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馬上就要過年了,是不是很多人心裡在默默地許下了來年想要達成的願望?不想被打臉,但又沒辦法戰勝自己的惰性,該怎麼辦呢?自律APP成為了首選的幫手,不管是健身、學習還是賺錢,任何領域都有監督你的工具。本文作者圍繞自律軟體和使用者之間的聯絡展開了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身為早陽先鋒隊,身邊的小夥伴們已經紛紛復工復產,甚至上班時間都聽不到了咳嗽聲。

不過,身體上的負面症狀雖然都恢復了,心理上的後遺症卻依舊遲遲不肯走,人們普遍都比較懈怠。

一方面,有病情的影響,休息是最對症的治療藥物。

另一方面,也因為新年臨近,陽後不久又將放假,人們不免會生出乾脆躺平、坐等過年、年後再幹的懈怠感。

然而,有些事情,總是要年前去做的:

不完成工作任務,上司可能會很憤怒,不讓你過年把你困住;

不抓緊填滿錢包、臨陣磨槍,過年拿什麼衣錦還鄉;

不快點學習,生怕比沒陽的人少會一道題;

不趕緊減肥,過年怎麼在親朋面前走一回?

所以,身邊一些尚有衝勁的人們,為了克服自身懈怠,紛紛拿起了自律軟體,把自己從暖和的床上拉起來,從輕鬆的劇中拽出來。

人們用的軟體五花八門,有相對傳統一些的番茄工作法,適度安排工作和放鬆時段,使自己保持最佳狀態;有限時鎖死手機的軟體,隔絕來自外界的打擾,阻擋來自影片的誘惑,讓自己專心投入在工作、學習當中;也有遊戲化軟體,像打怪升級一樣,給自己設定屬性、任務、獎勵,來鞭策自己行動。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多種多樣,各具特色,只不過,人們在使用之後,對這些軟體的評價卻也兩極分化。

從中受益的人,覺得這類軟體簡直是大救星活菩薩,拯救了熱愛躺平的自己,治好了拖延症,提高了效率。

但也有很多人,開啟了計劃,卻很快不了了之;

使用了軟體,卻無法按照軟體的要求去執行;

遮蔽了手機,又開啟平板;

甚至有人下載之後,一次都沒有點開過,就又在某一天順手刪除。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這些自律軟體到底有用嗎?

一、看起來有點用

站在心理學理論的角度上,這些軟體,毫無疑問是有用的,甚至是很有用。以市面上自律軟體功能所針對的幾種人類特性為例:

1. 注意力週期性——代表功能:番茄工作法

在通常情況下,人類很難長期保持高效專注。即使進入專注的狀態當中,每過幾十分鐘,大腦也會感到疲倦,開始分神,以緩解精神壓力。這也是一種本能,可以稱為短晝夜節律(Ultradian Rhythm)。

所以,很多社會活動,都會設定階段性的休息。比如,學校裡每節課45分鐘,給學生們一個放鬆精神的機會;比如,同聲傳譯工作因為腦力強度需求較大,每個工作組往往需要2-3個人,每人翻譯20分鐘後,就必須休息,否則就很難繼續保持注意力集中,更容易出現錯誤。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而番茄工作法,就是以此為基礎,每專注25分鐘,休息5分鐘,運轉4個迴圈後,休息25分鐘。保留了注意力的黃金時間,又給注意力適當休息、恢復的機會,從而提高總體效率。

2. 注意力干擾遮蔽——代表功能:手機鎖定

大腦喜歡偷懶,不僅每過一段時間會懈怠分神,很多外界的干擾也會直接奪走注意力。

尤其是現如今便捷的手機和網路,更讓人的專注能力隨時受到挑戰。

當你認真看書的時候,漂亮的女同學/帥氣的男同學發來訊息;當你認真工作的時候,通知欄彈出2條勁爆的新聞……好不容易集中起來的注意力,被輕鬆奪走。一下午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而手機鎖定這類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限定的時間內,接收不到資訊提示、無法使用手機或無法使用娛樂功能,減少了人們受到的干擾,從而更容易保持專注。

3. 目標具象——代表功能:日程計劃

當人沒有明確、具體目標的時候,往往很難把一個念頭,轉化為最終的行動。

“我想要學習好”,是個模糊的概念,而“明天早8點看書1小時”,就是個簡單易行的具體行動。

“我想出人頭地”,是個模糊的概念,而“拿起手機拍個自我激勵的影片發在網上”,就是個明確的指令。

人不可能隨時都保持思考,大腦是懶惰的。所以如果只有個模糊的念頭,很難轉化為自己的一言一行。

而把自己的目標細化,變得明確具體,就能讓自己更容易行動起來。從而在一次次的小努力中,積累出大成功。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自律類的軟體中,日程計劃就是這樣一個細化的過程:把自己“想要努力”的一個模糊念頭,轉化為具體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做什麼行為,從而讓自己做出切實的努力行動,並逐漸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同時,在細化之後,日程還具有提醒的作用。在你不知道該做什麼的時候,提醒你該為之努力的事情。減輕大腦的記憶負擔,降低遺忘的機率。

4. 行為記錄——代表功能:打卡

制定了日程,按照自己的計劃去執行,並在完成後進行打卡。打卡,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有個小時候聽過的故事:

一段漫長的山路,讓兩群人徒步前往終點。第一波出發的人,不瞭解目的地還有多遠,在途中只感受到自己艱苦跋涉,缺遲遲見不到終點,前路未知,也懷疑自己是否走錯,他們越來越喪氣,最終放棄。

而第二波人出發前,則配備了地圖和定位裝置,他們隨時可以知道自己走了多遠,還剩多少路要走,於是他們圓滿完成了自己的旅途。

雖然只是個故事,但反應出來的人類心理,卻符合事實:有效的記錄,可以促進目標完成。

一方面,記錄可以讓人們更清晰瞭解到自己的進度、成果,避免前路未知的茫然感。

尤其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很多行為,其實很難用具體的資料來衡量:你看多少書本就能學習好?你運動多少次就能身材好?你工作多少小時就能升職加薪?這些較為遠大的目標,往往會因為距離感,讓人在前進的過程中感到茫然。

而在日程計劃和打卡的雙重作用下,每天既有行為的明確目標,又有對目標完成的記錄,會讓人們覺得自己是在一個可控範圍內,做著一件越來越接近成功的事情。

即使,這是個假象。讀365本書就能知識淵博嗎?做100次腹肌撕裂者就能8塊腹肌嗎?人們的行為目標,往往和最後實際取得的成果,並不相符。

但那又如何?它作為一種精神支撐,能讓人們動起來、動下去,已經成功了。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另一方面,所記錄的成果,也會成為一種榮譽勳章,讓人們更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中汲取名為成就感的能量,化作更大的勇氣和動力,投入到之後的行動當中。

5. 額外激勵——代表功能:遊戲化

在計劃和記錄的基礎上,透過遊戲化的手段,可以讓記錄所產生的成就感更強,並額外新增激勵,驅動自己更進一步。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比如上圖中的軟體,用遊戲化的方式,劃分了努力的方向、成果、經驗值,把原本單調的記錄,變得有趣而且清晰。人們在用身體感受力量到底強壯了多少的同時,還能用軟體中的力量等級來判斷自己的成就,就更加不會茫然無措。

此外,用遊戲化的方式,為自己的每次努力設定積分,並用積分換取獎勵,可以產生額外的激勵效果。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剛剛做了100個波比,可以吃一顆糖;累計和50個路遇的陌生人打招呼,獎勵自己一件新衣服;各種努力行為疊加在一起,半年湊夠了10萬積分,獎勵自己買一臺新手機。

當這些本質上是自我欺騙的行為,形成一個完整體系並執行下去時,確實能對投入當中的人,產生有效的激勵作用。

以上種種,從心理學理論上看,都是符合人性、能夠提升自律效果的功能。然而,卻依舊有很多人,並沒有藉助這些軟體,動起來、動下去。自律軟體的功能,為什麼失效了?

二、有用,但為什麼沒用?

沒有什麼美食,能讓所有人愛吃;也沒有什麼藝術大作,能讓每個人都叫好。

當面對形形色色的眾生時,這些帶有心理學機制的自律軟體,也無法讓每個人都動起來。

歸根結底,它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能藥S*P-500,而只是一針催化劑。

1. 是自律,還是他律?

有些人雖然下載了自律軟體,但用過一次就放棄,甚至一次都沒點開過。他們可能會覺得,這些自律軟體根本沒有作用,無非是那些常用自律軟體的人,本就毅力強大,有沒有軟體也一樣。

這種說法,有些道理。

如果一個人,對自律的事情毫無熱情,對自律的成果毫無期待,那這些軟體一時半會的影響,根本無法扭轉那人幾十年的價值觀,讓他們做出努力的行為。

金錢的誘惑,也不能收買每一個自由的靈魂。

槍炮的威逼,也不能讓每一個人都變得服從。

沒有什麼萬能手段,可以改變所有人。

自律,歸根結底是從自己開始的。

比如一個學生,如果自己本身不願意學習,從認知裡就認為學習沒用,那即使有家長的雞毛撣、老師的小紅花,也往往很難起到太好的效果。

外界的激勵、鞭策,只是短暫且有限的。若沒有任何內部驅動力,絕對無法支撐長期的努力。

不過,絕大多數下載過自律軟體的人,肯定還有一些內部驅動力的。

除了那些被逼著下載、被2塊錢獎勵金引誘下載的人,但凡自己動心起念下載了自律軟體,就還是對自律的成果,抱有一些期待。

但為什麼他們之中,也有很多人未能見到效果?

2. 是念頭,還是執念?

其實,這樣的人,才是生活在社會當中,絕大多數的人。

就像很多不喜歡學習的學生,也會時不時產生“如果我是個學霸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念頭,甚至一時衝動拿出書本來看上一看。但這一時半會的念頭,卻無法支撐起他們長期的行動,隨著熱情消散,就又扔掉書本,拿起手機。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念頭,還會受到腦海內其他想法的影響。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就像上圖中,僅僅一個吃與不吃的問題,我們潛意識的決策系統,都要考慮到N多種因素。

對每個人而言,每個因素有不同的分量。

比如一些職業模特,單是擇業需求,就能壓過肚子餓、嘴饞、朋友勸吃等力量,讓她做出節食的舉動,從而保持身材。若此時再配合上一些自律軟體作為輔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同樣的,也有味蕾極度發達、飢餓感特別強烈的人,渴望進食的念頭非常強烈。就算自律軟體會帶來一些額外的節食壓力、動力,卻也無法顛覆他們吃的決策。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自律軟體雖然能觸發一些心理機制,但終究只是新增一些砝碼,未必足夠改變一個人。

所以,一些原本難以做到自律的人,在使用軟體後,依舊沒能自律。

三、那還有什麼用?

原本就非常自律的人,即使沒有自律軟體,也會堅定行動。

本身就坐在自律目標對面的人,即使有自律軟體,也不會行動。

自律軟體不能讓人自律,這樣的軟體還有用嗎?

當然有。

1. 跨越界限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灰色地帶也很精彩。

就有一些人,處在自律與不自律的附近,只要再少許新增一些砝碼,額外增加一點驅動力,他們就會做出自律的行為。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回到剛才那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的意願,本就在吃和不吃之間搖擺不定,那麼,再加上自律軟體所觸發的種種心理機制,他可能就會產生改變:

卡路里查詢功能,讓他知道自己吃的東西到底利不利於減肥。

熱量記錄功能,讓他能清楚的看到,自己今天還能吃多少東西。

減肥計劃,隨時提醒他自己的目標,以及做到了什麼程度。

使用者成功案例分享,每天給他灌一點心靈雞湯,讓他保持衝勁。

當這些砝碼,壓在節食的一端,撬動天平,改變發生。

事實上,網上一些自律軟體,也不乏有大量的使用者,被砝碼的力量所影響,產生了改變。

2023年,自律軟體能不能給你打針雞血?

2. 跨越時間

每個人的想法、決策,往往是動態的,並非一塵不變。

某天,聽了培訓大師的講座,雞湯上頭,瘋狂讀書46本;

某段時間,受到失戀的影響,心情低落,徹底躺平半個月;

某一次去醫院檢查,醫生說不戒酒就小命難保,立刻戒掉了每天半斤的酒癮;

很多時候,一個事件、一個念頭,就可能讓一個人,在一段時間內,變得自律/不自律。但過段時間,又可能受到其他影響,突然改變。

而自律軟體,可以讓人們自律的意願保持更久,抗風險能力變強。

在一段時間的自律中,透過打卡、透過積分,累計成就和榮譽感,讓自己在幾天的消沉期後,快速回歸到自律的行列。

而透過自律軟體所記錄的付出,正是我們不斷累計的沉默成本,在意外的消極因素突然來臨時,讓我們不捨放棄自律很久的努力。

3. 提供方法

現如今的自律軟體,多數不只有自律的功能,還會提供很多方法論。

比如飲食記錄軟體,不只能計算卡路里,還能找到很多減肥方法;比如運動打卡軟體,不只能打卡運動,還能找到健身操課程;比如睡眠打卡軟體,不只能記錄睡眠時間,還能找到利於助眠的白噪音。

當然,這些功能的範疇,就不僅僅限於自律本身。但對於渴望自律的人來說,能快捷方便的找到相應方法論,毫無疑問也能促進自律的效果,讓本就自律的人更接近目標,讓剛開始自律的人找對方法。

四、動詞或形容詞

自律,即是個動詞,也是個形容詞。

作為動詞來說,開始自律,約束自己的一次行動,也算是一次自律。

作為形容詞而言,只有日復一日的努力,重複自律行為,才能變成一個自律的人。

當我們懷揣目標的時候,不妨試試自律軟體,雖然它未必對每個人都能生效,但它也擁有自己的價值。

也許,它讓你多走了幾步,你觸控到了那枚星星。

又或者,你恰好就缺那幾粒撬動乾坤的砝碼呢。

最後,還有幾句話想說:

渴望自律的人,最近這段時間,也別太追求自律。

倒了剛爬起來,身體還沒徹底恢復。別為了掙錢、為了健身,反而讓自己太累。

適度就好,安全第一,和諧迎春,健康快樂!

專欄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網路營銷人,心理諮詢師。擅長消費者行為學、文字傳播學、市場營銷學等領域。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資訊儲存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