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上週,健帆生物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最終討論其實還是落腳到了

健帆生物到底會不會被集採,以及在集採風險之下,現在的估值是否合理。

不得不說,關於這兩個問題我很難給出定論,

一是因為本身集採這件事,時間、降價幅度等都是不確定的;

二是關於血液灌流器的醫療應用情況以及市場競爭不夠了解,對於一個“門外漢”來說,看清這背後的真相真是太難了。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既然健帆生物現在情況充滿了未知,我們還是先研究其他企業吧,

比如說今天要說到的,骨科耗材企業,大博醫療(002901)。

正好上週有粉絲提到了這家企業。

顯然,大博醫療在集採之前也是一家“明星”成長企業,而自去年高值耗材國採訊息公佈之後,尤其是伴隨著心脈支架集採大幅降價,大博醫療的股價便持續下跌,

直至今年4月,骨科高值耗材終於被安排上了,截至目前,人工關節類集採結果已經公佈,平均降幅達82%。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其中,大博醫療四類產品全部中標,股價也因此迎來反彈,

那麼如何看待大博醫療的後市?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一、採購量偏保守?人工關節國產替代率有望提升

據悉,人工關節集採首年意向採購髖關節產品、膝關節產品共達53.75萬套,佔全國醫療機構總需求量的90%,

共涉及四類產品,以膝關節類產品系統意向採購量為最多,約為23。20萬個,其餘則是髖關節類產品。

首先要說的是,

大博醫療獲得的醫療機構首年意向採購量並不算多,

四款產品合計僅有6226個,大博醫療所在的競價單元為B組,整體採購量低於A組水平。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這其中主要原因還在於人工關節類市場面臨的競爭較為激烈,且不作為大博醫療的強勢業務。

在此次集採中,共有48家企業參與,其中44家中選,既包括醫療機構常用的知名企業,也包括新興企業,既有內資企業,也有外資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關節的集採“動搖”了整個市場競爭格局,

以關節類產品龍頭,威高骨科(688161)為例,它的首年意向採購量共達43625個,約佔總採購量的8。08%。

而在2019年,威高骨科的市場份額僅有3。53%。

在集採背景下,威高骨科的市場份額得到提升,國外龍頭捷邁、強生市場份額則分別降為12.46%、11.44%。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不得不說,經過集採,人工關節市場國產替代率有望持續提升,還在於除了意向採購量之外,人工關節潛在的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以威高骨科為例,2019年,它的關節類銷量為21。56萬件,而現在根據威高骨科人工關節類產品的集采采購量僅有4。36萬個,市場份額提升的背後意味著,在約定採購量之外的市場,國產企業仍“大有可為”。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那麼說了半天,這對大博醫療有什麼影響呢?

二、由人工關節國採引發的啟示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骨科耗材集採的問題,

得出的結論是,單價較低的產品國採或省聯盟集採可能性較小,地方集採將成為常態。

這個結論其實是有很大的猜測成分,主要是因為人工關節其實有很多類產品,但此次國採卻只涉及到了四款較貴的產品,且在上半年十二省牽頭的創傷類骨科耗材聯盟集採中,單品均價過萬,所以說即使將來要擴大高值耗材集採範圍,

單價較低的產品大範圍集採也不太可能了。

但同時地方集採一直在進行中,且涉及到的範圍比較廣闊,只不過在降價幅度以及時間上不夠統一。

這也就意味著大博醫療受集採的影響有望實現“平滑”,但該承擔的依然逃不掉······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由十二省聯盟的骨科創傷類集採可知,

71家企業共有2萬多個產品中選,雖然約定採購量78萬套,對於大博醫療一年的實際銷售量是“小巫見大巫”,但顯然絕對是“靈魂砍價”。

同時,大博醫療作為國產龍頭企業,雖然其市佔率有望進一步提升,但仍然需要企業去做相關市場營銷工作。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那麼最終反映在業績上,可能是這樣的:

大博醫療的銷量沒有太大影響,可能還會有增長趨勢,這其中有一半的收入是由低價產品貢獻的,維持不變,

另外一半則按集採降價80%帶來的另一半收入下滑,那麼整體收入將下降約40%;

另外由於產品平均單位成本僅有36。22元(2020年),企業在同銷量水平,可以做到維持營業成本不變,

那麼企業毛利潤將下降約45%。

所以在這個基礎來看,企業股價腰斬的並不是沒有道理·····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銷售收入40%幅度的下滑,在銷售成本維持不變的情況下,由集採降價演算出來的

銷售毛利率實際僅下降了不到10個百分點,仍然維持在76.47%。

骨科耗材集採初落地,大博醫療可以起飛了嗎?

三、總結一下

最後,我承認自己的估算肯定和實際情況有出入,單只是集採錯期這個問題就讓人捉摸不透,所以以上估算的情況也只是基於我的認知,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有不同想法的人可以在評論區交流~

其實在一開始當我得知人工關節集採的量僅有54萬,且對大博醫療影響不大的時候我以為集採的事情會有轉機,

但事實上是,集採降價幅度真的是很大,它專門對高價耗材進行的打擊,即使預測低價耗材不進行大範圍集採,其對業績的影響也是實實在在的,而且整個行業內競爭很大,國外龍頭廠商都很積極。

對於大博醫療的後市,我們除了不確定集採都是什麼時候影響企業的業績之外(脊柱類國採或聯盟集採還沒訊息),但最終都逃脫不掉的,

重點是後期,等到一輪一輪的集採完之後,大博醫療的收入增長要靠什麼呢?在集採愈加透明之下,醫療機構作為企業的主要銷售路徑,難道要靠銷售費用嗎??

關注飛鯨投研,這裡有您最關心的投資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