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劉備灑淚相別的田豫,究竟是何許人也?

除了為自己哭過兩次外,劉備還為下屬哭過四次,從中可以對劉備的用人觀一窺端倪。第一次哭是為田豫。

田豫和劉備都是幽州人。劉備是涿郡人,田豫是漁陽郡人。劉備胸懷大志,殺黃巾和張舉叛軍起家,但仕途始終不盡如人意,好不容易成為高唐縣令,又被叛軍攻破。無奈之下投奔老同學公孫瓚。就在這段時間裡,劉備與田豫結好。

後來袁紹與公孫瓚在北方爭雄,劉備與公孫瓚的部將田楷駐軍在青州齊國,抵抗袁紹、曹操的進攻。陶謙此時和公孫瓚聯盟,與曹操交惡。曹操的父親曹嵩就在徐州琅琊避禍。曹操派兵接曹嵩,陶謙先一步殺死曹嵩(還有一說陶謙派張闓護送,張闓因為貪財殺死曹嵩,小編以為前者較為可信),曹操為父報仇,攻打徐州。陶謙於是向青州齊國的田楷求援,田楷與劉備一同到徐州。

讓劉備灑淚相別的田豫,究竟是何許人也?

這個時候的劉備也不如意。他的身份是平原國相,卻駐守在齊國。當初救援孔融的時候,尚能撥出三千兵力,此時救陶謙,就只有一千多兵,一些烏桓騎兵,又有幾千餓夫饑民。陶謙以四千丹陽兵的成本,挖了公孫瓚的牆角。劉備於是脫離公孫瓚,改投陶謙。陶謙又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屯軍在小沛。

田豫早先託身劉備,也得到劉備的青眼相待。但田豫以家中還有老母奉養為由,不願意長期駐留小沛。劉備與田豫灑淚相別:“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二人的緣分基本畫上句號,田豫也算是劉備早期錯過的可用之才。

公孫瓚讓田豫擔任東州縣令,期間公孫瓚部將王門投靠袁紹,又帶領一萬兵力反攻公孫瓚。在官吏都要投降的時候,田豫登上城樓,一番話將王門罵退(王門羞愧而走)。憑藉這件事可以看出,田豫一有膽略,二有辯才,三有風骨。他的才華和人品可以說在這次危機中嶄露頭角。公孫瓚也得知這件事,但並沒有重用田豫。

讓劉備灑淚相別的田豫,究竟是何許人也?

公孫瓚與幽州牧劉虞不合,甚至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劉虞要除掉公孫瓚,反被公孫瓚所殺。劉虞在幽州素有人望。公孫瓚殺掉劉虞,雖然能夠失去掣肘,掌控幽州,但也為其埋下巨大的隱患。劉虞從事鮮于輔等人決定起兵對抗公孫瓚,為劉虞報仇。由於公孫瓚對烏桓的強硬態度,以及打壓世家子弟的舉動,導致這次兵變的規模非常大。劉虞舊部、烏桓、鮮卑,加上袁紹的力量,各郡縣遍地開花,公孫瓚只能退保易京。雖然成功抵禦住進攻,但公孫瓚的力量轉為衰弱,最後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被袁紹所滅。

鮮于輔成為漁陽郡太守,田豫與其相善,被闢為長史,屬吏之首,屬於漁陽郡二把手。當時袁紹新滅公孫瓚,擁青州、幽州、幷州、冀州四州之地,實力要超過曹操。但田豫認為曹操“奉天子以令諸侯”,如執天下之牛耳,必定從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鮮于輔聽從田豫的建議,向曹操靠攏。田豫自然也投靠曹操。曹操置丞相,曾闢田豫為軍謀掾;後又出任潁陰縣令、朗陵縣令、弋陽太守,期間多有治政。

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為徹底掃除袁氏在北方的影響力,起兵遠征盤踞在遼東地區的三郡烏桓(遼東郡、遼西郡、右北平郡)和袁氏兄弟。雖然面臨遭遇大雨不得不改道的情況,但曹操還是成功擊敗三郡烏桓,瓦解其勢力,削弱了來自北方威脅。

讓劉備灑淚相別的田豫,究竟是何許人也?

雖然三郡烏桓被消滅,但在代郡、上谷郡中仍然有烏桓人的身影。曹操出任裴潛為代郡太守。裴潛以鐵血手段誅殺與烏桓勾結的官吏,對烏桓人較為嚴苛,維持代郡的安定。裴潛在鎮三年,被曹操召為理曹掾。裴潛預測到自己的繼任者會改變對烏桓的態度,加以安撫,會造成烏桓人的反彈。果然,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代郡、上谷郡烏桓與鮮卑大人軻比能起兵反叛。曹操命曹彰率軍平叛,田豫也隨軍出征。

曹彰輕兵獨進到達涿郡,與幾千烏桓騎兵猝然相遇。此時曹彰身邊只有幾百騎兵,一千步兵,處於非常不利的境地。田豫建議曹彰根據地形,用戰車組成圓陣,士兵擋住戰車之間的縫隙,將弓箭手保護在其中。烏桓人無法攻破圓陣,只好撤退。此時曹軍改守為攻,追擊到代郡二百多里的桑乾縣。曹彰力排眾議,繼續深入與烏桓決戰,最終取得大勝。軻比能率領幾萬騎兵作壁上觀,看到勝負已分後,很光棍地主動投降。這次順利平叛固然有曹彰的勇武的原因,但和田豫獻策抵禦烏桓騎兵也是分不開的。

東漢的邊患問題一直很嚴重,鮮卑也是其中之一。桓、靈二帝時期,鮮卑大人檀石槐整合鮮卑部落,又吸收中原地區先進的鐵質兵器,實力強盛,頻繁襲擾幽州、涼州、幷州,可以說對東漢邊境的威脅和破壞非常嚴重。

讓劉備灑淚相別的田豫,究竟是何許人也?

檀石槐去世後,其子和連成為首領。和連遠沒有檀石槐的威望,他在位期間,鮮卑內部已經出現很多矛盾。和連在劫掠邊境時被射死,其子騫曼年齡幼小,由侄子魁頭擔任首領。騫曼長大之後與魁頭爭權。鮮卑就這樣在內耗之中分化瓦解。魁頭死後,其弟步度根成為首領,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獨立的鮮卑部落。

這些鮮卑部落中,有的部落有大仇(代郡烏桓反叛時,軻比能趁機襲殺步度根的哥哥扶羅韓,吞併扶羅韓部),有的部落則相對團結。軻比能、彌加、素利三個鮮卑部落達成協議,不向中原政權出售馬匹。曹丕以田豫為護烏丸校尉,鎮守曹魏邊塞。田豫認為整合的鮮卑是曹魏的大患,正好透過這個協議,打破三個鮮卑部落的和平關係。

田豫與素利交易馬匹,破壞三個鮮卑部落的關係。這一招果然奏效。軻比能攻打素利。鮮卑無論是形成聯盟,還是透過戰爭融合為一個整體,都不是田豫想要看到的。軻比能部強於素利部,田豫於是幫助素利擊敗軻比能部將瑣奴。軻比能因此向鮮于輔寫書信表達不滿,曹丕得知後,讓田豫撫慰軻比能。但其實效果甚微,反而讓軻比能更加囂張,屢屢劫掠幽、並邊境。

讓劉備灑淚相別的田豫,究竟是何許人也?

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田豫派使者到鬱築鞬(軻比能女婿)部,反被鬱築鞬所殺。田豫遂聯合另一支鮮卑部落蒲頭部,以及洩歸泥(扶羅韓之子,曾歸附軻比能,後反叛軻比能)部擊敗鬱築鞬部。軻比能以三萬騎兵支援女婿,切斷田豫退路。

田豫率軍靠近鮮卑軍營,燃燒馬糞做出駐軍的樣子迷惑鮮卑,然後秘密撤退。行軍幾十裡後,鮮卑才反應過來,追殺田豫到馬城,將其圍困起來。田豫令部將從南門殺出,吸引鮮卑的注意;自己從北門殺出,兩相夾擊,成功擊敗鮮卑。《三國志·魏書·田豫傳》中記載:“虜眾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討二十餘裡,殭屍蔽地。”後經過上谷太守閻志的調解,軻比能撤軍。

除了“馬城之戰”外,田豫又曾以百餘騎兵進入烏桓部落骨進部,斬殺骨進,樹立其弟;藉助素利部的力量消滅盤踞在幽州、冀州的山賊高艾。田豫透過種種手段維持邊塞穩定,但遭受幽州刺史王雄的黨羽的構陷,被調任為汝南太守。

在三國時期其實還有第四個相對獨立的政權,即盤踞在遼東的公孫氏。從公孫度到公孫淵,已經傳到了第四代。公孫淵在曹魏和東吳之間搖擺不定,蛇鼠兩端。在太和六年(即公元232年),魏明帝曹叡派王雄從陸路,田豫從海路進攻遼東。這個時候也正好遇到東吳將軍周賀乘船與公孫淵勾連。

讓劉備灑淚相別的田豫,究竟是何許人也?

王雄、田豫戰鬥無功,曹叡認為田豫渡海作戰過於懸危,下令撤軍。田豫根據天氣和地形,預測到東吳船隻的停泊之處——成山,並提前於要處駐軍。東吳船隻遇到大風,觸礁損壞,被田豫盡數俘虜,周賀戰死。這也算是此次伐遼東的唯一的戰果。不過田豫又被青州刺史程喜構陷,功勞不顯。

正始(曹芳年號,240年—249年)初年,田豫出任護匈奴中郎將、幷州刺史,重新鎮守邊塞。後被召為衛尉(九卿之一)。田豫以年事已高為由,辭官下野,最後在八十二歲時去世。

田豫是曹魏應對北方邊患問題的名將,從徵代郡烏桓;分化鮮卑,擊敗軻比能部;斬殺骨進,可謂有勇有謀,屢立戰功,幫助曹魏維護邊陲安定。田豫早先與劉備結好,卻因為劉備投奔陶謙而分裂。或許有這一段經歷的原因,田豫沒有參與過對劉備集團的作戰,也沒有再見面過,不得不讓人感嘆兩人命運之間的有緣無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