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要拒絕龐統的提議,於宴席中挾持劉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關於劉備不肯在宴席上襲擊劉璋,為何卻堅持要入川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過後,劉備獲得了荊州四郡,開始等待機會進攻益州。在這個過程中,原本劉璋想要和曹操結盟,但是卻遭到了對方的嫌棄,所以選擇了劉備,並邀請劉備入川。

劉備為什麼要拒絕龐統的提議,於宴席中挾持劉璋?

在宴席上的時候,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而拒絕,並按照對方的交代率部到了葭萌關。顯然的,這樣的抉擇對於未來是不利的,至少讓屬下的人看不到未來,因此很多人都不知道劉備的到底是怎麼想的。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劉備喜歡做有準備的事情。

劉備知道自己倘若在宴席上襲擊劉璋的話,很容易控制益州,也為自己未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與此同時,他剛剛來到益州,沒有根基,恩信未立,倘若就此殺了劉璋這位益州老大的話,很容易成為眾人攻擊的物件。倘若劉璋手下有一些堅持追隨於他,並且很有能力的人的話,對未來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劉備為什麼要拒絕龐統的提議,於宴席中挾持劉璋?

第二,劉備目的並非單純地“奪益州”。

對於劉備而言,進入益州最重要的事情並非是奪取益州,也不是討伐漢中張魯,而是“厚樹恩德,以收眾心”。

劉備本就是皇族之後,並且經過了幾十年的打拼,對於收買人心的事情非常熟悉。他知道,攻略一個城池並不難,難的是如此在此地獲得百姓和士族的支援,如此一來,才能夠獲得最長遠的收益,並真正達到佔領蜀地的目的。

第三,劉備“仁義之名”不能丟。

劉備一生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之多人的關注,並獲得一眾部屬,正是因為他的仁義之名,比如面對曹操大軍追擊的時候,他依舊不願意放棄跟隨自己的百姓。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備才能夠獲得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龐統等文臣武將支援。而這樣的名聲,是需要長久以往的培養才能夠獲得的,倘若出現了一件例外的事情,就可能會功虧一簣。而劉備,顯然是不願意為了一個劉璋,便將自己的好名聲給斷送了的,因此他想要獲得益州,但是卻不願意以殺劉璋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由此不難看出,其實並非是劉備愚蠢,也並非是他優柔寡斷,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抉擇,並且一直堅持這樣的原則,因此才能夠在亂世之中闖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