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古墓,墓碑文記載和史書不同,李世民形象被顛覆

上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在西安昭陵附近找到了一座古墓,經過研究發現,墓主的身份非同尋常,他的名字叫做唐儉,曾經在李世民建立唐朝時居功至偉。和秦叔寶、尉遲敬德等人相比,或許唐儉的知名度並不高,可是當初李淵起兵,唐儉就已經跟隨其後,並且立下過不少功勞。

在唐儉的墓中,考古學家找到了墓誌銘,上面所記錄的事情和史書上有所不同,這個發現顛覆了考古學家對唐朝的認知,事情也牽扯到了李世民。當初李淵從太原起兵,我們都知道李世民在其中影響力非常大,甚至利用手段逼迫父親發動叛變。

西安出土古墓,墓碑文記載和史書不同,李世民形象被顛覆

可是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沒有李世民,李淵就不會做出最終選擇,唐朝也就不存在了。可是真正歷史上的李淵真的是一個猶豫不決、婦人之仁的人嗎?

其實並非如此,唐朝能夠建立,李淵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兒子那麼簡單,能當上開國皇帝絕非易事,唐儉的陵墓就證明了這一點。

史書中記錄了早在公元617年,唐儉就曾向李淵提議發動起兵的事宜,並且已經為李淵計劃好了統一天下的步驟。只是李淵一直遲遲不肯行動,李世民在此時就顯示出了其作用,他逼迫李淵做出了最終決定。

西安出土古墓,墓碑文記載和史書不同,李世民形象被顛覆

在唐儉的墓碑中,考古學家找到了和史書不同的描述:李淵並沒有猶豫不決,其實他非常積極,對於唐儉的提議很合心意。並且籌劃整個起義的是唐儉,而並非李世民。

《兩唐書》中曾經描述:對於起兵的重要性,是唐儉告訴了李世民,再有李世民轉達給李淵。而在唐儉的碑文中卻並非如此,是唐儉直接告訴李淵,李淵聽後再找到李世民從長計議。碑文所記錄的歷史和史書的記載截然不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件事和李世民有很大關係,要知道李世民是透過發動玄武門之變篡位奪權,這在古代是一種罪名,並非名正言順,那麼李世民想要洗清自己的罪責,那他該怎麼做呢?

西安出土古墓,墓碑文記載和史書不同,李世民形象被顛覆

李世民最好的辦法就是篡改史書,適當地修改登基前的歷史。李世民將自己父親描繪成一個優柔寡斷的皇帝,而李建成則成了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至於李世民自己呢,就是一個曾經為了建立唐朝立下汗馬功勞的人。在這種對比下,李世民居功至偉,他做皇帝也就無可厚非了。

其實史書對於李世民的形象刻畫得有些完美,他在奪位後篡改了史書的可能性很大,其目的也是為了洗去曾經的罪行。但是李世民登基以後,推動唐朝發展,致使唐朝走向盛世,這一點值得世人肯定。

西安出土古墓,墓碑文記載和史書不同,李世民形象被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