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統一天下之謎: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4度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先後有24個朝代,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上留下獨特的痕跡,其中除了最後明清時期,讓後人印象深刻之外,秦國這個在歷史上屬於開創性的時代,也讓後人無法忘卻。因為我們知道在這一時期秦始皇在七雄爭霸中拔得頭籌,統一了天下。

而這也往往會給人以錯覺,認為秦國一直以來實力都比較強盛,但其實不然,在春秋時期,秦國在中國中並不顯眼,甚至都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在軍事上的地位也較為被動,更是匈奴時不時就騷擾的國度。

秦國的強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雖然在秦始皇時期統一了天下,但其實秦國是從秦獻公開始就已經有了走向強大的目標,在不斷的努力,所以秦始皇是在此前都有皇帝努力的基礎上,才實現了大一統。

秦朝統一天下之謎: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4度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秦國還未實現大一統時就早有預言,認為秦國會強勝,秦國統一天下之謎:司馬遷在史記中,曾4次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打好基礎,逐個擊破

秦始皇在先輩的努力基礎上,有了較強的國家實力之外,他本人也是一個有能力、有雄心的皇帝,秦始皇能夠善用手下的干將,給予有能力的將才,較好的待遇,所以其手下有多位忠於秦始皇的文官和武官。

在這些官員的扶持下,秦始皇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軍事上都有著得力的助手。另外,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前進行規劃時,也採取了合理的策略,對於距離自己較近的諸侯國,選擇直接進攻,而不與其交好。

秦朝統一天下之謎: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4度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這大概是認為在鄰國的他們遲早是一個隱患,但對於距離自己國度較遠的國家,他選擇的是與其交好,因為較遠的國家作戰時,後勤物資供應方面不太便利。

另外如果與較遠的諸侯國作戰期間又受到其他近的國家攻擊,便會讓秦國腹背受敵,最終給秦國帶來不可估計的後果。

不過秦始皇對距離秦國較遠的國家,實行友好的策略,也只是暫時的,因為在他吞併附近的諸侯國時,秦國便會與此前較遠的國家又更近,那個時候此前友好的國度變成為了他剷除的物件。而那時曾經與他交好的諸侯國,也會意想不到,這對於秦國的勝利也是一種幫助。

秦朝統一天下之謎: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4度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偉大功績,早有預言

在秦始皇諸多能將和他本人制定的正確策略的指導支援下,他很快的滅掉了齊、楚、燕、趙、魏、韓這六個大的諸侯國,最終也加快了他完成其千古霸業。

秦始皇的功績是史無前例的,因此,秦始皇的所作所為也被史書記錄了下來,不過值得提出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並不是毫無徵兆。

司馬遷在《史記》中4次提到了一句預言——始周與秦合而別,別五百歲複合,合十七歲而霸出,如果細細琢磨,會發現這句話預示著秦國大一統的偉大功績。

秦朝統一天下之謎: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4度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三個預言,各有深意

這句預言可以拆分為三個預言,其中“周故與秦合而別”這一預言,透過闡述秦國和中國的淵源暗示了秦國會實現統一六國的霸業。

周朝在建國時曾分封了商朝,而秦國的始祖正是商朝的一位名將的後人。那時秦軍的作戰能力十分強大,是周王的得力助手,因此有外敵需要抵禦時秦軍總能夠取得不錯的成就。

而周王也主要是將秦軍安排在邊陲之地,讓他們保衛國土,所以那時秦軍對於周王來說更像是一個保衛國家的“武器”。

秦朝統一天下之謎: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4度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雖然秦軍對於周朝發揮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但他在地位上卻不如其他諸侯國,甚至還會受到其他諸侯國的欺壓,這也讓秦軍漸漸意識到要發展自己。秦有了這樣的覺悟百年之間,秦國慢慢的開始強大,而後秦還得到了西岐舊地。

綜上,周故與秦合而別,是指周與秦都興起於西陲且很長時間都是周控制的秦,那時的周和秦也是賓主關係,這是謂“合”。而後西岐舊地被封給秦,是謂“別”。秦有了自己的封地,不再與周是賓主關係,已暗示了秦會強大。

而“別五百歲複合”這一預言是說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為寵愛褒姒廢太子,之後還有了烽火戲諸侯,透過這兩件事,使得天子的威望盡失,之後犬戎和申侯便有了更多底氣,聯合起來攻打東周,最終東周的國祚還被犬戎和申侯覆滅。

秦朝統一天下之謎: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4度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那時整個天下也開始混亂起來,在混亂時期秦人,決定趁亂擴張,而當時秦也確實有這一實力,因為在秦穆公時期,秦人已經成為西戎的霸主。

當時秦的第一目標是晉國,當時的晉國實力尚可,如果能夠攻下,秦也會大大擴張,然而最終秦人未能實現,而秦的這一舉動也引來了晉國的反攻,最終兩國就那樣相互攻擊了近400年。

而因為那400年沒有取得顯著的成就,在之後的100年內秦孝公即位,決心開始變法圖強,改變現狀,最終秦孝公的變法確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雖然一些變法有些激進。

秦朝統一天下之謎: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4度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秦國經過變法之後實力增強,在公元前256年,西周公想要聯合他國討伐秦國時,不僅沒有實現,反而還失去了西周三十六邑,而後周朝也名存實亡。

而這距離此前天下大亂之時,秦國攻晉國有五百餘年,也即是“(周秦)別五百歲複合”,而那時秦的實力已經不言而喻,所以“(周秦)別五百歲複合”,也彷彿表示了秦統一天下已成定局的意思。

“合十七歲而霸王出”是說嬴政在13歲被立為秦王之時,六國以為看到了翻盤的機會,因為當時還處於幼年的嬴政,沒有能力能夠管控一個國家,但秦國還有秦相呂不韋,他是有能力有手段的人,在他實際執政秦國之時,侵佔了韓、魏、趙的大片土地,打退了五國討伐秦國的聯軍。

秦朝統一天下之謎: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4度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因此,雖然此前嬴政年幼,但在秦相的幫助下,其他六國並沒有實現趁機聯合起來打敗秦國的目的。

而秦王嬴政此前雖然年幼,但在公元前256年後17年間,透過手段剷除了呂不韋的勢力,秦王嬴政把實權把握在自己的手中之後,有能力的他也繼續走向統一六國的道路,而這便是“合十七歲而霸王出焉”這句話所表達之意。

因此說司馬遷在史記中,曾4次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始周與秦合而別,別五百歲複合,合十七歲而霸出是準確的,也解釋了秦國統一天下之謎。

秦朝統一天下之謎: 司馬遷在史記中, 曾4度提到了一個神秘的預言

小結:

不難發現,史記中所說的神秘預言,都是根據現實所發生事件而推測的,是有所根據的。雖然在預言之時,秦國並沒有強大到能夠統一六國,但那時人們便看到了秦國良好的發展前景。

而秦朝實現大一統也頗有意義,它不僅是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還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也既定了中國之後兩千餘年基本的政治制度格局。

另外,秦統一後對於貨幣、文字、度量橫的統一,也對國家之後經濟發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這一影響也是積極方面的,另外在那期間建立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屬工程,不僅鞏固了祖國的邊疆,更是為後代留下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