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父親的胰腺+母親的腎 腎衰竭兒子獲"再生"

全球首例!父親的胰腺+母親的腎 腎衰竭兒子獲“再生”

全球首例!父親的胰腺+母親的腎 腎衰竭兒子獲"再生"

爸爸看望兒子

8月6日,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了一起特殊的器官聯合移植手術。患者是一名27歲的年輕男性,他的父母分別捐出了一半胰腺、一個腎臟,將在生死線上掙扎的他,救了回來。

患者小謬,患有多年Ⅰ型糖尿病,並逐漸進展為糖尿病腎病,腎功能出現衰竭,需要接受血液透析,伴隨著的還有極有可能導致失明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末梢神經受損導致的左耳失聰……小謬年輕的生命,走上了搖擺不定的鋼絲,稍有不慎就會墜落。

直到8月6日,這臺雙親屬活體供體ABO跨血型胰腎聯合移植順利完成,小謬的生命被重新拉回。

據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楊洪吉介紹,這是我國首例親屬胰腺腎聯合移植、國內首例活體親屬胰腺移植,也是全球首例跨血型、雙供體親屬胰腺腎聯合移植。

5年生存率不到20% 27歲男子成為終末期腎病患者

器官移植中心博士、主治醫師侯一夫介紹,患者小謬是一名年僅27歲的年輕男性,卻已有10多年Ⅰ型糖尿病病史,一直依靠胰島素治療控制病情,但仍然發展成為糖尿病腎病。

一年多前,小謬的肌酐開始升高,這說明他腎臟功能已受到損傷。同時,視力也開始下降,發展成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3個多月前,小謬病情愈發嚴重,更多靶器官損傷,左耳失聰,腎功能衰竭,不得不接受透析治療。

“在使用胰島素的情況下,患者空腹血糖值仍然高達20。”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楊洪吉解釋說,這是非常危險的。據介紹,終末期腎病患者5年生存率小於20%。

器官移植是最佳方案

雙親成為供體 但跨血型是一大難點

器官移植,成為挽救小謬生命的最佳方案。但如果等待器官捐獻,供體短缺、等待時間長,小謬很可能等不到移植的那一天。

“親屬間腎臟移植已經是很成熟的技術,但親屬間活體胰腺移植,目前在國內還沒有報道,全國各個移植中心都沒有做過胰腺活體捐獻。”楊洪吉說,公民逝世後捐獻的胰腺,是一整段胰腺用以移植,但親屬間活體器官移植,只能用到一部分,這對供體質量、移植技術的要求都非常高。

同時,跨血型親屬器官移植也是一個難點。

“父親血型和兒子血型一樣,是A型,母親血型是AB型。”楊洪吉解釋說,原則上AB血型不能成為A血型的供者,因為會產生B型抗體,對受者器官進行嚴重攻擊。但隨著近些年的摸索,已經能夠透過B型抗體的清除克服這一障礙。

基於已有跨血型腎臟移植的成功經驗,醫生在制訂手術方案時,選擇了不同血型的49歲的媽媽作為腎臟供者,而同血型的51歲的爸爸,成為胰腺移植供者。

全球首例,成功!

雙親器官移植延續兒子生命

8月6日上午8點,一臺長達12小時的器官移植聯合手術開始。

首先被推進手術室的,是小謬媽媽,醫生要取下她的左腎。隨後,小謬和爸爸同時在兩個手術室接受手術。媽媽的左腎,移植到小謬的左髂窩,爸爸的胰腺也成功被獲取、順利移植到小謬的右髂窩。“擷取父親的胰體尾,血管長度是不夠的,我們還要進行動靜脈血管的搭橋重建。”楊洪吉說。

手術,一直持續到晚上8點,成功了!

“(移植)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手術中,患者尿量就超出了正常尿量值。”楊洪吉說,術後第一天,患者小謬血糖就恢復了正常值。術後第三天,肌酐也恢復正常,這是一個極好的訊息——證明活體捐獻的部分胰腺,完全能夠糾正糖尿病腎病的糖尿病疾病狀態。

這意味著,小謬術後可以擺脫胰島素或者藥物治療,也再不用接受透析,完全可以恢復正常的社會活動和健康。

另一個好訊息是,作為捐獻者的父母身體也在術後迅速恢復。目前,患者母親已出院返回老家,仍在住院的父親,血糖值也恢復了正常。

楊洪吉介紹,這是我國首例親屬胰腺腎聯合移植、國內首例活體親屬胰腺移植,也是全球首例跨血型、雙供體親屬胰腺腎聯合移植。

已經回到老家休養的小謬媽媽胡女士告訴記者,兒子11歲就發現了糖尿病,這些年一直身體不好,在工地找了一份後勤工作。這些年,孩子的病情讓一家人備受煎熬。今年2月,因為兒子病情又重了,所以到省醫院來看病。得知器官移植手術可以救孩子,胡女士說,她和丈夫都主動要求捐獻,“為了孩子,我們什麼都願意做,現在終於好了。”胡女士說,手術後,她身體恢復得挺好,孩子爸爸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