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花瓷享譽世界,但其原始鼻祖卻是這模樣,顏值落差太大

作者:

M·辰

中國青花瓷享譽世界,但其原始鼻祖卻是這模樣,顏值落差太大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援、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

埃及

印度

希臘

墨西哥

伊朗、中國

一直走到歐洲系列的

俄羅斯

以及亞洲系列的

土耳其

等。現在,世界博物館陶器瑰寶系列——

陶寶篇

正在進行中……速度圍觀啦!

中國青花瓷享譽世界,但其原始鼻祖卻是這模樣,顏值落差太大

(元青花雲龍紋玉壺春瓶)

前面說到

:中國先民在商周時期發明了釉,並將釉塗刷在陶器上創燒出了原始瓷;原始瓷經過千餘年的發展,至東漢中晚期工匠們又成功燒製出了與現代瓷質量接近的成熟瓷器,因此東漢被認為是中國瓷器的真正燒成期。然而,東漢時期的瓷器雖然在質量上已達到較高水準,但在顏值上卻難與現代瓷媲美,其差距就像是村姑與貴婦的差別。此處用村姑與貴婦作比喻,是因為兩者的本質並無很大區別,關鍵在後天的裝扮上。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早期的青瓷如何一步步演變為後世青花瓷等多彩瓷器的歷程。用自媒體人喜歡用的標題就是:

驚!舉世聞名的中國青花瓷其前身竟是這副樣?打死你都不信。

哈哈,太誇張了(^_^)。好啦,進入主題。

(本文圖片由M·辰、色影拍攝,

版權所有

中國青花瓷享譽世界,但其原始鼻祖卻是這模樣,顏值落差太大

(青釉褐斑燈,東晉)

早期的瓷器由於釉料的原因多呈青色、或青中閃黃色,顏色比較單一,屬於單色瓷。至兩晉時,出現了青釉瓷器上帶有深色斑點的新品種——青釉褐斑瓷。其做法是:先將褐彩塗繪在瓷胎上,然後罩上青釉,再入窯高溫燒製,成品即表現為青色瓷體上帶有斑斑點點的褐彩效果(上圖)。

中國青花瓷享譽世界,但其原始鼻祖卻是這模樣,顏值落差太大

(青瓷羊形燭臺,東晉)

青釉褐斑瓷打破了青釉瓷單一的色調,青釉與褐斑形成鮮明對比,使瓷器的色彩更加活潑富有生機。

 

受褐斑瓷的啟發,工匠們在此基礎上又燒製出了更多斑彩效果的瓷器,如青瓷羊形燭臺(上圖)。該羊身上多處出現了褐彩斑飾,使整個羊看上去非常具有靈氣。這就如同一個人穿衣服,如果全身都是同一顏色(套裝),那最好能在衣服上裝飾個胸針或手帕之類,這樣人的形象就會立刻精神起來。

採用青釉褐彩作為裝飾的技法被稱作“點彩裝飾技法”。

褐色點彩是釉下彩瓷的初期形式

,它為後來的釉下彩瓷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青花瓷享譽世界,但其原始鼻祖卻是這模樣,顏值落差太大

(青釉褐綠綵鳳鳥紋壺,唐代)

將青釉褐彩瓷發揚光大乃至享譽國際市場的是唐代的“長沙窯”,其因位於今湖南長沙市郊銅官鎮一帶又被稱作“銅官窯”,是唐代著名瓷窯。

長沙窯興起於中晚唐時期,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我國第一座彩瓷窯;是第一個將詩書畫藝術作為裝飾瓷器的窯口;是唐代生產外銷瓷的重要窯口之一……

長沙窯創造性地燒成了

釉下彩繪瓷

,其工藝即是在點彩裝飾技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彩斑”的紋飾題材,將花鳥、詩文、人物等圖案繪畫於瓷胎上作為裝飾,然後再罩上透明青釉入窯高溫燒製而成。以此工藝燒製成的瓷器因彩繪被覆蓋在青釉下面而被稱作“釉下彩瓷器”。(本圖源自湖南省博,下兩圖同)

中國青花瓷享譽世界,但其原始鼻祖卻是這模樣,顏值落差太大

(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滿”詩文壺)

唐代所創燒的釉下彩瓷器主要來自長沙銅官窯和四川成都邛崍窯,前者產量遠大於後者,且在當時的外貿港口揚州、明州地區,釉下彩瓷器有著相當大的出土量,說明釉下彩瓷在當時曾大量出口。

中國青花瓷享譽世界,但其原始鼻祖卻是這模樣,顏值落差太大

青釉褐綠彩雙獅鎮紙(上圖),唐代。該雙獅臥於一方形底座板上,頭部朝向相反,雙耳豎立,頸部均繫有一帶鈴鐺的頸圈。作為早期的釉下彩瓷,這件青釉褐綠彩鎮紙可以說是相當精美了,但與後世的青花瓷等釉下彩瓷相比,其顏值上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當然,儘管唐代的釉下彩工藝還不夠成熟,但它卻開了瓷器彩繪之先河,為後世彩繪瓷器打下了基礎,從這個角度說,它在陶瓷工藝史上的意義重大,地位非凡。

中國青花瓷享譽世界,但其原始鼻祖卻是這模樣,顏值落差太大

(元青花鴛鴦臥蓮紋花口盤)

我國享譽世界的青花瓷就是釉下彩工藝的傑作。其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瓷胎上作畫,然後在其上施以透明釉燒製而成,因其成品呈現藍色花紋,故名青花瓷。儘管唐代釉下彩瓷的顏值相比青花瓷很黃臉婆,但它卻是青花瓷等釉下彩瓷的鼻祖,在中國瓷器史上享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快傳號“走遍世界博物館”,

跟M·辰一起走遍世界博物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