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期常年征戰 唐朝為何沒有被拖垮

對唐朝初期征戰不斷,為何卻沒被拖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趣歷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古代社會,朝代政權的更迭時有發生,任何朝代都不能維持永遠輝煌的局面,歸根到底,大多都是因為分配不公導致的社會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烈,有一句話總結得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當初建國時多麼輝煌,國家治理得也井井有條,但仍避免不了不爭氣的祖孫後代將多年基業毀於一旦,矛盾激烈,日子過得不好,老百姓自然不願意臣服於君,所以就出現了所謂的“意見領袖”出來執掌大局,帶著手下一幫人推翻政權,建立自己想要的天下。

唐朝初期常年征戰 唐朝為何沒有被拖垮

就這樣戰爭四起,新的帝王出現,天下太平,新的利益集團出現,再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又出現同樣的問題,週而復始。

上面我們說的主要是內部的矛盾,也就是咱們自己家裡的事,除了內部矛盾,對於歷史上很多朝代來說,邊境的安危也是不容忽視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的歷史一直都是少數民族與漢族共同描繪的畫卷,現在我們知道的朝代,有不少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很長一段時間內,各個朝代都面臨著周邊少數民族入侵的問題。

看看咱們古代中國的版圖,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大部分領土都是中原地區,這部分地區氣候適宜經濟發達,再看看少數民族定居的場所,西北、東北這些氣候條件相對來說不是那麼適宜的地方,而且他們屬於遊牧民族,長期以來以畜牧業為生,經濟結構單一,而且每當天氣寒冷時,食物供給不足,所以他們就會選擇南下侵略掠奪資源。

朝廷這種情況下要麼選擇和親要麼選擇打仗,最終達成協議,你每年給我供奉多少珍品,我給你你需要的物資。所以有很多周邊少數民族以及小國家在歷史上一直臣服於中國,有點還作為附屬國。這種情況在唐宋時期尤為常見。

唐朝初期常年征戰 唐朝為何沒有被拖垮

例如唐朝,唐朝在建國之初,其實並沒有多強盛,以至於面對東突厥幾十萬的兵力卻無可奈何,只得以談判解決。回顧建國初期的唐朝,四周環境十分惡劣,東北有契丹、高句麗等,西北是突厥、吐谷渾、回紇人,西南主要是吐蕃、南詔,還有嶺南的蠻族。內憂外患的局面著實讓當時的唐朝很難抬得起頭來。

但僅僅只花幾年時間,唐朝就從一個孱弱的王朝變成當時的亞洲大國,面對幾方勢力的同時連番暴擊,唐王朝淡定自若穩定輸出回擊,於是各少數民族周邊國家都心甘情願臣服,同時經濟發展也沒有落下,甚至當時的GDP都能排在世界前列,李世民也因此被稱為“天可汗”,那唐朝到底在這幾年時間內都做了些什麼呢?

打仗到底打得還是錢,沒有錢怎麼製造武器裝備呢?很多朝代就是因為打仗最後國庫虧空無法支撐,唐朝是怎樣避免這種情況的呢?這當然不是一方努力就能夠達到的。

首先唐朝推行的軍隊制度“府兵制”,也就是戰時皆兵,有戰爭時,百姓自備乾糧馬匹隨軍征戰,和平時期該幹活幹活,平時農閒時,練習排兵佈陣等。這樣一來軍事、農業、經濟發展都沒有耽誤。另外“番軍”也是唐朝一種很具特色的軍隊,他們大都是已收復的周邊少數民族,朝廷藉助他們的軍隊征戰,維持中原地區的穩定,並給他們提供各種物質需求,雙方各取所需,雙贏。

唐朝初期常年征戰 唐朝為何沒有被拖垮

其次唐朝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土地原為國家公有,因為前期戰亂,大量土地荒蕪,國家就把這些荒蕪的田產分給農民,耕種一定年限後農民就有土地的所有權,百姓也可以向國家繳納穀物、布匹等,抵消兵役,這樣一來,國家的稅收收入增加,國庫日漸充盈。當然這樣做也有弊端,土地逐漸私有,國家沒有可以分配的土地,到唐中期,該制度被廢止。

還有一個原因是上文所提到的,中原地區向周邊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物資,他們則想向朝廷每年提供供奉,各取所需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