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城樓上的兩個童子成最大疑點?難怪司馬懿看到立馬撤兵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國時期,魏蜀吳國分別由曹操劉備孫權所掌控,到後來,三足鼎立的局面消失,司馬懿成為了扭轉歷史走向的關鍵性人物。

提到司馬懿,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高平陵之變。這場政變不僅使得曹魏政權成為了司馬懿的囊中之物,而且也讓他成為了一個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司馬懿聰明一世,卻也中過劉備的得力助手諸葛亮的圈套。這個圈套就是著名的空城計,人們後來發現,空城計城樓上的兩個童子才是最大的疑點,難怪司馬懿看到後立馬撤兵。

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可謂是計謀的化身,他的火燒赤壁,草船借箭,隔岸觀火,聲東擊西,空城計等為人所熟知,很多計謀已經成為經典,其中所含的典故也被成為人們眼中最精彩的故事。諸葛亮擅於運用計謀取勝,也在這個過程之中和很多人鬥智鬥勇,由此幫助著劉備統一天下。

空城計,城樓上的兩個童子成最大疑點?難怪司馬懿看到立馬撤兵

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對決,最精彩的莫過於那一場空城計。司馬懿的才華也是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畢竟他和諸葛亮的幾次交鋒裡,也是屢屢和諸葛亮打了平手。但是在那一場空城計之中,司馬懿卻輸得心服口服。

諸葛亮五次北伐,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就遇到了一個大問題。他派馬謖前去街亭駐守,但是馬謖卻自作主張不遵守諸葛亮的軍令,最終街亭淪陷,諸葛亮帶領的軍隊寸步難行,司馬懿方面瞬間佔了上風。

司馬懿去往了西城,而西城之中根本沒有多少具有作戰能力的將士,有的只是那些戰鬥能力非常弱計程車兵。而司馬懿方面,不僅擁有著十五萬的軍力,而且他們計程車兵還都是經過了系統訓練的精兵。這樣的情況,在任何人看來,諸葛亮都不具備勝算,所以諸葛亮身邊那些有發言權的官員們也開始努力地勸說諸葛亮,希望他能在此時做出明智的選擇,歸降於司馬懿的軍隊。

但是諸葛亮根本就不是一個甘於認輸的人,諸葛亮在出逃,投降和堅守這三個選擇中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堅守。而且,諸葛亮在詳細的考慮之後,心中有了一個周全的對策,只是他並沒有將這些對策透露給下屬而已,他怕下屬過早地打草驚蛇,以免壞了自己的大計。

空城計,城樓上的兩個童子成最大疑點?難怪司馬懿看到立馬撤兵

待到司馬懿到達西城準備大戰一場時,諸葛亮的做法令司馬懿目瞪口呆,因為諸葛亮並沒有讓他的軍隊在城門口迎戰,而只是派了一些士兵在城門口打掃衛生,一點威脅力也沒有。西城路上也沒有行人,諸葛亮本人則更加優哉遊哉,索性坐在城樓上彈起了琴。

按理來說,司馬懿的軍隊要來了,會給這時候處於戰事被動方的諸葛亮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但是諸葛亮卻沒有安排精兵在自己旁邊保護著自己,而是隻安排了兩個童子在自己旁邊,這更是令司馬懿不知所云。司馬懿開始思考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突然他恍然大悟,便大叫一句,此地有埋伏,然後立刻撤兵。

就此,諸葛亮成功讓西城免於淪陷之災。司馬懿也在撤兵之後開始對諸葛亮的行為作具體的分析,他想起了諸葛亮身邊的那兩個童子,神色並不慌張,一副志在必得的樣子,他這才開始懷疑,自己其實是中計了。諸葛亮偽裝出一種西城之中有埋伏的景象,讓司馬懿深信不疑,司馬懿也確實是相信了,可見諸葛亮的道行之高。

這一出空城計,可以說是諸葛亮最精彩的計謀對決之一。諸葛亮正是看準了司馬懿的內心活動,才能成功地製造一種空城的假象讓司馬懿相信有埋伏。畢竟,表面的平靜背後很可能會隱藏著極大的危機,生成這樣的邏輯對於任何一個領導者來說都是必備的危機反應能力,司馬懿也完全不例外地這樣想了,但是他沒有想到這一計謀就是運用了一環套一環的心理戰,當他以為自己破了局,卻不曾想自己其實就在局中。

空城計,城樓上的兩個童子成最大疑點?難怪司馬懿看到立馬撤兵

諸葛亮的許多計謀都被後世進行了細緻的研究,空城計其實也只是在《三國演義》中出現的而已,但是在真實的三國時期,諸葛亮所運用的各類破兵之計,從心理戰投射到其他各個領域,無不令人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