非常值錢的。其實在落後的古代,銀子的具體交易標準沒有準確指出,一兩銀子到底是什麼,概念是模糊的,反正是比銅錢值錢的東西,反正一兩銀子可以兌換很多很多銅板,再加上去飯店吃飯的人一般都是有錢人,放下的銀子其實已經遠遠的超出了這個人的飯錢。

當時的人一個人也吃不了多少,所以用銀子支付的話相當於很多個銅板,所以放下銀子就好,其餘多餘的都可以算作是小二的小費,這些多出來的錢都可以放進小二自己的兜裡,這樣的事情小二又怎麼會阻攔,沒有任何一個小二非要給客官退多出來的錢的。

所以當我們看到很多人吃完飯以後打個招呼放下銀子就走了,其實在古代是存在的,只是這樣的消費方式只是有錢人的做派,像窮苦的尋常百姓根本沒有多餘的錢來給小二小費,所以那些放桌子上的銀子超出了本來消費的飯錢,多出來的錢都進了小二和老闆的口袋,這樣的財物誰不喜歡呢?所以這樣的情節是科學的,並沒有虛擬的成分。

有的電視劇中導演確實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象和思想,所以在看電視劇的時候一定保持多思考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