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上萬件老傢俱

堆在4000平方米的庫房裡

是多麼壯觀的景象?

在上海閔行區,就有這樣一處神秘的地方。三四層樓高的工廠空間,堆疊著大批有年代感的老傢俱,在狹長的走道中穿梭,宛若走進時間的隧道。

這些藏品中不乏上世紀初的經典之作。從桌、椅、沙發,到中西合璧的廚櫃、水吧檯……所有的藏品按照品類、時代、風格,清清楚楚地進行著排列歸置,這是一間由傢俱組成的“圖書館”。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從包豪斯風極簡流暢的線條,到與ART DECO建築樣式相得益彰的花紋圖飾,在這個神奇的摺疊空間裡,外行看到的是電影場景般的視覺奇觀;內行看到的則是目不暇接的各種細節——這是供他們在上海摩登生活史的變遷中自由穿梭的生動線索。

站在這個宏大的時空中,無論是誰,都會想到眼前的奇景背後,藏著一個傳奇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劉強,是一位看上去敦厚謙和的山東漢子。4月15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來到劉強的寶庫,聽他講述與海派老傢俱結緣的故事。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殘破之美】

倉庫裡,有很多“缺胳膊少腿”的老傢俱。一條桌腿,半片雕花,那些在普通人眼裡與垃圾無異的殘片,劉強卻如獲至寶。

劉強是一家設計師事務所的創始人,老傢俱是他汲取靈感的素材庫、資料庫。在他許多豪宅的設計案例中,從不少細節都能看到這些殘破傢俱的影子。

海派老傢俱論工藝比不上明清傢俱,論功能性和舒適性也未必比得了現當代的傢俱,卻有一群人為此著迷。因為老傢俱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塊雕花,都是歷史的故事、美學的情懷、對映著這座城市的變遷。

劉強喜歡一邊跟朋友介紹老物件,一邊翻著手機裡的設計案例,他從不諱言自己的設計靈感來自哪裡,“我的客戶,房子有大有小,裝修預算有高有低,只要我把海派元素原汁原味地放進去,大家互相之間就能產生很強的共鳴,這是上海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海派傢俱上的日本浮世繪風格的浮雕。“洋為中用”在海派傢俱的概念裡,是西洋也是東洋。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土洋結合”的海派傢俱上,有西洋裝飾風格的柱子,也有中國傳統的工筆畫。

美國學者羅茲·墨菲說:“上海是兩種文明會合,但是兩種中間哪一種都不佔優勢的地方”。

而所謂海派傢俱,雕花樣式是西式的,題材卻是東方寓意的;器型是西式的,工藝卻是中式的木工活;用法可能是西式的,細節上卻融入了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照搬ART DECO也好,借用包豪斯也罷,這些不中不洋,既中又洋的物件,是人的精氣神兒在器物上的體現。而劉強每天在他上萬件老傢俱中尋找的,也是這股中西合璧,“土洋結合”的精氣神兒。

近幾年,二手古董傢俱風頭正盛,貨運集裝箱源源不斷地把老傢俱從歐洲拉到中國,上海也開出不少老傢俱店。“其實東西很不錯啊,雕花精美,工藝妥帖,可這都是純西式的玩意兒,是歐洲文化與生活方式的體現,與海派還是兩回事。你真買回來就會發現,這些傢俱很難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劉強用設計師的眼光解讀了為何他不收這些海外老傢俱的原因。

在劉強的收藏中,椅子佔有很大的比例。從洋行氣派的大班椅到居家簡約的餐椅,不同時代不同場景應用的椅子都有。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劉強收藏的椅子數以千計。

“椅子不太起眼是吧?其實在懂行的人眼裡,椅子是見功力的物件。你就說明代傢俱,有時候一把椅子的價格,可能比同時代、同樣材料做的桌子價格還要貴,因為線條的靈氣,工藝的繁複,是技術和美學的典範。椅子要美觀、結構要牢固,坐起來還得舒服。”

收藏的過程,難免會發生奇妙的故事。

一次,劉強在上海老傢俱市場收到一把中西合璧的椅子,時隔多年以後,竟在北京的老貨市場發現了造型出奇一致的三把椅子。劉強覺得似曾相識,便毫不猶豫把三把椅子搬了回去,和家裡那把對照一看,果然湊成了一套。

劉強很喜歡在這四把“千里相認”的椅子面前站一會兒,想想事兒。這些椅子的主人是誰?他們家是做什麼的?家裡環境什麼樣?他們後來去哪兒了?其中的三把怎麼就跑到北京去了?除了這四把椅子,其他傢俱去了哪裡?

那些神秘的故事,附著在傢俱上,永遠不會有揭開謎底那一天,這是收藏傢俱過程裡另一重不可抵擋的魅力。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收了多少老傢俱,也就收藏了多少故事。從木料的生產運輸,到師傅的開料做活,再到走入千萬家庭,經歷歲月的磨礪與包漿,最終又流落市場,來到劉強的手上,讓它們安定下來,是他的私心與情懷。到底花了多少錢,倒是算不清楚了,只記得頻率是隔三岔五,價格常常幾千甚至上萬。

“這裡就像我的玩具倉庫。”說起自己這些寶貝,劉強靦腆一笑。說到底,“素材庫”云云,可能也只是一個大男孩為自己找的一個堂皇的藉口。

【集結之癮】

“這個桌子的圓角設計,看上去沒有攻擊性,避免你在旁邊走路時被磕碰。很多海派老傢俱會有這樣人性化的設計。”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把椅子,櫸木材質,英式設計,線條圓潤,符合人體工學,上面有中式傳統的壽桃雕花元素。既實用,又有藝術欣賞價值。”

“猜猜這個小櫃子是什麼用途?”劉強開啟一格抽屜,裡面包著墨綠色的絲絨,“應該是放手飾手錶的,把絲絨包出這樣自然藝術的折皺,現在估計沒有師傅能做了。”

每週都有幾天,劉強會跑來倉庫,泡在這裡,與老傢俱對話讓他感到很舒服。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20年前剛開始海派老傢俱收藏的時候,劉強是剛從大學畢業出來的小設計師。收藏和設計,愛好和事業,相互交融,貫穿了他20多年的人生。

“我收的第一件傢俱其實是中式的,在老貨市場淘到的一把楠木鑲嵌象牙的太師椅,1600元,是我大半個月工資啊,一下子扔裡面兒了。”劉強說起自己收藏的第一次,至今眼中有光。

“我大學在蘇州讀書,學室內設計,那時資料很少,我就到處看傢俱。在蘇州,研究傢俱有地利之便,可那些東西看歸看,畢竟不是你的。買回家就不一樣了,我把椅子搬回去以後,天天看,還可以隨便觸控,真正吃透它的設計。”

來上海工作以後,劉強專門去找來鄔達克的建築圖紙看,一套圖的最後,多半附有傢俱設計圖。“好的建築設計師一定也是好的室內設計師,鄔達克就很典型。建築的恢宏是外在的,說到底是給別人看的,而一桌一椅,一個弧度一片雕花,建築與日用器物造型與紋飾上的呼應,滿足的是主人極大的虛榮心,也能體現出設計師一以貫之的美學追求。”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劉強很喜歡這隻櫃子。櫃子上典型的ART DECO風格設計,與許多當年老上海的建築外立面修飾相得益彰。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劉強收來的一件老傢俱上,還貼著褪色了的F4照片。

21世紀初,上海的大面積城市改造,讓不少海派老傢俱流入市場。那是片一時鼎盛的江湖。劉強市場跑得勤,講究“來不走空”,很快就成了圈子裡叫得響的買家,許多收傢俱的老闆摸清了劉強的胃口,遇到好貨提前給他留下。就這樣,老傢俱越堆越多, 堆成了他甜蜜的負擔。

劉強很想把海派傢俱的裝飾美學傳播出去,透過自己設計的房子和傢俱。所以,他的設計也是海派的。依託於上海以及長三角的廣闊腹地,劉強有太多同樣熱衷於海派風格的客戶。

十幾年下來,他的工作室風格獨步天下,獲獎無數,甚至身披“年度中國十大高階室內設計師”的光環。那些作品案例裡,少不了優雅厚重的海派元素。

一扇舊門,一塊土布,一把椅子,一座盥洗臺,劉強的設計總是在新舊當中自由穿梭。有的飾品直接來自於他的“破爛收藏”,經過重新打理貼在豪宅牆上,瞬間熠熠生輝身價倍增;有的傢俱脫胎於客戶家裡的舊物,經過精心的修復和改造,從原先不起眼的物件變身成為全新功能的現代傢俱;有的則是從老傢俱中汲取靈感,針對具體案例進行的全新設計……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老物件在現代設計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劉強 提供)

過去的傢俱在式樣上遠比今天豐富很多,因為過去沒有大工業流水線,沒有全球化貿易,一桌一椅,全拜木匠師傅一斧一鑿做出。因此,客人要什麼,師傅最近好哪口,需求和審美都是流動的,所謂的定製化、客製化,功到自然成。

反而是今天,定製客制,都很奢侈。一棟宅子,不同的面積、層高、風格、地理區位環境,都決定了要採用不同尺度和造型的傢俱相匹配。劉強就是那個給客戶的空間進行量體裁衣的“高定裁縫”,而海派傢俱,就是“外套”上一顆顆精緻立體的“牛角紐扣”。

【守藝之樂】

從2000年開始收藏海派老傢俱,21年來日積月累,劉強的行為在不少人眼中近乎瘋狂。為了給這些傢俱尋找安身之處,他已經搬了四五次家。

“不是在搬家,就是在搬家的路上。這次搬家,23米的大卡車裝了20多車。”現在的這處廠區,是去年劉強剛剛為自己的寶貝們找到的新家。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收是一回事,修又是另一回事。

行內人都知道,修不如做,修復一件傢俱,所用到的工藝,所耗費的時間,付出的代價,遠比做一件新傢俱大得多。

“但是不一樣,舊的就是舊的。表面上看,舊傢俱的樣式,現在也很難復原了。更重要的是,人們和這些物件情感的連線,也不能隨便就這樣斷了。”

“這麼多老傢俱,要修到什麼時候?”

“修到我修不動為止吧!”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劉強設計中的“新”,常常來自於他嚮往的“舊”。

有朋友想把家裡的老紅木衣櫃賣了,劉強勸他:“別賣了,又賣不了多少錢,東西出手,記憶也就沒有載體了。你拿過來,我來幫你改。”一番修繕整新,殼是老的,櫃門一開啟,卻是座設計入時的水吧檯。記憶還收藏於這個櫃子,但櫃子已經服務於主人現在的生活。

繼承了老上海傢俱製作“前店後工廠”的模式,劉強有自己的工廠,這使他的設計理念得以不折不扣地從圖紙變成實物。

工廠裡30多號人,有來自五湖四海的木工、漆匠、銅活兒、篾工、軟包匠,都是劉強合作多年的老工匠,最長的已經有20年。

前幾年,不少做傢俱的傳統企業經營每況愈下,原來合作的兩家工廠關張也有時日。劉強在上海、江浙找形形色色的工廠代工,都得不到他想要的效果。最後,他索性把四散的老工匠們又攏了回來。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海派老傢俱上雕花的精美,在於當年的雕花師傅不少是學畫出身,有不錯的審美修養。現在,即便有著40多年經驗的雕花老工匠,手再巧,理念還是跟不上。

劉強收藏的老傢俱成了工匠們最好的模板。“那些雕花就算拍照做成3D模型,給師傅也做不出來,最多還原70%。我現在有實物放在這裡,他能做到90%。”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穿上圍裙,穿梭在工廠,劉強又找回了兒時在父親的小木匠間搗鼓的樂趣。

劉強給工匠們一份體面的工資,甚至讓他們的家人一起來上海生活。這些基礎班底的手藝人,承接著公司90%的全屋設計專案。“別的設計師很羨慕我,因為我設計的東西有師傅可以幫我做出來。”

劉強的產品,價格昂貴,但師傅們的手藝總是能得到客戶的認可。漸漸地,還有一些設計師同行慕名而來,把高難度的代加工訂單交給他做。

圍繞海派老傢俱,劉強玩得越來越精深,也慢慢從愛好發展出了事業的輪廓。

早年,劉強讀王世襄的《錦灰堆》、《明式傢俱研究》,大頑主的境界,自是讓人仰慕的。“我希望能把海派傢俱的歷史和演變梳理成冊,不是做一本簡單的畫冊,而是可以做到真正的系統化、學術化。當然我的時間、能力都有限,不可能做到完美,想著總要有人開始這件事。”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玩海派老傢俱從來是個小眾的圈子,然而有了如此壯觀的收藏,劉強也知道“小紅書打卡”的威力。“收藏館不會做純商業化的,我不想讓這裡僅僅成為一個喝咖啡賣門票打卡的地方,對於那些真正喜愛老傢俱的朋友,我更願意免費向他們開放。”

今年,劉強在自己倉庫的園區裡種下一片麥子,4月已經拔個抽穗,綠油油一片,到了6月,大麥就要熟了。

“我們在園區裡自己設計、打造了全新的體驗空間‘克勒物語’,用老物件整合出一個現代海派空間。讓大家在這裡可以欣賞海派老傢俱,喝一杯咖啡,聽一段老傢俱的故事。這原先是我的一個小夢想,到這片麥子熟透的時候,應該就可以實現了。”劉強說。

瘋狂!他租下上海4000平方米庫房,專門放一些人眼裡的“垃圾”

作者:秦東穎 董天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