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感冒藥 醫生:抗菌藥物別自選,別任意服用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1日訊息(記者 王洪旭)

生病

要吃藥

但有

類藥被“濫用”

風險極高

那就是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抗

藥物

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頭孢克洛、阿奇黴素等

醫生提醒,抗菌藥物不要自行選藥,也

不可任意服藥

使用前務必諮詢醫務人員,以減少耐藥性

部分抗菌藥物長期使用

會損傷兒童聽力

當前,

微生物耐藥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公共健康領域的重大挑戰,預計到

2050年,全球每年將有1000萬人死於超級耐藥細菌的感染。

為積極應對微生物耐藥帶來的挑戰,提高社會公眾對耐藥的認識水平,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

11

月的第三週確定為

“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今年的主題為

“擴大認知,遏制耐藥”。

那麼,什麼是抗微生物藥物?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王煒表示,瞭解抗微生物藥物,首先了解微生物,這

是肉眼看不到的一類微小生物體,必須藉助光學顯微鏡甚至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微生物有許多種類,主要包含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有的微生物對機體有益,有的卻有害,能引起人類或動物某些疾病的發生與流行的這類致病微生物,

又被

稱為

“病原微生物”。

王煒表示,

抗微生物藥物包括抗細菌藥(抗生素)、抗病毒藥、抗真菌藥和抗寄生蟲藥,可以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預防和治療人類、動物和植物的感染。

然而,抗菌藥物在殺菌或抑菌時,也會造成人體損害,影響肝、腎功能,引起胃腸道反應等;部分抗菌藥物在長期和大量使用時會導致聽力受損,尤其是學齡前兒童。

抗微生物藥物濫用

產生耐藥性致

“無藥可用”

然而,隨著人們對抗微生物藥物使用過多,導致

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不再對藥物產生反應,出現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這使一些常見感染更難治療,並增加疾病傳播、罹患重病和死亡的風險。

目前,

抗菌藥物在人類和動物衛生中的持續過度使用和濫用,助長了抗生素耐藥性的出現和蔓延。

王煒表示,

耐藥性一旦產生,抗菌藥物和其他抗微生物藥物失去療效時,感染就會變得越來越難以治療,甚至無藥可用。

抗菌藥物

≠感冒藥

這些用藥誤區要注意

王煒表示,目前人們對

抗菌藥物的

使用存在幾大

誤區

不能把

抗菌藥物

當作

消炎藥

很多炎症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使用抗菌藥物無效。也不能把

抗菌藥物

當作

感冒藥

90%的感冒藥由病毒引起,用抗菌藥物是無效的;就算是細菌引起,也需要檢查,使用合適的抗菌藥物。

生活中,很多人一

發熱就用抗菌藥物

但是發熱不一定是由於細菌感染,因此不是都需要用抗菌藥物,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性發熱、過敏性發熱、藥物熱等。

因此,在使用抗菌藥物(抗生素)時,建議能用窄譜抗生素則不用廣譜抗生素,能用低階抗生素的則不用高階抗生素。若沒有明確病原微生物則可使用廣譜抗生素,而若已經明確致病的病原微生物則最好使用窄譜抗生素,否則容易增強細菌耐藥性。

此外,

藥物起效需要一定時間,一般抗菌藥物使用

72小時後對抗感染治療進行評估,依據評估結果有指徵的更換

使用

抗生素。

醫生:為減少耐藥性

抗菌藥物別自選或任意服用

王煒主任表示,每個人都要加強對抗微生物藥物的瞭解和認識,積極參與到遏制微生物耐藥性的行動中,以減少耐藥性。為此,他建議,大家生病了不要

自行選藥,使用抗菌藥物前,請務必諮詢醫務人員;不

任意服藥,感染型別不同,則選用抗菌藥物存在不同;不要隨意停藥,足量足療程使用,避免細菌耐藥;抗微生物藥不是萬能的

不過度依賴輸液,能口服不肌注,能單用不聯用。

規範使用抗菌藥物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患者、醫生以及醫院的共同努力。據瞭解,早在

2017年,海南大型醫院逐步停止普通門診靜脈輸液,目的是

加強醫療機構靜脈輸液管理,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要求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從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靜脈輸液管理工作重要性認識,鞏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成果,切實採取有力措施,確保門診靜脈輸液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同時要加強急診、住院患者輸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