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神偶,即是原始宗教崇拜中被賦予神格化了的某種靈物或偶像,認為在其身上具有某種超人的神力依託其上或其內。能作用於人類或能影響與庇佑於人類的生命,進而予以奉祀、供養和崇拜。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鄂倫春神偶)

鄂倫春族的神偶崇拜,是原始薩滿信仰的重要內容,它反映了鄂倫春族的山林文化特點。神偶分為五類:一類是木製的,採用天然的木料精心雕刻;一類是畫在布和紙上的,畫得栩栩如生;一類是繡在布或皮子上的,其形象逼真感人;一類是雕刻在樺樹皮上的各種圖案花紋;一類是用草編紮成的形象。其中,木刻的多為祖先神、自然神和圖騰神;畫像多為野祭神,即古老的神靈;刺繡的則是管馬和牧草的神。黑龍江省大興安嶺邊遠山區塔河縣民族宗教局局長關小云,是一位熱心民族文化事業的模範工作者,也是一位鄂倫春族薩滿文化的業餘研究專家。經多年研究,曾撰文介紹了15種鄂倫春族薩滿神偶和神像。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1

、阿尼冉神

阿尼冉神是木刻神偶。外在形象是4男5女9個小人排成一列。傳說,這9個人生前一起生活,一起勞動,一起打獵,共同戰勝艱難險阻,生死不離,故受鄂族人的敬重,供奉為神。居住在高寒地區的北方先民,面臨嚴峻的生產生活環境,更需要集體主義精神,為此,鄂倫春族薩滿藉助神語來維繫族人的團結和凝聚力,以便共同戰勝自然,繁衍生存。阿尼冉神偶是由薄木板連在一起,下面有木底坐,意為“地”,上面用薄薄的木片圍成弧度,形成半園形,意為“天”,從中反映出鄂倫春人古老的蒼穹觀念及與天地共存的觀念。

阿尼冉眾神像中的每個神偶長5。5釐米。其中,頭部長1。6釐米,寬1釐米,上身長2。3釐米,寬3釐米,下身長1。6釐米,寬2。7釐米。整個阿尼冉神像形成半圓形,9個小人的頭部則為菱形,畫上眼鼻、嘴等,其形象英武、壯觀。製作神偶一般採用新鮮的樺樹或樟子松,切禁用雷擊過的樹木或死樹。當薩滿需要製做阿尼冉神偶時,事前或在進行中都必須虔心祈禱。

2

、烏六淺神

烏六淺神也是木刻神偶。相傳,烏六淺神只有一條腿,它神通廣大,能騰雲架霧,既是順風耳,又是千里眼,在來往傳遞“聖旨”之時,迅速驚人,一個筋斗能折幾千裡遠,瞬間就從這座山跳到了那座山。鄂倫春人崇拜它那種精神和超人的本領,供奉為神。烏六淺神偶長21釐米。其中,頭部長3。3釐米、寬3。7釐米,上身長6。6釐米、寬3。3釐米,下身長11。1釐米、寬2釐米。烏六淺神偶,頭部較寬,上身略比頭部窄,高昂挺胸;它的下身又細又長,而且是單條腿;面部除畫上眼睛、鬍子外,鼻子和嘴則是刻成凹形來代替描畫,雙眼目視前方,整個形象顯得嚴肅而莊重。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3

、道日寶克依寶神

道日寶克依寶是黑暗神,木刻神偶。相傳他(她)們是夫妻倆,專在夜間行動,保護鄂倫春人夜間平安,防止被鬼神包圍,被妖魔驚嚇。黑暗神白天睡在地下,免受阻光照射,以此來保護自己。黑暗神全身長17釐米。其中,頭部長4釐米、寬4。5釐米,上身長6釐米、寬5。6釐米,下身長7釐米、寬5。5釐米。黑暗神全身漆黑,只有眼睛、鼻子、嘴唇呈白色,頭部為菱形,上身是長形,兩腿叉開,很威武地站在那裡。

薩滿在製作黑暗神神偶時,選用光澤的樺樹或樟子松做材料,邊製作邊祈求神靈:要好好地保護主人,不要嚇唬或威脅人群;讓獵人多打飛禽走獸,生活富足;並且告訴黑暗神,在沒有月光的夜晚,帶來光明,普照大地。

4

、卡溫神

卡溫神也是木刻神偶。相傳卡溫是佐領的副官,久經沙場,作戰英勇,是英雄的象徵。鄂倫春族薩滿藉助他的英雄形象,來教育和鼓舞全族人民。卡溫神全長18釐米。其中,頭部長3。4釐米、寬4。3釐米,上身長6。6釐米、寬7釐米,雙肩下垂,下身長8釐米、寬7釐米、窄度4。5釐米,兩腿叉開,長3。3釐米,寬2。1釐米。小腦袋是菱形,在菱形的頭部均勻地畫上眼眉、雙眼、鼻子和長鬍子。薩滿製作卡溫神神偶時,必須選用生命力旺盛的樹當材料,製作時還要歌頌卡溫的功德,讚美卡溫的英雄精神,號召族人們繼承英雄的業績,保衛家園,創造新的生活。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5

、庫力耶爾斤神

庫力耶爾斤神,是薩滿用野草編織而成的帶有長尾巴的人形神偶。據薩滿講,庫力耶爾斤原是一個長著長尾巴的鄂倫春美女。她聰蕙過人,才華橫溢,嫁給了一個心地善良的瘸子。瘸丈夫心眼太實,把她長尾巴的秘密告訴了好友,訊息傳了出去,庫力耶爾斤受不了流言的壓力,自殺身亡,其丈夫也悔恨莫及投河自盡。庫力耶爾斤死後三年,族人常見她在山林中唱著悲歌走渡,人們哀其不幸,便開始祭奠她。自此以後,不再見她山林中唱悲歌了,而在“瑪路”神壇上,則又多了個庫力耶爾斤神偶。

製做庫力耶爾斤神神偶,要選用長在河邊上的“須烈”草(大葉章)。鄂倫春人認為這種草最清潔,用來做庫力耶爾斤神偶,能體現她心地純潔的本性。薩滿製作時,抓一把“須烈”草做身子,把草繩夾在中間,伸向兩邊,當做左右手臂。再用柳樹皮一層一層纏好並繫牢。然後接上一把草,當做長長的尾巴。傳說庫力耶爾斤神的尾巴有三丈長。

薩滿在製作庫力耶爾斤神偶時,邊做邊唱:“光瓜日快,瓜日快,/拉爬利快,拉利快”,要重複唱多遍。“光瓜日快、瓜日快”是神語,意為男性生殖器勃起。“拉爬利快,拉利快”也是神語,意為女性陰部,象徵著母性的能力,繁衍人類。

6

、滴拉洽神

滴拉洽是太陽神。鄂倫春人敬拜太陽神,認為太陽是給人間以溫暖和光明的恩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某人受到欺辱就向太陽磕頭、訴冤和禱告,祈求太陽神給予澄清事實和除禍降福。

滴拉洽神也是木刻神偶。形狀圓形,直徑為7。5釐米。在它的一邊有個小孔,可以穿線掛在神位上。薩滿製作時,選用光澤的樺樹或樟子松小木片。做太陽神時,特別注重禱告,表達出對太陽神的敬奉心情,祈盼太陽神光照人間,讓子孫後代都得到春天般的溫暖和幸福。同時,也祈求太陽神不要給人間帶來災難和不幸。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7

、別亞神

別亞是月亮神,木刻神偶。在鄂倫春人的心目中,月亮是夜間當空照明的神,它負責百獸在夜間的活動。如果出獵數日打不著野獸,就要祈求月亮神。祭月時,晚上在住所外放上乾淨的空盆,跪在盆側,向月亮磕頭。次日清晨,如發現盆裡出現什麼獸毛,就確信出獵之後會打著那種野獸。平常每月十五月圓之夜,都要敬拜月亮神。製作月亮神偶,要選擇光澤的樺木片,做成兩頭尖而且是彎彎的新月形,總長7。5釐米,最寬處為3。9釐米。

8

、卻日盼神

卻日盼是星星神,狹義上指啟明星。鄂倫春人在大自然中狩獵。對星星的方位和作用,勤於觀察,瞭如指掌。啟明星,即出現在東方天空的金星,在暮色中,啟明星突出地展視在人們的眼前,最為燦爛,給人以心靈的啟迪,預示新的一天來臨,新的生活重新開始。

卻日盼神是木刻神偶。乍看上去,象似兒童玩具啞鈴:兩頭是尖尖的四稜形錐體,中間凹處繫著小繩,小巧玲瓏,通常與太陽神、月亮神聯在一起,懸掛在神位上。製作星星神,可選擇光潤的小木棍,削去樹皮,只用樹心,精心雕刻而成。

9

、阿格第神

阿格第是雷神,木刻神偶。鄂倫春人敬奉雷神,主要是為了避免雷擊,保護自身的安全。相傳遠古時期,天很低,常常發生人被雷擊死的現象。為了族人安全,後裔興旺,人們開始信奉雷神。雷神神偶長26。5釐米,寬6。9釐米,滿身畫有魚鱗。頭部有眼睛,有鋒利的牙齒,張著大嘴,尾部是圓柄,有小孔,形象英武。製作雷神時,選擇光澤的樺木板或樟子松板材。薩滿製作雷神時,要不斷進行禱告:“兇猛的雷神,請收回隆隆的雷聲,請減少你的威力,不要給人們帶來火災和不幸……。”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10

.得義神

得義是鷹神,木刻神偶。鄂倫春人認為鷹是人類的保護神。鷹的雙翅可以保護主人,鷹的雙眼能夠識破妖魔,鷹的利爪可以抓住鬼怪,祛災驅魔。製作得義神偶,選用新鮮的樹木,雕刻成鷹的形象,長17釐米,寬7。5釐米,高3釐米。鷹的形體畫有美麗的花紋,張開翅膀,象似飛翔,鷹尾顯得特別突出,腹部有利爪。神偶背部有個小孔,用來拴小繩,以便掛在神位上。

11

、穆都日神

穆都日是龍神。在遠古的年代,龍是傳說中最神異的動物。它的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遊,能興雲佈雨。鄂倫春人祭祀龍神,主要視為求雨的象徵。薩滿製作龍神時,用樺木板,削成薄薄的木片,頭部畫上眼睛,上下嘴唇有鋒利“牙齒”,周身畫出細細的魚鱗狀,有鰭。鄂倫春人對龍特別虔誠,每當生活處於逆境,或打獵欠豐,或有自然災害時,也有供奉龍神,向它祈禱禮拜。

12

、蟒倪神

蟒倪神是木刻神偶。據薩滿講述,蟒倪是吃人的野獸,能飛能走,經常興風作浪,罪惡多端。為此,人們特別憎恨蟒倪。薩滿製作蟒倪,選用薄薄的樺木板雕成神偶,全長8釐米,頭部較扁,頭頂邊緣是鋸齒狀,面部均勻地畫上眼、鼻、嘴和鬍子,其形象穆肅可怕。薩滿製作神偶時,總要祈求蟒倪,不要傷害人們,待人要善良。

鄂倫春族薩滿神偶與神像

13

、塔罕神

塔罕,即倒木仙,是用山林中的“須烈”草(大葉章)編紮成的圓柱形的神偶。傳說一個獵人在林中打獵,他要取火做飯,便拿起斧子去砍枯樹枝,四處都沒有找到乾柴。這時,他看到一棵躺在地上的腐倒木(塔罕),獵人就用斧去砍這個倒木,結果斧頭被牢牢地粘在倒木上,怎麼也拿不下來。獵人用手拽,用腳踹,最後連他的雙手和雙腳也被粘吸在倒木上。這時候,奇蹟發生了!這棵樹木開始蠕動著樹身飛了起來,穿過森林,越過高山,“載著這位獵人,在大海中遨遊”。原來,倒木(塔罕)成仙了!打那以後,人們開始敬奉倒木仙——塔罕。直到如今,鄂倫春人上山打獵從不踩倒木,也不可從倒木上跨過去,這是對塔罕仙的敬重。薩滿製作塔罕神偶時,抓一把清潔的“須烈”草,兩頭剪齊,紮成圓柱形草把,外邊再用柳樹皮纏緊。神偶高19釐米,直徑1。5釐米。另外,用小柳樹條做個小斧頭,長6。5釐米,牢牢地扎進塔罕裡頭。

塔罕神(倒木仙)平時供奉,擺放祭品,一般很少請神、跳神。

14

、初哈布林堪神

初哈布林堪神,是管理草的神靈。他的職能是使畜群繁殖增長,為此,在人們心中地位崇高,相當於天神“恩都力”,人們從不敢冒犯這位神靈。

初哈布林堪神像,是畫在紙上的,長110釐米,寬78釐米,其形象是一個老者。老者長著兩雙手,一雙手高舉銅鈴,用來驅邪避災,呼喚馬群,另一雙手,捧著都柿、稠李子、山丁子等供品,專供馬匹食用;老者的下面有供桌,擺放著聖餐、美酒和器皿;老者的左右,各有一名侍從,隨時為主人服務;侍從兩旁各有一棵神樹,上面各拴一匹馬,天空有一條彩虹,光芒四射,保護主人。

供奉初哈布林堪神的位置,在太陽神、鷹神的下邊,也就是擺在“瑪路”中間的位置。初哈布林堪神的下邊才是各尊木刻神偶。

15

、昂難卡坦神

昂難卡坦神,是由獾子變成的神,是畫在紙上的神像。神像總長110釐米,寬80釐米。相傳,獾子從岩石蹦出來的地方形成了峽谷,兩側形成兩座大山,山上蒼松翠柏,林木繁茂。大山的下面,畫有三個昂難,他們都很威武、端祥。昂難的帽頂上面有個“百合果”,額頭上有鮮花,神桌上,擺著都柿、稠李子、山丁子等祭品,這些都是獾子最愛吃的食物。在昂難卡坦的左下方,有蜘蛛網、飛蛾和獾子,以保護昂難的聖潔;右下方是兩隻蝴蝶、兩個獾子和獾子的洞穴。

鄂倫春人供奉此神,是為了嚮往美好的生活,奔向理想的聖地。

作者王松林、田佳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