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來家家都有房住!10億人月薪過萬,清華智囊與董明珠觀點一致

前幾天,深圳有關部門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當地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將來家家都有房住!10億人月薪過萬,清華智囊與董明珠觀點一致

當時藍白給大家分析過:這個表態異常堅決,接下來深圳走“新加坡模式”是板上釘釘的事,連具體的數字比例,住房的性質直接擺明給你看,說明胸有成竹。

所謂“新加坡”模式,指的是大量低價房屋+小部分高價商品房的模式。

新加坡住房大概有146萬套,其中組屋有100多萬套,佔比高達70%,私人住宅只有20%多,一般新組屋價格僅為私人住宅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

組屋大部分為二房式,多提供給中下階層及貧窮家庭居住,在組屋購入後,一般上必須在屋主住滿五年後才可轉賣,1個家庭只能擁有一套組屋。

至於有錢人,可以去買高價商品房,想買多少買多少,絕大部分沒錢買商品房的家庭,組屋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讓年輕人能夠像新加坡那樣,住進低廉的房屋裡,我們還需要多長時間?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在《楊瀾訪談錄》中表示,兩年前統計局對中等收入人群的標準是年收入10-50萬,有車、有房、能旅遊。

他認為,花15年時間,把4億中等收入群體倍增到8個億,中國經濟總量會達到全球第一。

到那個時候,只有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我們”,另一個世界是“國外”,邏輯很簡單,彼時我們有8億中等收入人群,比全球所有其他國家中產人群加起來的人口都多。

將來家家都有房住!10億人月薪過萬,清華智囊與董明珠觀點一致

從2020年開始算,到2035年,我們的經濟總量會在全球範圍內遙遙領先,8億中等收入群體有車有房能旅遊,幾乎相當於每人都有房子住。

也就是說,15年後,家家都有房子住,不管你是飄在北上廣的低收入工作者,還是攜家帶口在城市裡的打工族,不用再面臨現在“人戶分離”的困局,居住地與工作地可以做到完全一致,免去了顛沛流離之苦。

到那個時候,人們的收入當然也會與現在大有不同。

在西安召開的首屆中國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上,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李若谷提出,要擴大內需,形成以內迴圈為主的經濟格局,面對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要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是城鎮要達到12萬、13萬,農村要達到6萬、7萬。

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44。38%,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6%,還有2。27億人口還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落戶。

大家可以暢想一下,現在城市人口有8億人,加上未來將在城市裡紮根落戶的人群,這些人的平均收入水平達到12萬以上,相當於10多億人的月薪過萬元,妥妥的中產家庭。

當然,人均收入的提高需要時間,在房地產依然是經濟支柱、老百姓主力消費品的前提下,只有把房貸佔據居民消費的部分給釋放出來,讓大家敢花錢、想花錢,收入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從這個角度來看,人人有房住,與“人均收入提升”這兩個過程必然是並行不悖的,兩者互為因果,只有收入高了,房貸才不會積壓消費,在此基礎上,長效機制越來越完善,會更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將來家家都有房住!10億人月薪過萬,清華智囊與董明珠觀點一致

董明珠在5月份時說:住房公積金“沒有必要了”,因為她已經為員工蓋了房子,她的目標是做到9萬員工一人一套房,同時,她認為住房公積金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司給員工購買公積金,但是員工離職以後,公司買的部分就沒有了,這樣企業的負擔太重了。

事實證明,她確實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今年四月份她宣佈員工小區大廈已經建成,共有3700套住房,全都是兩室一廳。

不管是企業提供住房,還是國家提供的低價租賃房、可租可售的商品房,歸根結底,多渠道的住房供應,才能讓15年後的年輕人們不被房子所束縛,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已經看到了“人人有房”的萌芽,在時間的長河裡,我們不妨靜靜等待“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