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代權臣的司馬懿,為什麼在諸葛亮病逝後,終生不攻蜀國?

作為一代權臣,司馬懿不可能不明白有權必須先要有兵的道理。所以,早在其與諸葛亮對峙的時期,司馬懿就利用自己大都督的身份長期抓住軍權。

可無奈的是,在曹叡時期,這位曹魏王朝的皇帝奉行的是重防東吳的戰略,作為曹魏集團的第二個對手,蜀漢並不被曹魏真正的重視。或者更加準確地說,自從公元219年關羽失荊州,以及三年後劉備在夷陵戰場慘敗之後,蜀漢政權就已經失去了爭奪天下的機會。

已經沒有了抗衡曹魏的實力,漢中至蜀道一帶的地形又不利於大兵團展開,曹叡掌權時期,其對蜀漢的戰略反而相對簡單——防守即可!

作為一代權臣的司馬懿,為什麼在諸葛亮病逝後,終生不攻蜀國?

所以諸葛亮的六次北伐,大部分的戰役都遇到了同樣的困境——魏軍佔據要道而不主動出擊,將蜀軍的糧草耗盡之後,蜀漢的北伐大軍也只能不戰而退。

帝怒,表請決戰,天子不許,乃遣骨鯁臣衛尉辛毗杖節為軍師以制之。

尤其是在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作戰中(公元234年),曹叡甚至專門派出一位監軍來對司馬懿進行限制,避免其率領軍隊主動出擊。

當然,這樣的佈置一方面是認為魏軍沒有主動出擊的必要,而另一方面,更是為了限制司馬懿手中的權力。曹叡不是曹爽,他並非看不出司馬懿是一隻猛虎!

而在三個多月之後,諸葛亮不幸病逝,在得知這位蜀漢的第一權臣去世之後,司馬懿再次上書請求南下伐蜀。可見此時在司馬懿的心中,平定蜀漢仍然是他軍旅生涯的夢想,藉機更加牢固地抓住軍權更是他一生的夢想。

帝欲乘隙而進,有詔不許。

然而,曹叡這一盆冷水又再次澆滅了他,一道新的聖旨又成為了司馬懿的緊箍咒——不可南下與蜀漢作戰!

作為一代權臣的司馬懿,為什麼在諸葛亮病逝後,終生不攻蜀國?

至少在司馬懿來到西北戰場,再到諸葛亮去世,並不是司馬懿不想打,而是背後的大老闆不讓他打。

蜀將馬岱入寇,帝遣將軍牛金擊走之,斬千餘級。

這是諸葛亮去世的一年之後(公元235年),司馬懿在蜀漢戰場所進行的最後一次戰役。而這場戰役仍然格外尷尬,弱小的蜀漢仍舊是進攻的一方,兵力更強的魏軍仍然是防守的一方。縱然在這一戰中,司馬懿的手下獲得了斬首千級的勝利,但在大戰略的背景下,被限制住手腳的司馬懿仍然無法實現他滅亡蜀漢的夢想。

而這是司馬懿停留在蜀漢戰場的最後一年!

公元236年,遼東半島局勢緊張。

公元237年,遼東公孫家族掌門人公孫淵自立門戶建立紹漢政權。

作為一代權臣的司馬懿,為什麼在諸葛亮病逝後,終生不攻蜀國?

公元238年,司馬懿率軍遠征遼東,經過歷時一年的戰爭,取得了平定公孫家族的勝利。

公元239年,曹叡去世,在輔政的過程中,司馬懿很快便被曹爽奪權,進而開啟了那段十年的隱忍期。

儘管十年之後的249年,高平陵事件讓司馬懿徹底翻身,但70歲高齡的他已經無力對外擴大戰事,並於兩年後去世。

可以說,司馬懿與蜀漢政權共有四個週期:

1、想打的時候,曹叡不讓他打!

2、繼續想打的時候,其他敵人的出現干擾了他的行動。

3、依舊想打的時候,手裡卻沒兵權了。

4、最後還想打的時候,年齡已經不允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