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男兒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這個世界,總有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願你我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夠浪跡天涯。”這是前陣子網上很流行的一句話,同樣的還有“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是一碗雞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很受用。人們被生活的重擔壓彎了腰,忍氣吞聲,開始羨慕那些不用上班,看似自由自在的人,也渴望過上“劈柴、餵馬、周遊世界”的美好生活。

從古至今,能放棄事業、金錢、權利,放棄一切,一心歸隱的人很少,陶淵明算一個。蘇軾是我們公認的大才子,才華橫溢,心胸曠達,也沒能做到,在遭遇無數次坎坷後,對出仕還是歸隱依然充滿矛盾,最後也只能在詩詞中表達自己對歸隱田園的嚮往。這樣的情況很多,中華五千年曆史,多少懷才不遇,仕途坎坷的人都是如此,因為得不到重用,或者因為貶謫蠻荒,內心憤懣,從而寫下了無數嚮往歸隱的詩詞歌賦。

黃庭堅:男兒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北宋黃庭堅,進士及第,被派往汝州葉縣任職,又因遲到,遭到上司訓斥。黃庭堅覺得自己是大材小用,內心也有懷才不遇之感。在那段時間,他寫的詩詞,多多少少都帶著鬱郁不得志,想要歸隱田園的想法。今天要欣賞的這首詩,就是黃庭堅表達對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的嚮往。

《答龍門潘秀才見寄》

男兒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

山中是處有黃菊,洛下誰家無白醪。想得秋來常日醉,伊川清淺石樓高。

男兒四十歲的時候,正值壯年,還未衰老,但你卻成遊于山林泉石之間,真是有超凡脫俗的豪氣。清風明月不是凡夫俗子能欣賞到的東西,但你卻與之共往;輕裘肥馬的富貴生活,你卻辭去不受。你居住的山中,處處菊花叢生,你的鄰居,家家都盛產美酒。想來你必定常常醉酒,徜徉在山林美景之中,看清澈見底的泉水,望高聳雲端的石樓,多麼愜意的生活。

黃庭堅:男兒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這首詩首聯二句是說潘秀才正值壯年,便優遊于山林泉水之家,自有超凡脫俗的豪氣。“林泉”指山林泉水,代指隱居之地。頷聯寫潘秀才的清高,“清風明月”指清潤的自然景物,“輕裘肥馬”指的是富貴的生活。歸隱山林意味著放棄那些富貴的生活,只與明月清風相伴。在古代,士農工商,士是排在第一位的,即讀書的人是比較受到重視的,因此踏上仕途也是大多數人的追求,像“范進中舉”,年紀那麼大了,還一心追求功名,最後中了舉人,一高興都瘋了。男兒四十,正值壯年,正是大展身手的時候,而潘秀才卻能放棄這些,歸隱山泉,因此黃庭堅才稱他是豪氣。

頸聯寫景,山中是指潘秀才居住的山林,那裡到處都開滿了黃菊花,“洛下”出自《洛陽伽藍記》,指洛陽盛產美酒,“白醪”是一種酒。潘秀才居住的附近,家家都有美酒。潘秀才飲酒賞菊,多麼好的雅興。這裡的場景讓人想起了陶淵明,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非常悠閒自適的生活。

黃庭堅:男兒四十未全老,便入林泉真自豪

尾聯是虛寫,黃庭堅猜想潘秀才醉酒賞景的場景。“伊川”,指伊水,一條河;“石樓”是龍門香山寺中的一處建築,武則天曾和群臣在此宴飲,“賦詩奪錦”的故事就在此處發生。黃庭堅推想潘秀才在秋日裡常常喝醉酒,四周美景相環,登石樓賦詩,望伊水清淺,生活愜意得讓人妒忌。

潘秀才何許人也,我們不知,但能讓黃庭堅羨慕的人,想來必定不差。在追求功名的那個時代,能做到一心歸隱也確實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