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預防青少年近視 早發現早干預是關鍵

李志敏:預防青少年近視 早發現早干預是關鍵

李志敏教授為青少年進行公益視力篩查。

“近視的防控不能‘盲人摸象’,需要家庭、學校、醫療機構、政府職能部門等各盡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如此才能給孩子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6月6日是第27個全國“愛眼日”,作為貴州省青少年近視防控專家——貴州普瑞眼科醫院院長李志敏,多年來致力從事青少年近視治療和防控工作。她表示,近視是多因素致病的結果,解決青少年近視問題需建立綜合防控體系,從預防、檢查和治療3方面共同發力,做到儘早發現儘早干預儘早治療。

眾所周知,眼睛是人體最重要的感知器官,與全身感官、疾病關係密切,良好的雙眼視覺對眼手協調能力、平衡能力、周邊視力、追蹤追隨能力、判斷物體大小和距離等能力有重要影響。近年來,由於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缺乏戶外運動等原因,使得我國青少年近視呈現低齡化、重度化態勢。據統計,在全國14億人口中,近視總人數近5億。其中,青少年近視情況尤為嚴重,佔近視總人數的50-60%,高三學生高度近視率近20%,近視已成為中國的“國病”,嚴重影響人口質量和國家安全,迫切需要矯治和控制。

李志敏:預防青少年近視 早發現早干預是關鍵

李志敏教授透過線上+線下方式開展青少年近視防控講座。

“近視會產生視力低下,視覺功能受損,以及嚴重的併發症等狀況,導致不可逆轉的視力殘疾,甚至失明。”李志敏說,近視雖然受先天因素影響,但更多是由後天環境所造成。主要包括近距離工作、戶外活動、照明環境、飲食習慣、維生素D攝入量等。其中,近距離用眼過多和戶外活動過少是目前認為與後天獲得性近視眼關係最為密切的兩大環境因素。

為了促進青少年視力健康,2018年,教育部聯合國家衛健委等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將近視防控上升為國家策略,把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建立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核制度,統籌手機、作業、睡眠、讀物、體質等五項管理,並開展了校園百萬視覺健康行動,對預防青少年近視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情況仍不容樂觀。李志敏表示,就貴州而言,貴州普瑞眼科醫院從2019年開始,每年都會去到全省50餘所學校開展公益視力篩查,篩查人數超過7萬人次。從目前的篩查結果來看,近視率在45。6%左右,很多孩子由於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紛紛戴上“小眼鏡”。

“近視是由眼軸變長導致的,而眼軸變長是一個不可逆過程。對於青少年近視,目前醫學上還沒有任何治療方式能一治永愈,一治立愈,只能透過科學的矯正、改善用眼習慣等避免近視加重。”正因為此,李志敏就如何進一步做好少年近視防控給出建議。

在李志敏看來,預防青少年近視前端篩查十分重要,不管孩子的眼睛現在是否健康,學校和家長都應該重視孩子日常用眼習慣監測,每3個月至半年定期到醫院做眼健康檢查,記錄孩子眼睛的生長髮育資料,做到及早發現問題,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同時,學校是推進青少年近視防治和眼健康教育的主陣地,必須要充分發揮好這一“陣地”功能,培養健康教育師資,開發和拓展健康教育課程資源,支援鼓勵學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團,開展視力健康同伴教育,通過出版物、建立科普館、推出動漫形象、專家進校園、開展防控公開課等形式,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養成資訊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透過學校閉路電視、廣播、宣傳欄、家長會等形式,對學生和家長開展科學用眼護眼健康教育,透過學校和學生輻射教育家長。

科學研究表明,每天2個小時、每週10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可以讓青少年的近視發生率降低10%以上。為此,李志敏建議,家長和學校應督促孩子儘量減少持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保證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做眼保健操等。不過,任何方法都不能一勞永逸,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及時評估眼部健康狀態是終生的,需要全社會持續的關注和努力,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文/圖 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