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沒有空調會熱死 住在這種房子裡冬暖夏涼!

一到夏天,小夥伴們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經常會下雨所以水深,不下雨就是大太陽,就是火熱,基於此,很多小夥伴都說我的命是空調給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人的耐受力也就差了,往前推30年,空調還沒普及的時候,40度的高溫天也就這麼過來了。雖然沒有空調,但是我們有風扇。古人沒有風扇,沒有空調該怎麼辦呢?

古人其實有自己的智慧,透過很多人的普及我們知道古代有自己的冰箱——冰鑑,裡面放上冬天就採集好並存放在冰窖裡的冰塊,無論是降暑還是冰鎮食物,那都是非常地清涼。王公貴族還可以去避暑山莊待一待,除此之外,還利用大自然的規律進行降溫。

屋簷的秘密

對於皇帝來說,當然希望能夠自己的房子冬暖夏涼,不用整天舟車勞頓,趕去其他地方避暑,所以中國的工匠對於房屋的建設也進行了研究。從明朝開始,皇宮的建築有要求:“簷步五舉,飛椽三五舉;柱高一丈,平出簷三尺,再加拽架”。看起來非常簡單,這些數字是隨便拍腦袋寫上去的?當然不是,這也不是計算出來的,而是根據實踐而來的。

古人沒有空調會熱死 住在這種房子裡冬暖夏涼!

雖然當時的人們還不懂得地球圍繞太陽轉,但是不同時刻太陽照射的角度不同已經被工匠發現並使用。北京地區冬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為27°,夏至正午太陽高度角為76°,當然當時的工匠並不懂這些,不過根據照射的角度,設計出了上面要求的建築尺寸。按照上面的尺寸建設皇宮的屋簷,就能夠在夏至前後,屋簷遮陽;到了冬至前後,陽光滿室,使得房間內有冬暖夏涼之感。

這是皇帝,普通老百姓也有自己的方法。我們居住的房屋大多為瓦房,也就是三角形式的,一方面瓦房可以防雨,下雨的時候,雨順著瓦片流到地方,不會在房頂積水;另外一方面,屋頂頂部的三角區域其實就是隔熱區,太陽曬到的熱度都積蓄在三角區域,減少了直接傳入到屋內的熱量,加上屋簷的遮擋,很多房間夏天的時候都非常涼快。

古人沒有空調會熱死 住在這種房子裡冬暖夏涼!

搭涼棚

如果不在房子裡避暑,或者更窮的人話,只能透過搭涼棚,就是在野外通風的地方搭個頂蓋來遮蔽陽光。人們用簡單的圓木作為支架,搭好後上邊鋪上葦蓆,並用繩子捆紮好。這種涼棚可卷可展,烈日當頭的時候展開遮擋陽光,早晚時再收起來通風。搭涼棚一般在陰曆四月開始。

搭涼棚這種簡單的避暑方式是廣大老百姓非常喜歡的,在現在的很多農村依然存在這樣的涼棚,也有形式更高階的,比如涼亭。

竹樓和窯洞

當然每個地方熱的程度不同,自然條件不同,避暑的方式也不同,比如陝北,避暑的方式就是窯洞。窯洞可謂是對自然條件最好的應用,窯洞一般開鑿在黃土層上,由於黃土內部本身的溫度相對穩定,在夏天的時候不會太熱,在冬天的時候不會太冷,所以有冬暖夏涼的效果,就跟井水一樣,夏天感覺很涼,冬天感覺很暖,其實溫度沒發生太大變化,周圍的溫度變化了而已。窯洞距今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

古人沒有空調會熱死 住在這種房子裡冬暖夏涼!

竹樓則是傣族等少數民族的方法,竹樓是傣家的標誌民居。主要指兩層或以上的竹結構樓房,屬於南方“幹闌式建築”的一種,由於底部不接觸地基,加上竹子本身的材質,住在竹樓裡非常涼爽。

古人沒有空調會熱死 住在這種房子裡冬暖夏涼!

中國古代老百姓是非常有智慧的,反倒是現在,很多房子是冬冷夏熱,完全沒有考慮到房子的舒適性,只不過是一個臨時住所罷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我們有空調,但未必比古代老百姓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