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好 還是軟好

楊子平

硬與軟,有時形影相隨、生死相依,如有硬碟也有軟盤,有硬環境也有軟環境;有時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如吃軟不吃硬,或吃硬不吃軟;有時如同一戰壕戰友、並肩作戰,如軟磨硬泡、軟硬兼施……真要分出個硬好還是軟好,不容易。

有時,硬好軟不好。如硬漢、硬朗、硬骨頭、硬通貨,多好;而軟蛋、軟弱、軟骨頭、軟通貨,還真不怎麼樣。還有那軟肋、軟耳朵、軟不拉耷,也不見得好。至於說“吃人家的嘴軟”,那是因為一貪小便宜,說話就不硬氣了,辦事情會失去原則,就更不好了。

有時,軟比硬得好。如軟水、軟臥、軟著陸可比硬水、硬臥、硬著陸好多了。還有那硬挺、硬掙、硬傷、硬著頭皮,硬得多沒勁。而“煮熟的鴨子——嘴硬”,是形容有的人明知錯了、自知理虧,但嘴上就是不服軟,拒不認錯或強詞奪理,這就更沒勁了。

有時,這樣說好那樣說就不見得好。如一般來說,鬆軟的飯比實硬的飯好下口、利消化,但就一些人如糖尿病人來說,在腸胃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是“吃硬不吃軟”。更不要說那“吃軟飯”的特有含義——是喻男子依賴女子為生的諷語。

有時,說不上是哪個好。如一個人的綜合實力可以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硬實力是可以證明的能力,如學歷、技能證書、本領等;而軟實力是指暫時難以估量的能力,比如學習能力、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文化修養素質等。如果將硬實力比喻成骨頭,那麼軟實力就是經絡。人不能沒有骨頭,也不能沒有經絡。很難說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哪個好哪個不好。

也許,不一定硬要分出硬軟哪個好來,只要硬軟的是地方、是時候,就是好的,如果能渾然天成、珠聯璧合,就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了。如“身段要軟,手段要硬”。

身段要軟,說的是做人說話要放下身段、注意分寸。這是一個需要團結協作的年代,不少工作靠單打獨鬥是難以完成的。要與人合作、要他人配合,乃至要他人執行,就要放下身段、放低姿態,贏得他人的親近、信任、擁護,從而贏得合作、配合、執行的良好效果。而不是以你的權勢、氣勢、財勢去欺人,以你的學歷、資歷、經歷去壓人,自然是很難讓人心服口服、心悅誠服,結果多是不情不願、陽奉陰違,合作、配合、執行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甚至無效果或反效果了。

手段要硬,就是做事情要憑真本事、硬實力。首先,要練就過硬的政治素養、業務本領、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硬功夫,不斷增強自己的硬實力。其次,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都要以硬漢的身影和姿勢,以敢於碰硬的魄力和勇氣,勇於擔當作為,面對硬仗不退縮,面對硬骨頭敢下口,打贏硬仗,啃下硬骨頭,圓滿完成硬任務,如期實現硬指標,從而成就團隊、成就自我,精彩事業、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