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男孩頻繁喝水、如廁,竟患糖尿病?

本報記者張夢祥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據悉,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高達1。14億,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糖尿病併發症累及血管、眼、腎、足等多個器官,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專家表示,應透過生活方式的干預來預防糖尿病。

3歲男孩患上糖尿病

近日,3歲的嘟嘟(化名)因多尿、頻繁飲水來到天台縣人民醫院就診。原本以為只是小毛病,結果一檢測血糖竟然高達30mmol/L,確診了糖尿病。

原來,嘟嘟平時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老人認為小孩身體不好要多補補,平時經常給他吃荔枝幹、桂圓乾。不僅如此,老兩口擔心水果生冷傷脾胃,常常將水果煮成“冰糖水果羹”給嘟嘟吃。

老話說:“能吃是福”,怎麼就好端端地吃出糖尿病了呢?“嘟嘟屬於幼年型糖尿病,除遺傳易感、基因突變等屬於不可變的因素外,還與感染、不良生活行為等外在因素相關。嘟嘟長期高糖高熱量的飲食,加上運動量不足,便將糖尿病提前誘發出來了。”天台縣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金嬌楊介紹,頻繁小便和飲水便是糖尿病的早期典型症狀,需引起重視。

她說,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涉及很多方面,最主要的可以總結為胰島素分泌的缺乏和胰島素敏感性的下降。

糖尿病年輕化成新趨勢

據悉,目前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型別,而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從目前接診的情況來看,糖尿病患病率在增高且發病人群年齡正在前移,年輕化已經成為新的趨勢。據資料分析,18至39歲的年輕人近年來糖尿病的患病率大幅增加。”金嬌楊介紹,導致糖尿病患病率增高最核心的問題是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例如缺乏運動,飲食中熱量過剩等。

在糖尿病預防工作中,兒童青少年的體重問題也急需關注。她說,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積易產生胰島素抵抗,糖耐量減退,如果出現胰島功能衰退,胰島素分泌量逐漸減少,血糖便會升高。

不少糖尿病患者認為水果是甜的,吃了容易升糖,便對水果避而遠之。事實上,水果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營養元素,適當攝入低糖分水果有利於身體健康。“糖友們吃水果,關鍵要看怎麼吃、吃多少。”金嬌楊建議,糖友們不妨在兩餐之間,將蘋果、獼猴桃等低糖水果切成小塊,每天水果攝入量應控制在100至200克。

需要注意的是,超重與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和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育史,具備任一因素都是糖尿病高危人群,都應注意預防管理。

“4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患者需要積極參與糖尿病的篩查和生活方式干預。”金嬌楊表示,如果透過家庭血糖檢測儀發現異常,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糖耐量測試等來確診是否患有糖尿病,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她說,目前生活方式的干預對於預防糖尿病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其簡單來講就是“管住嘴、邁開腿”,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和規律的運動習慣,有效地遠離糖尿病這個“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