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武力值爆表,但與正史相比還是被弱化了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看到了蜀漢大將關羽與張飛在戰場上的神勇表現,例如,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為尋劉備過五關斬六將,甚至年邁時還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而張飛也不甘落後,當年曹操大軍追來,張飛在當陽橋前以二十騎斷後,一聲怒吼嚇得夏侯傑肝膽俱裂,從馬上摔下來而死,更是在瓦口關大敗五子良將張郃,可見其作戰驍勇。縱然演義之中的關羽與張飛已經十分厲害,但如果我們從正史上去分析,不難發現關羽與張飛在演義之中還是被弱化了的。

《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武力值爆表,但與正史相比還是被弱化了

那麼在正史之中,兩人又是怎麼樣的存在呢?正史記載中,關羽和張飛都是當世“萬人敵”,東吳大都督周瑜在談論起兩人時,曾稱他們二人為“熊虎之將”,可見二人確實勇猛無雙。雖說關羽與張飛在演義中的部分經歷為作者虛構,但是有一部分還是事實的。

讓我們先看看關羽。正史中關羽除了襄樊之戰時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外,其武力值的巔峰,應該是在當年官渡之戰解白馬之圍。當時,關羽的的確確是在萬軍之中,取了袁紹手下上將首級,這個上將,就是袁紹當時手中的顏良。

《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武力值爆表,但與正史相比還是被弱化了

關羽斬殺顏良並非演義渲染,而是確有其事。在《三國志·關羽傳》之中就有記載。當時關羽看到顏良的旌旗傘蓋,得知了顏良的具體位置,當即朝顏良奔來,與萬軍之中將其斬殺。而袁紹手下的將領們,沒有一個可以阻擋得住關羽,關羽斬殺顏良,解了白馬之圍。有意思的是,後世在看這一段的時候,竟然將重點聚焦在了關羽的兵器上,因為當時史料記載的是關羽策馬“刺”顏良,後世認為這一個“刺”字,就說明關羽使用的兵器並非青龍偃月刀,而是馬槊。

《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武力值爆表,但與正史相比還是被弱化了

然而這一段到了演義之中,卻說關羽由於胯下赤兔馬跑得快,加上顏良本就沒有與關羽敵對的意思,而是想核實一下來者何人,從而好告訴關羽,劉備在袁紹帳下這一訊息。但關羽卻不聲不響的跑到了顏良面前,將其斬殺,一場光明正大的對決,演變成了關羽單方面的偷襲。從兩者的對比之中可以看出,正史之中的關羽更加勇猛霸氣,要知道當時猛將張遼也在場,這位以七千(而非演義之中的八百)騎兵攻破孫權十萬大軍的將領,在當時也不能於萬軍之中取了顏良的首級,可見關羽那會是靠真本事殺的顏良。

況且當時關羽拍馬而來,斬殺顏良,顏良也並非沒有與關羽對抗的心,此時的顏良是有所防範的。在《三國志武帝紀》就有記載:公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裡,良大驚,來逆戰,使張遼、關羽前登,擊破,斬良。說的就是行軍至白馬處時,袁紹與曹操發生遭遇戰。只不過這個時候的顏良先是有所驚慌,然後倉促率軍逆戰,最終被擊破。由此可以看出,張遼與關羽奔殺而來,顏良是做好了應對的。只不過當時情況緊急,而所謂逆戰應該是行軍隊伍的陣型方位有所調整,自然會吃虧一些。但即便如此,兩邊都是征戰多年的將領,顏良身邊自然也有親衛隊。在這樣的情況下,顏良還是被關羽襲殺,這也是毫無爭議的事實。

《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武力值爆表,但與正史相比還是被弱化了

而張飛武力值的巔峰,應該是在長坂坡前據水斷橋。正史之中,張飛是正面迎戰曹操的追兵。而演義之中,卻成了張飛帶著十幾個騎兵,把樹枝栓在馬尾,使得馬在樹林裡來回跑,引起地上的塵土飛揚,以此來困惑敵軍。曹操因不知張飛身後有多少人,恐怕有詐,這才退的。相比之下,正史之中的張飛才稱得上是萬人敵的人物。

《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飛武力值爆表,但與正史相比還是被弱化了

當然,曹操當時也沒有親自到現場,來的只是五千虎豹騎。但以二十人抵擋住五千精銳之師,張飛也確實擔得起萬人敵的稱號了。再加上關羽是正史之中唯一一個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將領,因此不難看出,演義對此二人還是有所弱化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