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那麼強大, 漢武帝就殺了10多萬人, 為何匈奴從此一蹶不振?

在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初,是整個漢朝都需要仰視的一個民族。

儘管它的總人口一再被拔高,可事實上它沒有超過兩百萬的時候,統治的疆域卻廣大無比。

當時漢朝的總人口雖然沒有確切的數字,可是在漢武帝的巔峰時期,漢朝人口卻達到了5000多萬。

就是匈奴這樣一個只有漢朝一個郡縣人口的遊牧民族,使用的是青銅和鐵質武器混雜且單一以弓箭為主的遊牧民族,使得漢朝為之忍氣吞聲達七十多年。不僅每年免費送上自己國民盛產的華美絲織品,還要奉上美酒美食以及精美的器物,更有劉姓宗室的美麗女人被送到世人口中的蠻荒之地。

匈奴那麼強大, 漢武帝就殺了10多萬人, 為何匈奴從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141年,年僅十六歲的漢武帝即位,他雖然也想改變這種屈辱的狀況,可是仍然改變不了駐留在大臣腦中匈奴強大的印象,只能繼續和親。

直到公元前133年馬邑之謀之後,漢朝才開始反擊。又經過了長達十六年的征戰,發動了三次超大的戰役,才堪堪遏制住了匈奴的進攻勢頭,卻依然沒有將匈奴擊潰擊敗,匈奴還是北方及西北方還有東北方向的霸主。

而在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戰之後兩年,即公元前117年。驃騎將軍大司馬霍去病病逝。又因政治原因,另外一個大將軍大司馬衛青被雪藏,再加上漢朝國內的政治軍事經濟原因,擊敗匈奴的抗爭也因此遭遇到了接連敗北停頓不前,甚至出現了下滑的跡象。

這個局面持續了十多年。

匈奴則獲得了喘息,又一再舉兵侵擾漢朝。

漢武帝之後相繼起用趙破奴以及李廣利,卻仍然是一再遭受失敗。繼趙破奴及其兩萬漢軍精銳投降匈奴,更是在公元前90年,漢武帝當時極為倚重的貳師將軍李廣利也投降了匈奴。

匈奴那麼強大, 漢武帝就殺了10多萬人, 為何匈奴從此一蹶不振?

李廣利政治因素更多一些。李廣利想要趁漢武帝年事已高,巫蠱之禍後太子之位空懸之機,與丞相劉屈氂私下計劃擁立自己的外甥昌邑王劉髆為太子,最終因劉屈氂妻子行巫蠱之事而使得計劃敗露,劉屈氂被滅族,李廣利率軍數萬直接投降了匈奴。

優秀的將領的空缺,巫蠱之禍持續的發酵,因施行鹽鐵官營酒榷專賣而與民爭利,引發經濟停頓,同時又施行發算緡,告緡等措施竭澤而漁。又連年遭遇蝗災肆虐,大如馬頭的冰雹橫行,水災氾濫二十年無法治理,百姓走投無路,相繼揭竿而起。

就在漢朝如此內憂外困的情況之下,匈奴也未將漢朝攻克,自己卻也開始走向下坡路,如題主所說的“活不下去了”。

實際上,匈奴依然堅持到了公元前57年,而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單于呼韓邪於公元前53年入朝稱臣,北匈奴則一直堅持到了公元91年,被竇憲擊潰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剩餘殘部逃亡中亞。

那麼,漢武帝究竟用了什麼方法,剋制住了匈奴?

一、斬斷匈奴右臂

早在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就派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希望聯絡與匈奴有滅國之仇的大月氏,一起抗擊匈奴。當時的西域被匈奴掌控,張騫被匈奴扣押了十多年,才逃出匈奴的掌控,繼續向西前進去完成他的使命。

誰知大月氏早已定居下來並十分滿意現狀,不願與匈奴為敵。張騫只能返回,途中再次被匈奴發覺並扣留,一年後才得以脫身,於公元前126年回到長安。

此時,漢武帝已與匈奴開戰了七年之久,並且與匈奴的作戰是大佔上風,佔據了河南之地,設立了朔方郡和五原郡。

五年後,即公元前121年,漢朝又取得了河西之戰的勝利,設立了武威和酒泉兩郡。

公元前111年又將武威、酒泉分為張掖和敦煌,徙民以實之。

期間,張騫於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此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與第一次的目的大致相同,聯絡與匈奴有恩怨且不肯受匈奴擺佈一再受到匈奴侵擾的西域大國,烏孫國,期望烏孫回返其在河西的故地並共抗匈奴。烏孫也不願回返,只是派出使者隨張騫回到長安,加深瞭解而已。在見到漢朝的富強之後,烏孫開始偏向漢朝,但同時與匈奴繼續往來。

直到公元前108年,烏孫迫於匈奴一再軍事威逼才主動請求與漢朝和親。與此同時,匈奴也遣送貴人與烏孫和親,並且將匈奴女立為左夫人,稍稍高於右夫人、漢朝和親公主劉細君。

這主要還是因為漢朝離烏孫過於遙遠,軍事勢力沒有輻射到西域諸國。

四年後,漢武帝命李廣利率軍數萬人出征大宛國。因路途遙遠物資匱乏,進入大宛時只剩下數千人馬,也沒有克敵制勝只得返回,耗費兩年的時間一無所獲。

漢武帝大怒,責令李廣利及其部屬不得踏入玉門關,違者,斬。

而後漢武帝吸取教訓,籌備錢糧馬匹牛羊近二十萬,調派六萬人跟隨李廣利第二次出征大宛。沿途西域小國見漢朝軍隊如此聲勢,一反第一次的置之不理,紛紛獻錢糧牛酒勞軍。

雖然此次李廣利在前期進攻大宛宛城受阻,卻使得大宛貴族懼怕李廣利破城後報復,主動請降並承諾殺掉主謀,迎接漢軍入城。

其實還有漢軍數千人在圍困李廣利第一次出征時攻打的大宛鬱成城。剛一開打,鬱成王便破圍逃往康居國,上官桀受命追擊,康居國上下得知大宛被漢軍攻破,將鬱成王獻出,上官桀斬殺了鬱成王。

李廣利此次大獲全勝。西域諸國紛紛遣使跟隨李廣利返回長安,與漢朝通好,並送子為質。

此戰之後,西域諸國不斷派出使者和商團來往,以往匈奴只是在西域諸國設立童僕校尉收取各國賦稅。漢武帝卻對西域各國的使者和商團,在賞賜之餘並以高價收購商團貨物,使得西域諸國逐漸傾向漢朝。

非出幣物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騎,所以然者,以遠漢,而漢多財物,故必市乃得所欲。

二、剪斷匈奴左臂

烏桓、鮮卑和夫餘等東胡,在冒頓率匈奴強盛時期,被擊潰,臣服在匈奴之下。

匈奴對烏桓和鮮卑等族的日常管理比較苛刻,歲輸牛馬羊皮,過時不具,輒沒其妻子。

如此不近情理的管理方式,自冒頓單于稱霸北方之時起,即公元前209年前後,到霍去病率兵攻克匈奴左賢王,擁有匈奴左方之地即公元前119年,整整持續了90多年。

霍去病擊敗匈奴左賢王之後,漢武帝下令將烏桓部眾悉數遷徙到了五個地方,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和遼東五郡。

漢武帝此舉的用意是,為漢偵察匈奴動靜。

實際上,烏桓在以後起到了更多的作用,在漢朝匈奴之間形成了一道隔離帶為漢朝抵禦匈奴入侵。烏桓因依託漢朝也逐漸強盛起來。更是在多年後,也就是東漢末年三國分立之際,成為助曹操北破匈奴,南爭中原的一支勁旅鐵騎。

而在當時漢武帝時期,為了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指揮,在幽州設立了護烏桓校尉。

但仍然有很大的隱患,一是因烏桓南遷,鮮卑緊隨其後進駐烏桓原駐地。二是遼東郡東南方向的朝鮮,逐漸強盛起來,開始藐視在漢惠帝呂后時期的約定,時常誘使漢人及罪人定居,並不再朝見漢朝皇帝。

為此,漢武帝有意發兵平定朝鮮,解除後顧之憂,貫通整個渤海海域周邊的疆域,從而完全壓制匈奴左方之地。

在與烏孫和親的前一年,即公元前109年,朝鮮王攻殺遼東都尉,漢武帝下令徵調死囚反擊朝鮮。

經過一年多的征戰,朝鮮平定,設立真番、臨屯、樂浪、玄菟四郡。此時為漢武帝元封三年。

至此,匈奴逐漸向北方和西北方遷移,到了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單于益西北,左方兵直雲中,右方兵直酒泉、敦煌。

漢武帝面對匈奴的遷移,也做出了進一步的舉措來應對,武都氐人發生叛亂將其征服之後,悉數遷往酒泉戍邊,選派將領屯駐朔方等邊郡防禦匈奴入侵。

也就是說,在漢武帝即位之初,西漢處於匈奴西域東胡三方的包圍之下,這還是將南方的南越國以及閩越國、東甌國還有西南夷等多個族群排除在外後的局面。

到了元封六年時(公元前105年),漢武帝已然將這個局面翻轉過來。尤其是在太初元年至太初四年(公元前104——公元前101年)李廣利征討大宛之後,局面已然向漢朝傾斜。匈奴反而處於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包圍之下。

所以,在這種局勢之下,漢武帝只需將內部的政治經濟調整好,是有把握將匈奴掃蕩乾淨的。

而匈奴因人口的劣勢以及維持民生的手段的單一,自然會被漢朝蠶食殆盡。匈奴的敗亡,只是一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