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一墓碑, 碑文卻顛覆了歷史, 學者: 嚴重影響李世民的形象

1978年,西安昭陵附近發掘了一座唐朝古墓,墓主正是唐代開國名臣,凌煙閣排名第22位的唐儉。在墓中,學者們發現了一座墓銘志,而碑文的內容卻顛覆了歷史,與《新唐書》《舊唐書》以及《資治通鑑》都有不同。因此,有學者認為,這座石碑的碑文顛覆了歷史,對於李世民的形象,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西安出土一墓碑, 碑文卻顛覆了歷史, 學者: 嚴重影響李世民的形象

唐朝的興起必須要追溯到李淵太原起兵。在起兵方面,史書皆突出了李世民的作用,彷彿沒有李世民的提議,李淵就不會起兵造反一樣。為了逼迫李淵造反,李世民還對自己的父親運用了“美人計”。

李世民與重臣劉文靜合謀,設宴灌醉了李淵,並讓他與隋煬帝的妃子同枕而眠。第二天李淵醒來後,發現自己睡了皇帝的女人,這才不得不走上了謀反的道路。然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李淵當真如此無決斷,必須要李世民設計逼迫才起兵?從唐儉的墓碑來看,答案是否定的,李淵在太原起兵中,應起到了主導作用。

西安出土一墓碑, 碑文卻顛覆了歷史, 學者: 嚴重影響李世民的形象

據史書記載,在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唐儉曾找到李淵,力促其起兵。唐儉以其智謀,為李淵規劃攻取天下步驟,制定了南破賊寇歷山飛,北和突厥,再取關中的絕妙計劃。對於唐儉的計劃,李淵未置可否。只是以願意考慮的語氣說:

“湯武之事,非所庶己,天下已亂,言私則圖存……”

對於是否起兵造反,李淵仍在觀望,還在等待李世民對他的“催促”和“逼迫”。

西安出土一墓碑, 碑文卻顛覆了歷史, 學者: 嚴重影響李世民的形象

然而在唐儉的墓誌銘中,卻揭示了歷史的真相。對於唐儉的計劃,李淵表現出十分積極的態度。墓誌銘有云:

“太武皇帝(李淵)發號晉陽(太原),公之戾止,若何符契,以石投水,百中之策無遺;言聽計從,千里只勝斯決”。

簡單翻譯來,就是全盤接受了唐儉的計劃,並沒有像史書中那麼遲疑。同時,李淵還將唐儉比作自己的張良,拜他為大將軍府記室,加正議大夫,直接將唐儉化為自己的心腹。因此,李淵起兵實際從唐儉獻計時已經定好了,根本不需要李世民施展美人計。

西安出土一墓碑, 碑文卻顛覆了歷史, 學者: 嚴重影響李世民的形象

另外,在《兩唐書》中,唐儉首先向李世民陳述了李淵應起兵的理由,然後由李世民轉達唐儉的意見。然而在墓誌銘中,是唐儉先向李淵獻計,然後才和李世民商量,共同起兵。很顯然,李世民篡改了史料,將自己而不是父親李淵置於太原起兵的中心。

而實際上,太原起兵中,真正起到主導作用的是李淵,而不是李世民。李世民的舉動,乃是貪天之功。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曾多次試圖篡改史料,淡化父親李淵以及兄長李建成在攻取天下時的功勞。例如李世民曾多次逼迫房玄齡和溫大雅,要求觀看《大唐起居注》。在其後的修史中,多次醜化自己的父親和兄長。

原本是一代雄主的李淵,卻被描繪成優柔寡斷,只能靠李世民打天下的傀儡。隨著眾多文獻以及考古資料的出土,李淵的形象逐漸得到豐滿。

西安出土一墓碑, 碑文卻顛覆了歷史, 學者: 嚴重影響李世民的形象

誠然,李世民在攻取天下時,功勞很大,但也不能將所有功勞都加諸於其身,李淵乃至於李建成,功勞都不小。甚至可以說,李淵才是唐朝建立和壯大最大的功臣。

除此之外,唐儉的命運也十分值得玩味。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唐軍大敗東突厥頡利可汗,突厥國已經滅在旦夕。因此,李世民派唐儉作為使節,試圖招降頡利可汗。就在唐儉與頡利可汗唇槍舌劍之時,主將李靖卻不顧唐儉的安危,強行對突厥人發動襲擊。若不是唐儉跑得快,早就死於亂軍之中了。對於李靖的行為,李世民似乎沒有進行任何斥責。

西安出土一墓碑, 碑文卻顛覆了歷史, 學者: 嚴重影響李世民的形象

因此筆者大膽猜想,在那一瞬間,李世民是不是想借刀殺人,幹掉父親李淵曾經的親信——唐儉,將真實的歷史掩埋於黃沙之中。不過唐儉命大,沒有讓李世民的計劃得逞。其後,唐儉又能夾著尾巴做人,李世民才放了他一馬,還將其列入凌煙閣。

總之,唐儉墓的發現,為我們瞭解唐朝歷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同時,我們也從墓誌銘中,發現了一代明君李世民不為人知的陰暗面。他透過修改歷史,巧妙地將打天下的功勞加在自己身上,從而貶損了父兄。篡改歷史的壞頭,怎麼說也是由李世民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