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平安三侯”指的是誰, 有什麼功績, 為何沒能阻止蜀漢滅亡?

三國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一個歷史時期,這當然是各種藝術作品的功勞,蜀漢“五虎上將”、曹魏“五子良將”、東吳“四大都督”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在三國後期,蜀漢有三位大將鎮守邊境,被稱為“平安三侯”,你知道他們是誰嗎?

蜀漢“平安三侯”指的是誰, 有什麼功績, 為何沒能阻止蜀漢滅亡?

據《三國志》中記載:“是時,

鄧芝在東,馬忠在南,平在北境,鹹著名跡

。”諸葛亮去世後,蜀漢聚力於防守,鄧芝鎮守東邊,馬忠鎮守南邊,王平鎮守北邊,保衛蜀漢邊境十多年的平安,他們也因功封侯,所以這位將軍,被後人稱之為“平安三侯”。

蜀漢“平安三侯”指的是誰, 有什麼功績, 為何沒能阻止蜀漢滅亡?

蜀漢在邊境等核心地帶分別設定了四大都督:漢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這四個都督,幾乎撐起蜀漢的整個國防,其中漢中是蜀漢北大門,永安是蜀漢東大門,江州都督顧名思義駐軍在江州,而江州正是蜀漢內部水路交通的樞紐,庲降都督則主要負責鎮守南中地區。

蜀漢“平安三侯”指的是誰, 有什麼功績, 為何沒能阻止蜀漢滅亡?

王平鎮漢中

王平,字子均,他本是曹魏將領,漢中之戰時投降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王平與馬謖一同駐守街亭,馬謖舍水上山,舉動失宜,王平連連規勸馬謖,馬謖不聽,被魏將張郃打敗,士卒離散。只有王平所領的千餘人士兵鳴鼓自持,張郃疑王平有伏兵,不敢進攻。

之後王平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王牌軍隊無當飛軍,隨諸葛亮多次北伐。 諸葛亮死後,魏延也死了,所以吳懿被派往鎮守漢中。吳懿死後,王平拜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王平最矚目的戰績,就是靠三萬人抵擋住了曹爽十萬大軍。

蜀漢“平安三侯”指的是誰, 有什麼功績, 為何沒能阻止蜀漢滅亡?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帝命曹爽率領步騎十餘萬進攻漢中,前鋒已在駱谷,當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有人說:“我們的兵力不足以阻擋魏軍,應該放棄關隘固守漢、樂二城,魏軍進入漢中以後,涪城的援軍一到,就可以將陽平關搶回來。”

王平卻說:“不行,漢中去涪城有一千餘里,魏軍若是得了陽平關就會成為禍患,應分遣部隊佔據興勢,我為後拒,若是魏軍分兵進攻黃金城,我親自率兵前往救援,到時候涪城的救兵就剛好到來,這才是上策。”於是就按王平的計策行事,涪城諸軍以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被擊退,如同王平當初料想的一樣。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

蜀漢“平安三侯”指的是誰, 有什麼功績, 為何沒能阻止蜀漢滅亡?

鄧芝督江州

鄧芝(178年-251年),字伯苗。義陽郡新野縣(今河南省新野縣)人。東漢名將鄧禹之後。早年曾有人預言鄧芝能位至大將,劉備入蜀後,鄧芝被任命為郫令,升遷為廣漢太守。因任官公廉且有治績,被徵入朝為尚書。劉備逝世後,奉命出使吳國,成功修復兩國關係,並深為吳大帝孫權所賞識。

蜀漢“平安三侯”指的是誰, 有什麼功績, 為何沒能阻止蜀漢滅亡?

建興六年(228年),丞相諸葛亮策劃北伐,命鄧芝與大將趙雲佯攻郿城,以吸引魏國曹真軍主力。建興十二年(234年),遷前軍師、前將軍,領兗州刺史,封陽武亭侯,不久督領江州,江州是防守東吳的前沿陣地,此後鄧芝一直坐鎮江州十餘年時間。

鄧芝性格正直、簡單,不刻意修飾情緒。他為將二十多年,賞罰明斷,體恤士卒。身上的衣食取自官府,從未經營過私產,妻兒甚至還有忍飢挨餓之時,死時家中也沒有多餘財物。延熙六年(243年),遷車騎將軍,後授假節。又率軍平定涪陵叛亂。延熙十四年(251年),鄧芝病逝。

蜀漢“平安三侯”指的是誰, 有什麼功績, 為何沒能阻止蜀漢滅亡?

馬忠守南中

馬忠(?-249年),本名狐篤,字德信。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建安末年,馬忠被推舉為孝廉,任漢昌長。曾被劉備稱為賢才。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任馬忠為門下督。建興三年(225年),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討平牂牁叛亂。

蜀漢“平安三侯”指的是誰, 有什麼功績, 為何沒能阻止蜀漢滅亡?

建興十一年(233年)由於庲降都督張翼執法嚴厲,不得南夷歡心,夷族首領劉胄於是作亂造反,諸葛亮以馬忠代張翼為庲降都督,統軍平叛。馬忠不負使命,擊殺劉胄,平定叛亂。朝廷加封馬忠為監軍奮威將軍,並封為博陽亭侯。官至鎮南大將軍、平尚書事,歷封博陽亭侯、彭鄉侯。

南中一帶,是蜀國的大後方,諸葛亮當年親自率軍平定南中,可見南中的重要性。延熙十二年(249年)馬忠去世,馬忠是蜀漢第四任庲降都督,在南中十多年期間,他穩定秩序、處事果斷、威恩並立,深受百姓的愛戴。

蜀漢“平安三侯”指的是誰, 有什麼功績, 為何沒能阻止蜀漢滅亡?

王平、鄧芝、馬忠是蜀漢後期極為優秀的人才,他們各自鎮守一方邊境,力保蜀漢十幾年的太平。可惜他們都在公元250年前後去世,如果他們在世,或許能延緩蜀國滅亡的時間。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呂思勉《三國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