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皇帝臨死前搞權力制衡,想到了兩個辦法,但忽視一人滿盤皆輸

或者不來,我都在這裡,我是楊不悔,記得加關注粉我哦!

小編為大家蒐集了明星情報,下面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咸豐皇帝臨死前搞權力制衡,想到了兩個辦法,但忽視一人滿盤皆輸

咸豐十一年六月初九,這天是咸豐皇帝31歲的生日。過完生日後的咸豐臥床不起,七月十六日下午,咸豐突然昏迷,晚上11點左右,咸豐甦醒過來,用微弱的聲音傳諭,讓重要大臣們來到寢宮。

咸豐要為自己身後事做最後一點安排,內容是大清王朝皇位繼承人以及輔政大臣的人選問題。趁著自己意識還算清醒,咸豐用最簡單的語言口述了兩道關係無數人命運的諭旨:

咸豐皇帝臨死前搞權力制衡,想到了兩個辦法,但忽視一人滿盤皆輸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硃諭:皇長子載淳,著立為皇太子。特諭。”和“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奉硃筆:皇長子載淳,現立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特諭。”

雖病重,但咸豐很清楚,長在載淳只有6歲,至少要到16歲才能親政。怎麼樣才能確保在未來10年時間裡,將大清的皇權牢牢掌握在自己的兒子手中?想來想去,咸豐皇帝想到了權力制衡。

咸豐皇帝臨死前搞權力制衡,想到了兩個辦法,但忽視一人滿盤皆輸

咸豐最先想到了自己的六弟奕。奕和咸豐一起長大,兩人曾經親密無間,本來更有資格做皇帝的奕,結果卻封了親王。如果讓奕以皇叔的名義來給小皇帝輔政,看似能成功,但危險也是同時存在,會不會像當年的多爾袞一樣?

當咸豐在承德避暑山莊病重時,奕在北京主持工作。當奕獲悉咸豐多次吐血時,他非常著急,多次上奏希望能到熱河探視。收到弟弟的奏摺,咸豐也是百感交集,但權力還是戰勝了兄弟情,委婉了拒絕了,“徒增傷感,豈能無感於懷。”

咸豐皇帝臨死前搞權力制衡,想到了兩個辦法,但忽視一人滿盤皆輸

咸豐明白,一旦讓奕進入輔政大臣的行列,局勢可能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咸豐將對皇位威脅最大的奕排除,並將康熙年間四大臣輔政的人員增加一倍,變成了八大臣。做完這些,咸豐還留了一手,“鈐印製度”。

所謂“鈐印製度”是指將自己最喜歡的兩枚印璽,一枚“御賞”,一枚“同道堂”,分別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和兒子載淳,作為皇權的象徵。由於載淳年幼,慈禧順理成章地掌管“同道堂”這枚。

咸豐皇帝臨死前搞權力制衡,想到了兩個辦法,但忽視一人滿盤皆輸

“鈐印製度”規定,在載淳不能親政時,以皇帝名義下達的諭旨,必須蓋上這兩枚印章,否則一律無效。在咸豐看來,安排八位輔政大臣和“鈐印製度”,就能讓載淳皇位穩固。歷史告訴我們,咸豐設計的這個權力平衡偏偏忽視了奕,結果造成了“辛酉政變”的發生,八大臣被誅殺,兩宮“垂簾聽政”。

參考資料:《清史稿》、《咸豐皇帝的權力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