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明知趙雲是有勇有謀的義士,為何願意將此虎將拱手讓人呢?

趙雲跟隨劉備數十載,隨他南征北戰,並且兩次成功救出幼主,可謂對蜀忠心耿耿。但是趙雲最初所效忠的並非劉備,而是公孫瓚。公孫瓚明知趙雲是有勇有謀的義士,為何願意將此虎將拱手讓人呢?

公孫瓚明知趙雲是有勇有謀的義士,為何願意將此虎將拱手讓人呢?

趙雲所追隨的並非一人,而是心中認可的仁政。當年趙雲受常山郡百姓推舉,率領兵吏投奔公孫瓚。當時的袁紹正如日中天,與公孫瓚爭奪冀州。公孫瓚四戰三敗,很多義士拜到袁紹門下,趙雲卻不同尋常,依附於公孫瓚。公孫瓚大惑不解,問他緣由時趙雲解釋說,天下大亂,不知明主。他決心投奔仁政所在,並非偏向公孫瓚而疏遠袁紹。趙雲在投奔公孫瓚之初便已將心跡表明,後來追隨劉備,也是由於心中代表仁政的明主發生變化。公孫瓚若是強加阻攔,反而有失風度。

其實趙雲此舉確實無可指摘,因為公孫瓚過於好戰,窮兵黷武。還時常掠奪百姓,其種種行為,確實稱不上仁義之君。趙雲確實是能征善戰,但是公孫瓚並未讓趙雲武力值得到用武之地。他雖然認為趙雲能打,卻不認為他是難得的大將。趙雲雖然跟隨公孫瓚四處征討,卻並未立下傳世的功勳。當時趙雲並不受重視,公孫瓚與袁紹為敵時,曾派刺史田楷佔據山東地區。

公孫瓚明知趙雲是有勇有謀的義士,為何願意將此虎將拱手讓人呢?

袁紹前來爭奪,公孫瓚便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而此時趙雲只是在劉備手下為他掌管騎兵。趙雲雖然勇猛過人,卻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就算他有才能,也無法體現出來。因而公孫瓚並不知道,他錯過的是一員大將,也就願意讓他歸順劉備。

偶然的時間,碰上了偶然的梟雄劉備,劉備籠絡人心有一套,誰沾上都得中招,就憑那劉皇叔的金字招牌,就憑那善哭的眼睛,征服了多少的英雄為他所用,人家的情商是真高,不管流竄犯哪裡都有人高接遠送,袁紹袁術呂布劉表劉章就連曹操都和他青梅煮酒論英雄。

劉皇叔有時候挺講道理的,公孫瓚活著的時候,絕不挖他的牆角,趙雲只能朝思暮想惦記著那位知己劉備,等待著時機成熟和能夠實現自己報復的主公走到一起。

公孫瓚明知趙雲是有勇有謀的義士,為何願意將此虎將拱手讓人呢?

老天總是傾向有準備的人,趙雲的哥哥死了,他不得不回家奔喪,奔喪歸來,怎麼那麼巧,公孫瓚偶然風寒也沒救了,趙雲於是名正言順投奔了心馳已久的劉備。在新的廣闊天地裡大顯身手,終身效忠西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