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來,僅認出19字的中華第一帖禁止出境展覽的“墨皇”

中國書法藝術博大精深,名家輩出,高手如林,有些甚至到了神化的境界。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蘭亭序集》,被世人看了千餘年,無一人可說出半點破綻。而大多數書法作品,即使出自名家大家之手,掛在牆上看上百遍,就覺得總有不是滋味的地方。其實,還家一本比《蘭亭序》更早且至今得以傳世的書法墨跡,她就是《平復帖》。

1800年來,僅認出19字的中華第一帖禁止出境展覽的“墨皇”

歷經千年風雨滄桑,曾被多位帝王珍藏過的《平復帖》,流傳至今已只留下了殘片,遠沒有大家想象的大氣、雍容、華貴,而僅僅只有巴掌大小,全篇長23。8釐米,寬20。5釐米,為牙色麻紙本,共9行86字,只有巴掌大小。

就是這麼一張巴掌大小的紙,卻是現在最古老的書法真跡,被尊為“中華第一帖”、“墨皇”、“皇帖”、“天下法帖之祖”。

這的作者是西晉文學家陸機,他的祖父就是智取荊州,火燒劉備連營700裡的東吳名將陸遜。其父陸抗,其兄陸晏、陸景也都非等閒之輩。陸機青出於藍,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一位奇才。所謂“譽流京華,聲溢四表”。即使在隱居,文章也能不脛而走。其代表作《文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篇系統的創作理論,天下聞名。在《晉書陸機傳》中,唐太宗為他題寫讚語,稱之為“一代文章之宗師”。

1800年來,僅認出19字的中華第一帖禁止出境展覽的“墨皇”

陸機生活的年代,戰亂頻繁,天下紛紛擾擾。公元280年,西晉滅吳,陸機只好20歲,原本出身豪門,轉瞬間卻是國破家亡。公元288年隱居近10年的陸機被晉武帝連番徵召,不來則殺。陸機不得不北上洛陽,作為東吳遺族,不論其如何低調隱忍,還是遭讒遇害,年僅43歲。他的兩個兒子和弟弟陸雲也被處死。但他寫給朋友的私人信件《平復帖》卻有幸流傳下來。

唐宋以來,講草、真、行書書法,都追溯到晉人,而晉代名家真跡,多為唐太宗、武則天隨葬。《平復帖》因此成了中國書法史上現在最早的傳世墨跡,比王羲之的《蘭亭序》還要早60多年。

更難得的是《平復帖》是最後一批文人書寫的章草書。中國書體的演變,大約經過篆書、隸書、章草、楷書、真草、行書幾個階段。其中章草是漢隸的草體,據說在漢朝是文人寫文章、奏摺的一種便捷書體,但隨著王羲之創制今草,更為便捷,更為流利,章草便逐漸湮沒消失了。《平復帖》也就成了書法從章草向今草轉變的唯一典範。

1800年來,僅認出19字的中華第一帖禁止出境展覽的“墨皇”

《平復帖》原本無名,“平復帖”是宋徽宗收藏後,據他辯論的“恐難平復”一句所命,法帖上還有宋徽宗六字瘦金題簽,極其難得、珍貴。此後《平復帖》多次轉手,麻紙兩側蓋滿了各個年代的收藏印記,簡直是一部收藏簡史。最後為清室皇族溥儒所收藏,溥儒的大哥溥偉承襲爵位,成為清朝最後一個恭親王,溥儒本人則留學德國柏林大學,是天文和生物雙料博士,且精通經史和書畫,被推為“北宗山水第一人”。他的畫價高居琉璃廠第一位,與張大千並稱“南張北溥”。

1800年來,僅認出19字的中華第一帖禁止出境展覽的“墨皇”

1935年,為賑災義展,當時,溥儒在國立北平藝專任教,他將自己收藏的《平復帖》拿了出來,這是《平復帖》1700多年來第一次面向公眾,在文化藝術界引起極大轟動。可是,並沒有人看得懂上面的字。從《平復帖》有明確記錄的唐宋以後千餘年時間裡,許多文人學者試圖解讀其字,卻無一人能全部讀懂。全帖9行86字,其中兩字因紙張損壞脫落了,所以今天能夠看到的只有84字。只至明朝,收藏之帖的張醜僅認出了其中的14字。到清代收藏家安岐曾試圖在張醜的14字基礎上進一步解讀,可是努力一生,也沒再多認出半個字。只到近代,日本人梅園方在張醜的基礎上又解讀了6個字,但把第4個字的“瘵”字誤讀為“虜”,也就是說1000多年過去了,眾人僅僅認出1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