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舊傢俱成燙手山芋,回收通道堵在哪兒

大件舊傢俱成燙手山芋,回收通道堵在哪兒

用了一年多的床墊,掛在二手平臺半個月,價格從40元降至1元,依然無人問津。跟收廢品的大爺好說歹說,還搭上了舊電視,舊床墊才被收走。最近,一位租客跟記者分享哭笑不得的生活經歷,而這樣的情況如今在城市生活中十分常見。

大城市社會流動性強,許多人的搬家頻次很高。小物件可以打包帶走,舊家電尚有人願意回收,唯獨床、櫃子等大件傢俱讓人犯難。當初買入時都是零件入戶、現場組裝,如今處理起來,首要難題就是如何運下樓。

即便大費周章運了下去,又可能面臨新的尷尬。多數小區物業僅提供一個暫存場地,卻不負責最終處理。而在廢品回收站看來,舊傢俱的“含金量”太低,費人費力最後賺個十塊八塊,實在划不來。一來二去,大件舊傢俱成了燙手山芋。

只算小賬,大件舊傢俱的回收確實不大划算,但從一個城市的大賬來看並非如此。有估算資料顯示,成都中心城區的大件垃圾每天超過150噸,比較起來,北京恐怕只多不少。

不論是從節省空間計,還是從資源利用計,這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體量。更何況,北京正在推行垃圾分類,現實中暴露出的梗阻恰恰是我們下一步應當發力的重點。

目前,一些社會機構提供收費處理大件舊傢俱的服務,但在不少人看來,“沒賣錢反交錢”已經虧本,而100塊回收一個床墊、400塊回收一個衣櫃的標準難以接受。

相比之下,海淀區選擇了“政府託底”的路子,在全區建立了幾十個大件垃圾回收中轉站,居民可以透過相關小程式選擇付費上門回收服務,也可以自行將廢棄傢俱免費投放到中轉站。而前者的費用,比市場價至少低一半,已經有一些居民開始嚐鮮。

我們常說,“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財富。”以大迴圈來看,舊傢俱還是有二次挖掘的價值,現實中回收通道之所以不暢,根本上在於拆解、搬運等前期成本投入太大。不論是社會機構,還是“海淀模式”,雖然都尚未完全發展成熟,但大方向已經清晰,那就是付費回收。

廣大市民應當轉變思維,學會接受這種時代必然。倘若不想花這份“冤枉錢”也很簡單,要麼從源頭減量,少買少換傢俱;要麼追求簡單生活,多用輕便易拆解的傢俱,這也是綠色生活的題中應有之義。

當然,政府部門還是要拿出系統性的解決辦法,將垃圾分類、綠色生活進行到底。在這方面,德國設定收集垃圾的法定機構,要求所有家庭必須參與並繳納年費,各家可在固定時段集中清理;日本要求市民到便利店購買垃圾處理票,只有貼票的大件垃圾,才會被運走。

可以看出,管好垃圾其實很需要治理智慧。不論是外國的經驗,還是自己的探索,都不無啟示,應取其精華、因地制宜,儘早拿出“北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