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怎麼突然就倒掉了

當代哲人郭德綱說,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如果這兩個同行是首富,那會有多大的仇恨?

一、義大利人,你把俺老胡害苦了!

話說1883年,當時的中國還叫做“大清”。在遙遠的義大利,他們生絲大獲豐收。所謂生絲呢就是從蠶繭繅出來的東東,在那個時候,這可是中國出口的主要大宗產品之一。

訊息傳來,一個人聽到後是如喪考妣,而另一個人則樂得鼻涕泡都出來了。悲傷的人叫胡雪巖,快樂的人叫盛宣懷。生絲貿易一直都是胡雪巖的主打產業之一,早在1881年,為了爭奪市場定價權,他就開始大量囤積生絲。到1883年的時候他已經囤積生絲達一萬五千包,已經佔據很大的市場份額。正當他打算很賺一把的時候,卻不料人家“洋鬼子”的老家生絲大豐收了,市場價格一落千丈。那胡雪巖能不能暫時不出售呢?答案是:不能。

其一,生絲也有保質期。

但更要命的是這其二……

首富怎麼突然就倒掉了

這玩意就是生絲

二、大清股市不厚道啊?

常言道,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生絲貿易對胡雪巖來說固然重要,但錢莊才是他的命根子。不幸的是恰恰就在1883年,錢莊出事了,出大事了。起因是大清朝發生了“股災”。

諸位官人,你或許想不到其實早在1860年代中國就有了股市,經過十年培育,到1870年代的時候,中國股市迎來了一個超級大牛市,尤其在1881、1882年的時候,更是全線飄紅,幾近瘋狂。

舉個例子,當時輪船招商局的股票從幾十兩上漲到近300兩,開平礦務局的股票也從不足十兩漲到210兩——瘋了,全瘋了。沒錢炒股怎麼辦?當時的人也不傻,借錢啊。從哪借?從錢莊借啊。“借錢炒股”——這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胡雪巖的阜康錢莊就是當時最大的錢莊之一,其地位和影響力遠遠超過現在的那什麼寶。所以,理所當然的,胡雪巖——股民——股市,就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

該來的終究會來,是泡沫終究要破掉。當1883年來到的時候,狂歡之後的每個人都感覺到了一陣寒意。

無能的清政府根本不懂得“熔斷”機制,也不會出臺刺激政策來救市,總之,風暴來臨,一瀉千里。

放出去的錢再也收不回來了,絕大部分的錢莊已經倒閉——你能想象今天的銀行倒閉嗎?還是絕大部分都倒閉呦!胡雪巖的阜康錢莊雖然是業界翹楚,此時也只能是慘淡經營,愈發感到難以為繼。

而要想生存下來,只能賠本出售他手中囤積的生絲,儘快變現以應對擠兌潮。

首富怎麼突然就倒掉了

胡雪巖

三、怎麼朝廷也不賴賬?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且說數年前胡雪巖曾作為清政府和洋人的中介,從洋人那裡借了一筆鉅款,當然秉承著“經手剝層皮”的優良傳統,他也從中得到了大大的好處。

有人問了,為什麼要找胡雪巖做中介呢?胡雪巖的信譽好唄,你要知道,在洋人眼裡胡雪巖的信譽比清政府還要高。

清政府作為借款人,每年需要向洋人還款80萬兩,還款的過程是這樣的:清政府先把錢撥給上海市,上海市再轉給胡雪巖,胡雪巖再轉給洋人。前幾年都是這麼辦的,從來沒出現過問題。

但在1883年,正當胡雪巖焦頭爛額的時候,洋人來催還款了,胡雪巖是個講信用的商人,馬上給上海市聯絡。

上海市:“不好意思胡老闆,朝廷現在也困難,寬限20天您看行不行?就20天。”

聞聽此言,胡雪巖簡直是欲哭無淚。

但是轉念一想,還錢是小,信譽是大,朝廷眼下困難,只能是我先墊上,雖然我的日子也不好過,但是挺過這20天還是沒問題的。

於是他從那所剩無幾的銀庫裡火速調撥出80萬兩銀子現行墊付了下來——老胡畢竟還是個厚道人啊!

首富怎麼突然就倒掉了

盛宣懷

四、盛宣懷,你舅你妹你大爺……

情況愈發糟糕!但胡雪巖畢竟是胡雪巖,他久坐商場頭把交椅,一般人摸不清他的家底。

雖然前些時候他的錢莊也發生了幾次擠兌事件,但胡雪巖當機立斷:“把利率提高一倍!!!”

訊息一出,甚至有人把剛剛從他的錢莊取出來的銀子馬上又存了進去。

這時,一個人投來陰冷的目光,從牙縫裡擠出四個字:“虛張聲勢……”此人正是盛宣懷。

盛宣懷是胡雪巖的商場宿敵,在以往的交手中,他二人互有勝負,打得不亦樂乎。

1883年的盛宣懷正身居大清電報局局長(當時叫總辦)之職,掌控了全國的機密電報資訊。一直以來,他都在冷冷地觀察,透過胡雪巖的往來電報他準確把握住了宿敵的“七寸命門”。

是時候發出致命一擊了。

盛宣懷即刻調動人馬,把阜康錢莊銀庫空虛,即將倒閉的訊息散播出去。

一時間,北京、上海、杭州……各大城市的阜康錢莊里人滿為患,擠兌潮一發不可收拾。

見勢不妙,胡雪巖催促上海市還款,但對方一味敷衍,要麼是領導正在開會,好麼是領導下基層調研去了,總而言之,死活不見。

真真是豈有此理,不過,還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胡雪巖馬上給他的靠山、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權傾東南的左宗棠發電報。

然而,一封封電報發出去,猶如石沉大海一般——怎麼回事?原來電報被盛宣懷扣押了。

一切都已無可挽回,堂堂的大清首富胡雪巖就這麼宣告破產了……

新的大清首富(盛宣懷)冉冉升起……

五、歷史迴響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胡雪巖,一代商場梟雄。從放牛娃到小夥計、到小老闆、到徽商鉅富、到大清首富、直至最後家財散盡,鬱鬱而終,興如烈火烹油,敗如大廈頹傾。

為什麼?為什麼如此迅速的崛起而又如此迅速的敗亡?

答案藏在他的名號裡——“紅頂商人”,說白了就是“官商”。

沒有官方背景(左宗棠給他撐腰,當然他也為左宗棠辦事),他胡雪巖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積累起鉅額財富。

但他的敗也敗在“官方背景”這一點。在危機時刻,上海市和盛宣懷分別給了他重重的一拳。

其實當時朝廷已經把80萬兩銀子撥付給了上海市,但上海方面就是要毫無理由的“暫緩20天”。

為什麼呢?因為此時上海市的市長(當時叫道臺)叫邵友濂,而這個邵友濂恰恰是盛宣懷的好基友。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但是,如果你僅僅把這看成胡雪巖與盛宣懷的鬥爭,那也是圖樣圖森破了。

胡雪巖的背後是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的左宗棠;盛宣懷、邵友濂之流根本惹不起,但他們還真就惹了,因為他們背後站著的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

表面是胡與盛,其實是左與李;表面是商場,其實是官場;表面是奪利,其實是爭權。

封建社會,事情就是這麼的扭曲。

馬老師曾說過:胡雪巖是壞榜樣,權與錢碰到一起總會“爆炸”。

呵呵……………………

首富怎麼突然就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