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搶救,11個科室戰了兩個月

近日,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一名40歲的重症胰腺炎患者,繼發多臟器功能衰竭、腹腔感染、肺部感染,病情危重,一度陷入昏迷。醫院11個學科參與多學科綜合診治,歷時兩個多月,把患者從死神手裡救了回來。

中山醫院急診部副主任修亦斌說,患者在一次進餐後出現了腹痛、噁心、嘔吐症狀,來院時已經疼痛難忍,繼而出現胸悶、氣喘。經檢查,他的血脂、胰腺酶高於常人10倍,腹部CT明顯可看到胰周滲出,再結合他100千克的體重和大魚大肉的飲食習慣,很快診斷其為高脂血症型急性胰腺炎。“過高的甘油三酯在血液中溶解度很低,血液中過多的油脂堵塞了胰管,導致了高脂血症型胰腺炎。”

病情發展迅速,患者很快出現呼吸衰竭、腎功能衰竭、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胸腔積水、腹腔積水、腹腔壓力增高、休克……於是,醫生緊急插管,用呼吸機維持患者呼吸,補液升壓,然後進行血液灌流、血液濾過,清除炎症介質,繼續加強抗感染治療……急診ICU團隊迅速組織搶救,並啟動急性胰腺炎多學科綜合治療。

“急性胰腺炎一旦轉變為重症胰腺炎,救治就變得非常複雜了。”修亦斌介紹,病變過程中存在兩次死亡高峰,第一次發生在急性反應期,佔比64。9%;第二次發生在感染期,病死率為35。2%。對這兩個節點的把握是救治的核心,醫生只能不斷應對各種狀況,與死神搶人。

此時,最新的技術手段都已經用上,但是胰周滲出越來越多,必須馬上“開渠引流”。超聲醫學部主任陳卉品團隊多次進行床旁B超引導下胰腺周圍壞死組織穿刺置管引流,見到明顯褐色引流物引出,伴大量壞死絮狀物,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然而,不久後醫生髮現,雖然引流出的分泌物變少了,但腹部CT可見患者腹腔內的積液量仍然很多,體溫、炎症指標遲遲降不下來,胃管內食物堆積著下不去,代表肝功能的膽紅素指標也越來越高。同時,用來維持營養輸入的“救命管”——鼻空腸管的放置也成了一大難題。由於患者胃腸壁水腫嚴重,急診ICU醫生多次嘗試徒手放置鼻空腸管均失敗,消化內科內鏡團隊兩次至床旁協助內鏡下留置鼻空腸管,也無法到達理想的位置。

這場搶救,11個科室戰了兩個月

多學科協同會診再次啟動,經過3小時討論,最終敲定治療方案:由腫瘤介入科副主任醫師張紅建用介入的方式使鼻空腸管到達理想位置,而後由肝膽胰外科開展胰腺清創手術,置入引流管,讓腹腔積液可以排出。

胰腺周邊血管豐富、解剖結構複雜,胰腺清創手術過程中容易導致出血、胰瘻、腸瘻等併發症,對手術醫生的要求非常高。肝膽胰外科主任醫師吳紹峰團隊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順利完成了“後腹腔鏡下胰周膿腫清創引流﹢腹膜後膿腫清創引流”。後期又根據患者病情的需要,陸續做了兩次腹腔鏡下清創術、1次彩超引導下穿刺引流術。患者的肚子上陸續留了9根引流管,接下來只需持續沖洗和引流了。

兩小時一次翻身,4小時一次換藥與沖洗,血液淨化持續進行,再加上9根腹部引流管以及胃管、鼻腸管、氣管插管、深靜脈導管等多個管路,護理難度非常大。在中山醫院急診ICU醫護團隊的悉心照顧下,患者的營養逐步達標,繼續抗感染、血液淨化、血液灌流、維護各臟器功能,給予換藥、沖洗等對症處理。終於,患者跨過了炎症風暴、邁過感染關,到達穩定期,轉危為安。

歷時兩個多月的生命保衛戰,患者近日順利出院,重獲新生。

這場搶救,11個科室戰了兩個月

文:通訊員 張舒姍 王琳 健康報記者 朱成玲

編輯:張方飛

稽核:徐秉楠 閆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