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前留下一個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諸葛亮死前留下一個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自古以來諸葛亮就是人們心中智者的象徵,

《三國演義》以及其他眾多的影視作品當中諸葛亮的形象都是一派仙風道骨。

生於亂世的他,一生都在為建立蜀漢政權而嘔心瀝血,這樣一位才智過人的智者,生前為蜀漢的天下嘔心瀝血,在他死後同樣也留給了劉禪一個錦囊,但是這樣一個錦囊妙計,劉禪卻沒有看懂。其中的奧秘,直到2000年後才揭曉。

諸葛亮死前留下一個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諸葛亮出山

三國時期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

“臥龍鳳雛,得其一者的天下”。

而這當中的“臥龍”就是當時居住在草屋當中的諸葛亮。那個時候的諸葛亮過著不問世事的生活,但實際上世間事盡在他的眼底,逐漸,其“臥龍”的名號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來請他出山的人也越來越多,其中就有劉備。

在經歷三顧茅廬以後,諸葛亮加入了劉備陣營,蜀漢爭天下也在這個時候拉開了帷幕,劉備本是一介莽夫,但憑著一腔熱血和他對於人才的重視,很快身邊也就聚集起一批能人干將。

諸葛亮死前留下一個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天下三分,每一個統治者都想要開拓自己的疆土,成就千秋霸業,劉備也不例外,再有了軍事諸葛亮之後的蜀漢如虎添翼,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建立自己的基業,

然而常年的戰爭讓當時已經六十三歲的劉備心力交瘁,最終在公元223年和東吳的一場戰爭過後,劉備受傷嚴重。

他已經沒有能力再回到蜀漢的都城了,於是劉備將兒子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他告訴諸葛亮希望他能夠在自己死後,繼續輔佐自己的兒子鞏固蜀漢政權,諸葛亮看見自己輔佐半生的明主就這樣死在了建立豐功偉業的途中,內心很是悲憤。

諸葛亮死前留下一個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在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成為了輔佐大臣,戰爭還在繼續,

對於蜀漢而言北伐是權力擴張的最好途徑也是先帝未能完成的事業,自此諸葛亮的後半生全部 “交付” 給了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諸葛亮死

很顯然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個王朝不可能在任何的時期遇上的都是一心只有國家的君主,劉禪就是這樣一位後主,在位期間的劉禪並沒有專注在對於蜀漢政權的建立。

自北伐戰爭開始,蜀漢的政權可以說已經走在下坡路上了,統治者的不作為,百姓民不聊生,國家動盪不安,而諸葛亮的生命在一次次的北伐戰爭中也漸漸地走到了盡頭。

諸葛亮死前留下一個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我們翻開歷史書籍無論是《史記》還是《三國志》又或者是小說《三國演義》在其中對於諸葛亮的記載都是一位忠君的賢臣,然而自古英雄多薄命,見證了太多血與淚的諸葛亮也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北伐時期,諸葛亮先後五次發起對於曹魏政權的進攻,而在每一次的戰爭當中,諸葛亮都是親力親為地處理軍中政務,過度的勞累讓諸葛亮的身體越來越差。

諸葛亮死前留下一個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在第五次的北伐戰爭當中,諸葛亮在對於曹魏軍隊進行一系列計策戰略之後病倒在了戰爭的前線,

最終在五丈原的軍營當中諸葛亮結束了自己短暫但是輝煌燦爛的一生。

在死之前,諸葛亮也依舊不忘先帝劉備對於他的囑託,寫下了被後世傳頌至今的名篇《出師表》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一生都在踐行這句話。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人,他在死前留下了一個錦囊直到兩千多年後人們才讀懂它真正的含義。

諸葛亮死前留下一個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錦囊妙計,和平安定”

一生戎馬,為國捐軀的忠臣,在死後本應大加封賞,以最高禮儀安葬,但是諸葛亮留給劉禪的錦囊中卻說,

自己死後只需要四個人用麻繩抬棺,前往定軍山,不需要更多的人跟從。

劉禪只以為這是諸葛亮的遺願,但他卻不知道這是諸葛亮最後留給他的計謀。

於是劉禪下令由四個士兵抬棺前往定軍山,沉重的棺木,加上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肯定會有一些其他的陪葬的東西,棺木的重量根本就不是四個士兵可以抬起來的,四個士兵當中的一個就提出了這樣一個想法,

乾脆隨便找個地方將棺木直接埋了回去覆命就行了,只要大家都不說就沒人知道。

諸葛亮死前留下一個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其他幾人思量過後,也接受了這個提議,將棺木草草下葬以後,四個士兵就回到了蜀漢國都,向劉禪覆命,

劉禪雖然無能但卻也不是個傻子,他清楚地明到白定軍山的路程,更何況還是隻有四個人抬這樣沉重的棺木,一怒之下便將四個士兵殺了,四個士兵死了,諸葛亮葬在何處也就成為一個謎。

所以這個所謂的錦囊就是在告訴劉禪安定地生活,不被打擾的生活是他想要的,也是生活在蜀漢的百姓們想要的,和平安定才能使一個國家長久地存在下去,然而那個時候的劉禪並沒有明白。

諸葛亮死前留下一個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小結

諸葛亮這樣的一個計策,在兩千年後的人們才真正懂得和平安定的生活是多麼的重要,雖然劉禪並沒有在當時就明白他的意思,但他透過這樣的方式,給了自己的死後生活一片淨土。

是啊,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的一生所具有的傳奇性被歷朝歷代所賦予不同的表達,或許這個所謂的計謀是否真實還有待考究,但是“和平安定的生活”確實是先輩們所希望的,也是我們所希望的。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