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寫陳情表的李密一般被當作是西晉人,但華陽國志裡記載他早年多次出使孫吳,受到吳主的讚賞,而這個“吳主”一般被認為是孫權。實際上孫權去世的年份離西晉已經很近了,蜀漢滅亡時李密四十歲,而孫權去世時李密二十九歲,二者僅相隔11年。

朱然傳裡記載了這麼一件事,說諸葛瑾、步騭、陸遜等人紛紛去世後,功臣名將裡唯有朱然還在世,朱然這時患了疾病,病情漸漸加重,孫權“晝為減膳,夜為不寐”,派人給朱然送食物和藥,每次都要親自接見朱然的使者,“入賜酒食,出送布帛”。

如果只看後面的部分,那這段記載其實很正常,就是刻畫孫權朱然這對君臣之間的深厚感情。但作者又刻意提到朱然病重時孫吳的功臣名將裡只剩他一個還在了,說明孫權所不願失去的不僅僅是朱然,還有和這些功臣名將們的共同回憶。

其實朱然病重時全琮還沒有去世,朱然當時的官職是左大司馬、右軍師,全琮則是右大司馬、左軍師,這倆人就是吳國的左右護法,並且全琮也是孫吳的開國名將,還被後世認為是魯王黨的頭號人物。但他和朱然在同一年去世,也就是孫權的回憶還有吳國的頂樑柱同時消失了。

全琮是孫權的女婿,連他都當上了孫吳軍界的檯面人物,說明滿朝文武其實幾乎都是孫權的晚輩了。孫權最後託孤給了諸葛恪、孫弘、滕胤、呂據、孫峻這五人,除了孫弘出身不明外,諸葛恪是諸葛瑾的兒子,呂據是呂範的兒子,滕胤是孫權的女婿,孫峻是孫權的侄孫,孫權的近臣裡已經找不到自己的平輩人了。

在朱然和全琮去世的第二年,兩宮之爭由孫權自己畫上了句點,太子被廢,魯王被賜死。孫權已經沒力氣也沒興趣再陪手下這幫大臣繼續玩了。史通裡記載孫權末年命令太史丁孚和郎中項峻一同撰寫國史,但二人水平有限,等到孫亮繼位後命令多位大臣訪求往事,才得以開啟修史工作。

在故人們紛紛離世後,孫權已經成了活在過去的人,這次草率的修史活動應該是他去世前的臨時起意,目的是追思往日時光,結果到自己去世都沒什麼成果,變得沒頭沒尾。

孫權的孤獨在當時似乎是一件公開的事。三國志記載魏將王基擔任安豐太守期間,吳國揚言要入侵揚州,王基卻表示現在“陸遜等已死,而權年老,內無賢嗣,中無謀主”,孫權如果親自出兵則會擔心內部出問題,派遣將領出兵則舊將已盡,新將又不被信任,因而孫權根本出不了兵。連敵對的魏國的王基都知道孫權已經沒有信得過的人,吳蜀則更不用提。

在以劇情刻畫見長的真三國無雙6裡,一眾歷史武將的退場被認為是最具感染力的部分。曹操死前總結了自己一生的霸道,劉備諸葛亮向後來者傳承了自己的意志,孫堅孫策周瑜還在一心掛念孫吳,就算是司馬懿和司馬師,也算是為司馬家族的飛黃騰達貢獻了自己的心血,唯獨沒有孫權去世的場景。

孫權原本就活得太長,以至於活到了一個根本不屬於自己的時代,他所熟悉和引以為傲的人和事都已經作古,需要讓史官訪求往事來追記,他所留下的政權也很快變作一團亂麻,諸葛瑾、步騭、全琮、呂範等權臣的後人在一場場變亂中紛紛殞命。

在傳奇模式的東興攻防戰裡,作為孫吳守望者的丁奉在勝利之後,眼前浮現出了過去得孫吳諸將齊聚一堂歡聲笑語的幻影,但馬上又要面對故人已逝,自己孤身一人的現實。東興攻防戰發生在孫權去世的第二年,當時主政魏吳的司馬師和諸葛恪一般被認為是孫權的晚輩,但司馬師只比孫權晚死3年,諸葛恪只晚死1年,他們的活躍年份絕大部分和孫權是重疊的。現實中這個守望孫吳的人,其實就是孫權本人。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雖然這遊戲裡迴避了孫權後期的昏庸事蹟,實際上製作者非常瞭解這些事,在同一家公司製作的三國志14裡,就專門在高平陵之變的劇本介紹中提到了孫吳朝堂的亂象。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在最新的真三國無雙8裡,魏蜀兩國都描寫了後期劇情,唯獨吳國在合肥新城之戰後就成為了完全的背景板。這大概是因為孫吳政權中後期的環境確實過於複雜,已經很難概括為“創業”、“北伐”或者是“生存”了,但製作者在處理孫權的結局動畫時,對於孫吳朝堂和孫權本人心境的把握達到了相當傳神的地步。

空無一人的大殿中,孫權獨自坐在龍椅上打盹。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半夢半醒間看到了故人們的幻影。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孫權想要追隨而去,卻一個趔趄,倒在了水邊,眼睜睜看著大家離去。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如果不是因為動畫裡孫權的形象過於年輕,而且最後畫蛇添足地讓練師上來給了個大團圓結局,可以說完美還原出晚年孫權的狀態了。

軍師聯盟中的晚年司馬懿其實更加契合晚年孫權的形象,司馬懿直到去世前都還是十分得志的狀態,而非這般萬念俱灰的模樣。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個人玩過的同人遊戲姜維傳和小虎傳都描述過孫權之死的場景,並且都是比較哀傷的基調,一個遲暮的英雄在悔恨自己做過的錯事,一群心懷鬼胎的大臣在計劃怎樣鬥倒其他人,讓人絲毫看不到政權希望。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

作為六朝第一個皇帝,孫權因為前智後昏的表現經常被拿來和梁武帝蕭衍作比較,蕭衍被詬病不如孫權的主要原因是他最後失去了對朝廷的控制,下場極慘。和孫權比較相似的是,因為過於長壽的緣故,蕭衍作為和北魏孝武帝元宏一個時期的人,卻比北齊神武帝高歡去世還晚,活到了一個根本不屬於自己的時代。

“多壽則辱”似乎成了一個魔咒,如果孫權再多活十五年活到蕭衍那個年齡,比司馬昭去世還晚,面對朝堂上一群至少是自己孫子輩的陌生人時,最後難保不會和蕭衍一樣變得譭譽參半。而本位面的孫權,死在了譭譽參半的路上。

多壽則辱: 略論孫權淒涼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