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之君劉禪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嗎?

古語常說虎毒不食子,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卻是十分生動地詮釋了何謂無毒不丈夫,這位大丈夫也的確不負“流氓皇帝”的稱號。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率領56萬軍隊趁其不備進攻項羽。項羽親自指揮3萬騎兵逆襲漢軍56萬之眾,漢軍主力被殲滅,漢軍士兵潰逃,劉邦也只能率數十騎狼狽逃竄。

呂雉及一雙兒女也在戰亂中失散。呂雉被楚軍俘虜,一雙兒女則遇上逃跑中的劉邦,被駕車的夏侯嬰抱上馬車。眼見楚軍即將追上,劉邦認為是兒女拖慢馬車的速度,抱起兩人直接扔下車。

夏侯嬰連忙下車將二人抱回,急眼的劉邦嫌兒女礙事,再度將人推下車,如此反覆幾次。夏侯嬰實在不忍,便規勸劉邦心急無用,馬車已經跑至最快,又何必將親生兒女拋棄?

亡國之君劉禪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嗎?

一、單騎救幼主

劉邦不僅在項羽威脅活煮劉父時要分一杯羹,還能為了逃命連血脈至親都狠心捨棄。相似的一幕也發生四百多年後的本家子孫身上,只是這位自稱漢室之後的劉皇叔並不為逃命。

《三國演義》第41回,荊州牧劉表之子劉琮面對大舉南征的曹軍,選擇不戰而降。劉備無力抵擋不願向曹操投降,率領十餘萬百姓和三千兵馬逃往江陵。

曹操親率數十萬大軍追殺劉備,負責保護劉備兩位夫人及獨子的趙雲,從四更起與曹軍廝殺至天明。當趙雲知道三人在亂軍中被衝散後,他帶領三、四十名隨從返回搜尋。

趙雲在逃亡百姓裡尋得甘夫人,也救下簡雍和糜竺,將三人護送至長板波交給張飛後,趙雲又孤身殺入曹軍之中,終於在一堵被焚燒過的矮牆找到糜夫人與劉禪。

此時的糜夫人已受重傷不便於行,為了不拖累趙雲,糜夫人將劉禪託付給趙雲後投入枯井自盡。趙雲懷抱幼主劉禪,憑藉過人的武藝與膽識,硬是單槍匹馬在名將雲集的曹營大軍中殺出重圍。

趙雲為護幼主浴血奮戰,不僅砍奪曹軍大旗,還殺死五十多名曹營名將,令曹操都忍不住讚歎“真虎將也”,趙雲忠勇無雙的英雄形象亦因此流傳千古。

當筋疲力盡徵袍染血的趙雲雙手遞上熟睡的劉禪時,

劉備接過幼子卻是反手扔在地上,直罵就為了劉禪這麼一個幼兒,差點害自己損失一名大將,令趙雲感動得自覺肝腦塗地亦無以為報。

劉備摔親兒之舉,被很多後人認為只是一場政治作秀,他透過摔親生兒子來展現自己的愛才,不僅是做給拼死在曹營中七進七出的趙雲看,也是給在場的所有人看,為的不過是收買人心。

二、大智若愚的阿斗

劉備這麼一摔,就摔出典故“扶不起的阿斗”。受影視或文學作品影響,不少人都調侃劉禪有臥龍親自輔佐多年,蜀漢最終還是在他手中滅國,是劉禪不懂治國,因為他週歲時被父親摔壞腦子。

1.名師指導,精心栽培

公元223年6月10日,劉備於白帝城行宮病逝,他在臨終前將劉禪和蜀漢都託付給諸葛亮,隨後年僅16歲的劉禪繼位稱帝。自劉禪繼位起至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諸葛亮輔佐了劉禪11年。

諸葛亮病逝後,蜀漢接下來的三十年皆由劉禪獨掌朝政。

他能夠在割據動亂的時代身居帝位41年,成為三國時期所有君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這樣的人當真昏庸得彷彿摔壞了腦子嗎?

劉禪出生於公元207年,是劉備與妾室甘夫人所生。傳說,甘夫人有一天夜裡做夢,夢見自己吞下北斗從而懷的孕,所以劉禪的小名才叫“阿斗”,鬥為帝車,乃是吉星。

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后,冊立十三歲的劉禪為太子。據記載,諸葛亮曾經親筆抄寫《韓非子》、《申子》等古籍,讓劉禪學習治國之道,其中一本就是由被奉為兵家鼻祖的姜子牙所著的《六韜》。

劉禪一邊學習兵家古籍,一邊拜能言善辯的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伊籍在歷史上存在感不高,但他曾經與諸葛亮、法正等其餘四人共同制定治理蜀漢的律法。

伊籍出使東吳時,孫權以“無道之君”暗諷劉備,伊籍借拜見孫權的動作,嘴裡說一起一拜不算勞累,順勢將“無道之君”的帽子扣回到孫權頭上,這樣的人又豈是等閒之輩?

亡國之君劉禪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嗎?

劉備有意培養劉禪的治國才能,除了讓諸葛亮和伊籍兩位名師親自教導外,還安排他學習騎馬射箭。據載,劉禪經常在成都縣北十五里的射山學習騎射。

2.天資不俗,寬仁大量

劉備在位時,諸葛亮就曾經感嘆劉禪是超出所有人期望的聰明,也在《與杜微書》裡評價劉禪“天資仁敏”。

諸葛亮病逝後,蜀軍遵其遺令撤退。素來不和的前將軍魏延與楊儀爆發矛盾,魏延燒絕撤退的棧道,因此被扣上叛亂的罪名遭到誅殺。

劉禪得知此事後立即察覺不妥。

身為前將軍的魏延勇猛又手握重兵,倘若真的有心造反,以他的實力要擊敗楊儀等人輕而易舉,為何棄直截了當的方法不用,反而會選擇燒燬棧道?

劉禪對魏延叛亂一事的疑問,可見其才思之敏捷。在魏延因叛亂罪名被殺之後,劉禪也並未抹殺其功績,甚至依然賜棺厚葬,而劉禪的寬宏,不只是對魏延,對諸葛亮亦然。

劉備留下遺詔,命諸葛亮輔政,又要求劉禪對待諸葛亮要像對待父親一樣,軍政大事皆交由諸葛亮決策,劉禪亦因此尊稱諸葛亮為“相父”,劉禪身為皇帝卻並不掌握實權。

凡是諸葛亮所提建議,劉禪都盡數採納,哪怕諸葛亮的權力與威望凌駕於自己,劉禪依然大膽放權,也並未表現出任何不滿或猜忌。諸葛亮獨攬大權,放到其他朝代就是另一種結局。

清朝軍機大臣張廷玉清廉勤勉又能幹,深受雍正重用與信任,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文官,但在奉行滿洲至上的乾隆眼裡,這個受他老爸器重的漢臣就非常礙眼,於是屢屢挑刺。

張廷玉明白乾隆這是嫌自己老而不死,幾度上奏請求致仕都遭到乾隆拒絕。公元1750年,乾隆長子永璜病逝。喪期過後,已經78歲的張廷玉再度請求告老還鄉。

乾隆當即撒潑,直斥曾任永璜老師的張廷玉竟是永璜一死就要走,罔顧儒家人倫,如此人品沒資格配享太廟。於是,乾隆不顧雍正遺旨,廢除張廷玉配享太廟的待遇,甚至還抄了張廷玉的家。

三、中庸之君治國

帝王的胸襟也是因人而異的,劉禪對諸葛亮則極為尊重。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劉禪換上白色喪服,下令全國哀悼三日,蜀漢各地紛紛上書請求為諸葛亮立廟卻遭到拒絕,理由是違背禮制。

蜀漢以漢室繼承人自居,自然要秉承漢室傳統,而立廟是皇家專屬,從未有為臣子立廟的先例。一名叫李邈的官員由此揣測,形同被架空的劉禪早已對諸葛亮懷恨在心。

李邈上書稱,諸葛亮手握重兵,獨攬大權,分明是狼顧虎視,心懷不軌,一度威脅社稷,他死了倒讓國家從此安寧。簡而言之,李邈覺得諸葛亮死得好,死得妙。

劉禪接到這本奏摺後勃然大怒,當即將李邈逮捕下獄並處死,這一下可就殺雞儆猴,再沒有人膽敢誹謗諸葛亮。

公元263年,劉禪還是打破祖制,選擇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祭祀。

亡國之君劉禪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嗎?

李邈說諸葛亮獨攬大權,其實這是朝野上下都心照不宣的事情,劉禪又怎麼會懵然不知?丞相權力過大勢必威脅皇權,如果用人不當,後果不堪設想,諸葛亮可以信任,並不代表別人亦然。

獨自掌政的劉禪撤銷丞相一職,將丞相之權永遠封在武侯墓裡,然後設立大將軍和大司馬分別掌管政務和軍務,兩者互相制衡,他自己則掌握著大將軍和大司馬的任命。

早年的劉禪在用人方面,更是任人唯賢。他委以重任的蔣琬、費禕、姜維等人,皆是諸葛亮生前推薦的。蜀漢在他們君臣的共同治理下,百姓生活一片和諧。

諸葛亮的確給劉禪留下不少才能出眾的人,

但治理國家的政策如何推行並實施到位,是非常考驗一國之君的掌控能力的,而蜀漢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劉禪並不愚蠢,但他在52歲那年開始寵信宦官黃皓,縱容黃皓擅攝朝政確實是不爭的汙點。

當鄧艾率領魏國大軍兵臨城下之際,蜀漢就大勢已去,劉禪降魏之舉固然是為了自保,但無論是出於主觀意志抑或無心插柳,百姓終究是免遭戰亂之苦。

總結

司馬昭曾經問劉禪是否思念故國,話裡顯然是暗藏殺機的。畢竟司馬昭之心,弒君奪權尚且不在話下,更何況是一個被俘虜的亡國之君?

比起劉備、曹操、孫權等人,劉禪算不得雄才大略,但也不至於愚昧蠢鈍。亡國之君的名號固然不好聽,但一個國家的滅亡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僅將責任歸咎到一人身上未免過於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