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用科技創新呈現新時代家庭風貌

“最美家庭”用科技創新呈現新時代家庭風貌

在海淀區民族學院南路7號院,有一戶善於發明、變廢為寶的最美家庭。走進侯寧的家,記者看到,雖然六口之家在幾十平方米的屋子裡略顯擁擠卻並不雜亂,屋內處處可見用廢舊盒子改造的收納盒,而這些小改造只是冰山一角,創新是侯寧一家人最顯著的特點。

侯寧是國家圖書館國圖藝術中心副主任,她的丈夫沙太寶是IT精英,都是80後,一家人秉持著“品味書香,樂享發明,潤澤社會”的家風,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創新型家庭。

巧手妙招 變廢為寶

廢舊筷子變成肥皂盒,米袋和用完的彩筆變成筆筒,打包盒變成英語單詞卡片,這些在侯寧家統統可以實現,而這些巧思妙想都出自侯寧父親和母親之手。除了奮鬥在發明一線的侯寧,侯媽媽也喜歡發明些和生活相關的小設施,比如利用廚房餘熱的熱水器、筷子做的足底按摩器,她儼然一位道行高深的居家大佬。

“這個比筷子肥皂盒更高階一點,我給它起名叫‘燉肉神器’。”侯寧母親拿出了自己引以為豪的小發明,只見一捆廢舊筷子,在她手裡輕輕一拉瞬間變成了網格狀,筷子由鐵絲網相互固定,但是又伸縮自由,“我們年齡大了,在家做醬肘子、豬蹄時,一個走神就容易糊鍋、粘鍋,但是把肘子放在‘燉肉神器’上就不會出現粘鍋現象了。”

侯寧的父母曾因善於創新,有多項專利惠及他人而被評為首屆全國最美家庭。目前,侯寧一家人共擁有35項國家專利,他們並非專業發明家,但因熱愛生活、善用奇思妙想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侯寧母親常說,“發明不是發明家的專利,而是一切熱愛生活者的副產品。”

發明家之夢 由父親一手點亮

在侯寧家中,每一項發明都是“有背景的天馬行空”,每一個發明背後都有故事。某年南方大旱,水資源短缺,侯寧就和家人設計了中水回收裝置,做一個樣品放在家裡,邊用邊改進;圖書館的藏書經常落灰生蟎不好清理,侯寧就設計了吸頭上帶滾刷的圖書專用吸塵器,滾刷可以刷到藏書裡面,除灰效果一級棒。

侯寧說,但凡有什麼想法,自家老爸第一句一定是“你這個想法不錯,可以試試”。侯老先生彷彿一個行動的發明“種草機”,360度無死角鼓勵周圍的人進行創新設計,解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大小問題。親朋好友開始搞發明了,同一單元的小朋友也開始搞發明了,當然,受影響最深的,還得是家人。

都說家學自有傳承,侯寧的發明家之夢,是由父親一手點亮的,用侯寧的話來說,父親屬於“好奇寶寶”,什麼都喜歡看,什麼都喜歡研究,知識儲備也十分豐富。

侯寧說,中國工業博物館裡面就有很多父親發明的東西,比如博物館裡的彈簧凳,既有工業元素,坐起來又舒適有趣;超長重物搬運車,專門解決體育館裡揭地膠又重又不方便的問題。

一塊廢塑膠管、十幾根手提袋的繩子,在侯寧爸爸的巧手下變成了他遛彎必帶的“驅蚊器”,侯爸爸熟練地將它在身上甩來甩去。杜絕浪費已經成為侯寧一家人的良好家風,他們不僅透過巧手變廢為寶,還將節約的美德體現在生活的各個細節中。

用一分靈感 點亮十分光芒

為了不傷到孩子又方便救人,侯寧想了很久,設計了一個深井救援器。這項發明,讓侯寧獲得了北京發明創新大賽的“巾幗發明創新獎”,她說,確實需要的人,會知道一個發明的價值。

“最美家庭”美在哪?侯寧覺得,一是和諧,二是愛學習的家風。每個發明都是因為一個故事、一段情、一份愛,而這些濃濃的細心、貼心、愛心也定會包含在每個設計裡,帶給每一個因為它而獲益的人。就像侯家的家訓,十二個字,簡單樸實:品味書香,樂享發明,潤澤社會。文明如水,潤物無聲,希望有更多的家庭和侯寧一家人一樣,身體力行傳播主流價值理念,展示新時代新氣象,時代需要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看到榜樣們身體力行傳遞正能量,希望每個人都被他們影響,向榜樣看齊。(記者 劉暢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