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令將一老臣賜死,此人面色不改喝酒吃肉,皇帝卻決定放了他!

乾隆下令將一老臣賜死,此人面色不改喝酒吃肉,皇帝卻決定放了他

每一個朝代,都會有一個巔峰的時期,像元朝的忽必烈時期,唐朝的‘’貞觀之治‘’,或者說清代的‘’康乾盛世‘’。而乾隆帝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乾隆皇帝繼位後發生的故事。

乾隆下令將一老臣賜死,此人面色不改喝酒吃肉,皇帝卻決定放了他!

乾隆帝,說他是一位名君,是因為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不僅讓國內安定,而且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維護了國家統一等等;說他是昏君,也是有根據的。他的心胸狹隘,生性多疑,手下大臣個個膽戰心驚生怕出了毛病。並且‘’文字獄‘’在他在位時期達到了頂峰,處死了不少人。

乾隆下令將一老臣賜死,此人面色不改喝酒吃肉,皇帝卻決定放了他!

尹嘉銓就是‘’文字獄‘’的犧牲品之一,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幸運兒,因為他最後被釋放了。說起尹嘉銓,他的官位不小,舉人出身,後來做到大理寺卿,官正三品,居九卿之列。但是我覺得他的教育方面更為突出,他曾經命令旗人熟讀《小學》,後來編著成《小學大全》,是當時耳熟能詳的兒童啟蒙教育讀本。按理說,這種臣子乾隆應該珍惜的,但是為什麼要去處死他呢?這就不得不怨他自己了。

乾隆下令將一老臣賜死,此人面色不改喝酒吃肉,皇帝卻決定放了他!

我們都知道,當官退休後都應該告老還鄉,頤養天年,但是尹嘉銓可能是功利心太重,仗著自己的功勞竟然上書乾隆爺,為自己的父親申請諡號,而諡號那都是大功勞的人死後皇帝才會封下來的。乾隆爺肯定就不同意了,果不其然,乾隆爺大怒,在奏摺上批道:‘’與諡乃國家定典,豈可妄求……‘’大致意思就是說,這個諡號你父親不夠格,擅自索要是治罪的,在家好好地待著。你說這還不明白嗎?人家不給你啊,再要的話,治罪啊!

乾隆下令將一老臣賜死,此人面色不改喝酒吃肉,皇帝卻決定放了他!

也不知道尹嘉銓怎麼想的,真的就又去上奏了。還打著‘’古稀老人‘’之稱,請求皇上恩准他父親從祀文廟,芝麻還沒得到反倒要西瓜了。這下皇上氣的不行:‘’竟大肆犬吠,不可恕已‘’,想要治他罪,但是他又沒犯法,怎麼辦呢?這時候想到了‘’文字獄‘’。承辦官員各盡所能絞盡腦汁編罪名,給他扣上了‘’大不敬‘’、‘’假道學‘’、‘’偽君子‘’等等,最大的罪名是‘’古稀罪‘’,因為皇上早就昭告天下自己是‘’古稀老人‘’。於是他就進了大獄。

乾隆下令將一老臣賜死,此人面色不改喝酒吃肉,皇帝卻決定放了他!

後來乾隆派遣大臣帶著酒菜前去獄中宣旨賜死,但臨時又說,傳旨後先不要執行,看看尹嘉銓什麼反應,回來稟告他在做定奪。大臣宣旨之後,只見尹嘉銓從容入席,面不改色,飲酒三杯,食肉兩片,然後就回去稟告乾隆了。乾隆一聽,便召見尹嘉銓,罵他一頓,然後放了他讓他回家了。

乾隆下令將一老臣賜死,此人面色不改喝酒吃肉,皇帝卻決定放了他!

這種喜劇性的結局誰也沒有想到。可能是乾隆覺得給他判罪判的太重了?或者說是看見尹嘉銓鎮定從容,起了愛才之心?或者他的動作有什麼含義?我們也不得而知,唯有在歷史的長河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