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九大名言,值得每個養生愛好者讀讀

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

意志調和,就會精神集中、思維敏捷,魂魄正常活動而不散亂,沒有懊悔、憤怒等過度的情緒刺激,五臟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氣的侵襲。

可見,長存浩然正氣,無雜念,少貪念,才能靠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境界。

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許多疾病的發生,都是和氣的變化有關。大怒使氣向上逆行,大喜使氣渙散,大悲使氣消損,大恐使氣下沉,受驚使氣紊亂耗損,思慮過度使氣鬱結。

這是中醫對於七情過度引發氣機失調進而產生疾病的認識。七情是人體的正常狀態,但一旦過度就會誘發疾病。

發病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異常為主因,首先影響人體氣機,同時情志波動異常會導致病情加重或惡化。

《黃帝內經》九大名言,值得每個養生愛好者讀讀

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心是五臟六腑的主宰,所以,悲傷、哀怨、愁苦、憂傷的情緒會牽動心神,心神不安就會使五臟六腑都受影響。反之,心靜則五臟六腑皆安。所以,養生重在養心,養心即養神。

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

人高興時,營衛之氣執行通暢,所以適度的喜,可使氣和志達。

但過度喜悅,反會令人精神渙散,心氣弛緩,出現心悸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症。

《黃帝內經》九大名言,值得每個養生愛好者讀讀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洩,故氣上矣。

大怒會使肝氣上逆,血液隨氣向上逆行,病情嚴重的,可以引起嘔血,如果肝氣影響到脾胃消化功能,還會導致消化不良、大便洩瀉的飧洩病。所以說怒則氣上。

適當的怒是一種上升、擴充套件的力量,有「怒氣」則每天精神充沛,工作有目標,人生有動力;相反,缺乏怒則使人懶惰、逃避、退縮、怕事。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明智之人的養生方法,必定是順應四季的時令,以適應氣候的寒暑變化;不過於喜怒,並能良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節制陰陽的偏勝偏衰,並調和剛柔,使之相濟。像這樣,就能使病邪無從侵襲,從而延長生命,不易衰老。

《黃帝內經》九大名言,值得每個養生愛好者讀讀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飲食過量,就要損傷腸胃,這是脾胃病的常見病因。

飲食營養固然為人之所必需,但也不能忽視其兩面性,猶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論:“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

知道調理的人身體就強健,不知道調理的人身體就容易衰老。這是同樣的身體卻出現了強弱兩種情況的原因。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注意共有的健康本能,不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卻做不到。

《黃帝內經》九大名言,值得每個養生愛好者讀讀

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通曉養生之道的聖人們,能夠順其自然,沒有過高的慾望和不實的追求,在內思想上安閒清靜,在外不妄行勞作,不使自己感到身心疲勞,注意調節不良情志,摒棄雜念妄想。

保持恬惔的精神狀態,順心從欲,能夠保證自己居於不被物慾矇蔽的境界,生命根基堅固,因此能夠壽命無窮,盡享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