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例崩漏,一從肝治,一從脾治

傳承千年中醫魂? ?????弘揚國粹布天涯

兩例崩漏,一從肝治,一從脾治

I導讀:

紅樓夢裡雪芹寫張太醫看秦可卿閉經,回名叫“張太醫論病細窮源”,也很適合這兩則醫案。

先天后天,其揆一也

作者/朱炳林

一、滋水涵木治崩中

患者女,46歲,素有月經不調,時前時後,1984年10月停經3個月,偶因事懊惱,突發崩中,血如泉湧,面白,心慌,急至縣醫院治療。經西醫急救處理後,大量出血雖止,但淋漓不淨,腹脹脅痛不已,延至半月。改延某中醫治療,予氣血兩補的八珍湯加仙鶴草,3劑血仍未止而痛增,氣逆欲嘔。

延餘視之:患者面色潮紅,舌紅少苔,腹脹脅痛,頭巔作痛,眩暈欲嘔,脈弦細,大便3日未通。

細思之,此例血脫之後,肝無所養,氣逆則火升,火升則風動,專事氣血兩補無益也,治當從腎,滋水涵木,取虛則補其母之意。用一貫煎加肉蓯蓉、旱蓮草、女貞子、黃柏、丹皮。3劑後,血淨痛除,飲食進而漸康復,1月後隨訪,經汛已來潮如常。

二、培土益氣治血崩

傅青主治血崩的固本止崩湯以補氣補血為主,參芪白朮與歸地同用,加炮姜以止血,此方在臨床上有一定的療效,故前人有“一劑崩止,十劑可不再發”之說。但亦須辨證使用,否則效果也不理想。

1987年餘治患者,44歲,暴崩下血,西醫為之輸血輸液,中醫予止血、補血藥物治療,大出血雖止,但餘紅始終不淨,纏綿半月,邀餘往診。

患者面色?白,語言低微,神志清楚,舌質淡紅胖嫩,苔薄白,脈細弱而遲,腹柔軟,無包塊,無壓痛,胸悶泛惡,不飢不食,溲清利,大便7日未解。

餘細細推敲,知其血虛之極,導致氣弱火衰,是陰陽俱虛之候,應大補氣血以固正防脫。但胸悶泛惡,胃氣不和,中土無權,滋膩之藥難入,故益氣扶中尤為首要。選用六君子湯,紅參易黨參,加炮姜、肉蓯蓉、炙黃芪。3劑後血已淨,5劑後胃口開,飲食增加。

7劑畢,面色漸轉紅潤,大便亦日1次。1月後,月經復潮,無不良反應。此例崩中,不用止血藥,專事培補後天,取效亦甚捷。人身氣血來源實有賴於脾胃運化之力,脾胃功能恢復,氣血自如泉水汩汩而來,衝任脈盛,月半以時下。

上述2例均是崩中,而治法各異。

前者以滋水涵木補肝腎而治崩,後者以培土益氣補脾胃而治崩,一重先天,一重後天。均取得滿意療效,不侷限於先後天之爭。故曰:先天后天,其揆一也。

點選『分享』轉發至您的朋友圈

在點下方‘再看’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