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最長壽孫子, 歷經七朝, 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享藩王最高禮遇

《明史》有云:“駕將至,群臣出迎,太后密命公留佐襄王監國。”明朝年間,朱瞻墡雖未登上皇位,然其品質出眾,得人信任,曾屢屢監國,享藩王最高禮遇。

在對中國古代千年封建歷史進行了解的過程中,很多人均對明朝歷史有著較大的好奇心,在世人看來,相比其他朝代,明朝有著許多傳奇經歷,透過對明朝進行分析,世人亦能感受到封建背景下,有關權力的激烈鬥爭。

作為一位備受爭議的皇帝,朱棣成後人重點研究物件,而在朱棣的孫輩中,則亦曾出現過一位傳奇人物。他是朱棣最長壽的孫子,歷經明朝七代統治,曾經,他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在其離世後,則享受著藩王的最高禮遇。這位長壽之人究竟何許人也?他又有著何種傳奇的人生經歷呢?

朱棣最長壽孫子, 歷經七朝, 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享藩王最高禮遇

點選載入圖片

這位朱棣的長壽孫子便是朱瞻墡。透過對朱瞻墡進行了解可知,其父親朱高熾在登基後不到一年便因病離世,這也使得明朝統治曾經歷短暫動盪。

據相關史料記載,朱高熾離世後,太子朱瞻基因尚未抵達京城,漢王朱高煦便打算趁機奪權。可太后卻並不願意將皇權拱手讓與他人。

朱棣最長壽孫子, 歷經七朝, 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享藩王最高禮遇

點選載入圖片

為保局勢穩定,親王朱瞻墡在太后的命令下開始監國理政,以求穩定朝中局勢。儘管在封建社會背景下,這一監國理政行為並不符合禮法規範,可因當時的情況較為特殊,太后亦只能尋求朱瞻墡的幫助。

儘管在古代社會中,許多皇室成員均對權力趨之若鶩,可在監國過程中,朱瞻墡卻並未有過奪取皇位的心思。在太子朱瞻基回京順利繼承皇位後,朱瞻墡便將手中權力悉數交予新皇。其實,當時的朱瞻墡本有機會登上皇位,可他卻終與皇位擦肩而過。

朱棣最長壽孫子, 歷經七朝, 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享藩王最高禮遇

點選載入圖片

朱瞻基上位後,朱瞻墡等兄弟便回到自己所在的藩地就任,這一階段內,朱瞻墡從未做出謀反之舉,反而安心地留在藩地,為明朝統治保駕護航。雖當時的朱瞻基已然登上皇位,可部分藩王的謀反之心卻並未就此消除。因朝廷動盪不滿,藩王蠢蠢欲動,朱瞻墡便又一次被召回都城監國。當叛亂得以平定後,朱瞻墡便離開都城,返回自己所在的封地。

當朱瞻基駕崩後,其立下的太子朱祁鎮年僅九歲。古往今來,主少國疑之事屢見不鮮,很多臣子均認為朱祁鎮太過幼小,難以堪當大任。這也使得很多臣子提議將朱瞻墡推舉為新任皇帝。

朱棣最長壽孫子, 歷經七朝, 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享藩王最高禮遇

點選載入圖片

面對群臣時,張太后表示自己並無扶持幼子登基的想法。見張太后如此態度,群臣方才將決定擁立朱祁鎮為新任皇帝。這段時間內,朱瞻墡遠在長沙,當其聽聞有人打算將自己擁立為帝后,便連忙上奏拒絕此事,而由於山高路遠,當朱瞻墡的奏摺送到京城後,朱祁鎮已然登上皇位。

在朱祁鎮上位後,曾因太監的蠱惑御駕親征,終被敵人俘虜。此時,太子年僅兩歲,並無能力治理朝政。封建背景下,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保證明朝統治的穩定,朱瞻墡再一次被諸位大臣提及。當時,大臣們均希望朱瞻墡能夠繼承大業,可朱瞻墡卻又一次拒絕大臣們的擁立,這便是朱瞻墡第三次錯失皇位的經歷。

朱棣最長壽孫子, 歷經七朝, 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享藩王最高禮遇

點選載入圖片

此後,朝中臣子為確保國家統治得以順利發展,便將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擁立為新任皇帝。在朱祁鎮返回都城後,朱祁鈺為確保自身統治的穩定,甚至將朱祁鎮幽禁起來,而在這個時候,朱瞻墡則上書朱祁鈺,希望他能善待自己的兄弟。

在後續的政治動盪中,朱祁鎮基於許多臣子的擁護,順利奪回皇位,當朱祁鎮得知叔叔朱瞻墡曾上書為自己求情後,更是對他禮遇有加。在朱祁鎮的影響下,其子朱見深亦對朱瞻墡非常重視,並對他無比尊敬。

朱棣最長壽孫子, 歷經七朝, 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享藩王最高禮遇

點選載入圖片

從明成祖到明憲宗,朱瞻墡的人生歷經明朝七代皇帝的變遷,可見,朱瞻墡足以稱為明朝歷史的一大見證者。在每任皇帝在位期間,作為藩王的朱瞻墡都能得到皇帝的敬重,這也使得他的生活順遂安穩,並無太大的波瀾。

因其能夠擺正自身地位,不曾與皇帝爭權,所以,他也始終能夠得到皇帝們的優待。公元1478年,七十一歲的朱瞻墡因病離世,並獲得“憲”這一諡號。縱觀明朝歷史發展程序便會發現,能夠得到如此禮遇的藩王,獨有朱瞻墡一人。

朱棣最長壽孫子, 歷經七朝, 三次與皇位擦肩而過, 享藩王最高禮遇

點選載入圖片

結語

雖在朱瞻墡的一生中,曾有多次登上皇位的機會,可他卻能明確自身地位,避免參與到皇權鬥爭的漩渦中,可見,之所以朱瞻墡能夠擁有善始善終的結局,也是基於自身的深謀遠慮。

現代社會中,雖我國早已擺脫封建社會制度,但古人所留下的人生智慧,仍值得世人學習。相信在古人的影響下,世人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爭取尋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成長之路,最終收穫人生的成功。

假以時日,中國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水平,亦將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實現更高水平的提升。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