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脊柱惡性腫瘤完整切除 | 18個小時,四位不同科室醫師接連上臺主刀,只為...

貴州遵義的小葉(化名)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29歲的生日會是在北京度過,會是在求醫中度過。生日後不久,在接連三次化療之後,自己又要躺在北醫三院的手術檯上,經歷一場18個小時驚心動魄的生死劫。

NOV

27

2020年11月27日,早晨6:10分,北醫三院ICU病房內,看到患者生命體徵平穩,與ICU值班大夫交流後,骨科主任醫師韋峰輕輕鬆了口氣。這位患者就是小葉。經過長達18個小時的手術,年輕的小葉熬過來了。

自26日上午9:00開始手術,到27日凌晨3:00多,韋峰醫生和介入血管外科王昌明,普通外科李磊,泌尿外科王國良等多學科專家共同奮戰18個小時,從患者體內完完整整取下一個涉及脊柱四個節段、胸腰椎和腎靜脈的巨大惡性腫瘤。

當韋峰用大大的手掌取出惡性腫瘤放入銀色器皿時,看著器皿中晃晃悠悠的腫瘤,在場人員如釋重負,揪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入京求醫:要止痛,要阻止骨骼被“吃掉”

小葉是貴州遵義人,性格開朗。2020年3月生完孩子後,小葉感覺自己的腰總是特別沉,偶爾作疼,自認為產後媽媽大部分會如此,休息一段時間會緩解。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發現大腿發麻,即使休息後症狀也無法緩解,於是便到當地一家三甲醫院。透過系列檢查,需穿刺活檢確診。當時,她對病情並未重視,穿刺當天仍繼續工作。

當穿刺結果出來,小葉和家人嚇了一跳——脊柱上長了腫瘤,是惡性程度很高的間葉性軟骨肉瘤!

間葉性軟骨肉瘤

間葉性軟骨肉瘤具有高度惡性的特點。好發部位大多位於四肢,上下頜骨高發,脊柱腫瘤很少。由於其影像學特徵和普通型軟骨肉瘤相似,所以很難鑑別。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表現為,大片的骨性破壞區域,同時伴有點狀或環狀鈣化,骨頭被逐漸侵蝕,看起來就像逐漸被吃掉一樣。

經當地醫生介紹,在家人陪同下,小葉來到了北京。進行了三個療程的化療後症狀有所減輕,但腫瘤並未縮小,影像學顯示左腎靜脈內癌栓形成。對於這種惡性腫瘤,輔助的化療只能緩解症狀,不能延長患者生存期。

11月2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專家診室內,韋峰接過小葉的檢查結果、治療結果和影像資料。結合病歷,經仔細研究,問診、鑑別診斷,決定收其入院進一步治療。

入院後,小葉患病部位的3D模型很快成型,這既是為了便於患者理解,也便於醫生們的討論。

脊柱的周圍包繞著重要的脊髓、神經和血管,對脊柱腫瘤進行手術是醫學界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長久以來在世界範圍內也被稱為手術禁區。脊柱腫瘤的外科治療過程,充滿了未知和險境,尤其是要將一個涉及脊柱四個節段、胸腰椎和腎靜脈的巨大惡性腫瘤完整切除,這對患者和醫生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

為了小葉的手術,韋峰經常透過微信工作群、電話與相關科室醫生討論,時常端著膝上型電腦,帶著影像學檢查結果,去對方病房一起研究。

相關學科專家討論完畢。11月23日上午10點,骨科示教室內,一場針對患者小葉的骨科大討論進行著。主任李危石、副主任田耘,脊柱專家孫宇等悉數到場。

透過閱讀大量國內外綜述,結合與相關科室專家討論結果,仔細分析患者預後,大討論中,韋峰詳細介紹了手術方案。包括手術入路分期,左腎的取捨和輔助治療等。

“手術策略的關鍵點在於腫瘤的徹底整塊切除。”

“該患者的手術治療是一個多科合作的系統工程,術前不僅骨科,其它相關科室專家也要做好充分的溝通和準備。術中要注意保護患者的血管。”

“從手術分期看,多科上臺共同完成可儘量減少患者的手術創傷,對患者術後恢復十分有利。但該手術時間長、創傷大、風險高,術前務必要提前做好準備,各種預案要充分。”

“患者術後送ICU治療觀察,進行多學科聯合會診,制定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

會診專家各抒己見,從各個入路解剖,具體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其他科室的銜接,手術醫生的安排,麻醉醫生的配合,器械的準備、3D假體的準備、輸尿管支架的放置等逐一進行,認真研討,並確定手術方案。

討論結束後,韋峰醫生耐心為患者和家屬講解手術方案,得到了他們的認可。

巨大脊柱惡性腫瘤完整切除 | 18個小時,四位不同科室醫師接連上臺主刀,只為...

圖|術前查房,為患者講解手術方案

手術前一天,介入血管外科韓金濤醫生為患者實行了介入下腫瘤節段血管栓塞,以利於減少術中出血。

四科同臺,麻醉保駕

巨大惡性腫瘤全切除、植入3D列印植入物

2020

11。26

經過近一個月的前期準備,小葉的手術如期進行。

手術分三期。一期是後路,由骨科韋峰負責從後面將腫瘤剝離開。植入T8,9,10和L3,4,5雙側椎弓根螺釘,雙側剝離腰大肌、胸膜,腫瘤雙側緣……放置引流,關閉傷口。

巨大脊柱惡性腫瘤完整切除 | 18個小時,四位不同科室醫師接連上臺主刀,只為...

圖|手術進行中

第二期為正前方入路。普通外科李磊、泌尿外科王國良和介入血管外科王昌明與韋峰一起,依次手術。

手術間內,當其中一人主刀時,另三位自動退後,成為助手。四位主刀醫生年紀相仿,不同學科領域,不同手術風格,銜接順暢。

遊離腹主動脈和腫瘤,將主動脈遊離至腫瘤的右側。從T10-11和L2-3椎間盤撬撥,切斷L3椎體右前方的膈肌腳。T11到L2整整四個節段,連同受累的左腎,完整切除!

然而,手術遠遠沒有結束。缺損的脊柱如何才能支撐起身軀?對於患者來說,徹底清創術後遺留的大段骨缺損能否被有效修復,是其能否重獲肢體功能並恢復正常生活勞動能力的關鍵。關於骨缺損,3D列印技術或是治療骨缺損的良方。

3D列印技術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骨科劉忠軍教授,是世界首位將自行設計和研製的3D列印鈦金屬人工椎體應用於脊柱外科手術並獲得成功的醫學專家,作為劉忠軍教授團隊一員,韋峰醫生的“桁架結構新型3D列印內固定系統的創新與轉化專案”獲得了2020年醫院創新轉化大賽一等獎。問題來源於臨床,最終使患者獲益,正是科技創新進行臨床轉化的意義所在。此次手術使用的正是該項技術。

第三期手術繼續進行。韋峰從後路開啟原手術切口,兩側輪流安裝假體螺釘和後方釘棒系統相連,加壓後鎖緊螺母。安裝2個橫向連線……為患者小葉定製的3D列印假體,穩穩植入,為她提供了堅強的支撐!

長時間手術,麻醉醫生全神貫注,維持著患者的生命體徵……

11月27日凌晨3點,歷時18個小時的手術順利完成。

作為骨科住院總醫師,王奔負責安排手術,同時也要安排科室進修醫師跟臺學習。這臺手術,除了常規安排熟悉患者病情的管床大夫跟臺做助手學習外,他本人術前接到了無數來自其他進修大夫的申請,都是想現場學習。只可惜手術大、手術間相對狹小,無法安排開。

看到小葉手術順利進行且出血遠遠少於預期,王奔鬆了口氣。脊柱腫瘤手術規模大,術中需要輸血。術前,按照骨科新的血液管理模式,他安排患者進行了400ml預存採血,除此之外,因為需要準備更多的血球及血漿,提交用血申請後,他從術前一週開始,幾乎天天和血庫聯絡確認所需要的血是否已準備妥當。

術後,早已準備好的危重醫學科醫護一起,將小葉從手術室接入危重醫學科繼續觀察治療。

巨大脊柱惡性腫瘤完整切除 | 18個小時,四位不同科室醫師接連上臺主刀,只為...

圖|術後查房

12月10日下午2點,午後的陽光灑進病房,小葉躺在床上,老公陪在床邊。雖頭髮剃光,但大大的眼睛,洋溢著笑意的臉,怎麼也使人很難和一位大手術後不到兩週的患者聯絡起來。從ICU到骨科病房,再轉到康復病房,小葉開始在老公的攙扶下,慢慢行走。看到小葉的病情一天天好起來,查房的醫生們露出欣慰的笑容。

據韋峰介紹,小葉詳細的手術方案來源於北醫三院脊柱腫瘤的多學科合作群。脊柱腫瘤手術涉及多個學科,在骨科的組織下,脊柱腫瘤的治療已經形成涵蓋病理科、腫瘤化療科、腫瘤放療科、放射科、介入血管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經外科、危重醫學科、康復醫學科、血液內科、輸血科等眾多學科的多學科診療團隊。術前討論,大家紛紛從本學科的角度提建議、出主意。最終的手術方案、患者後續治療也會歸於這個40多人的多學科工作群,以便大家都能瞭解治療的目的、計劃,各司其職、互相配合。

這裡,除了權威專家外,還彙集了一批相關專業的年輕臨床醫師。

“這既是一個討論群,也是希望群裡的年輕醫生們可以感受到一種氛圍,透過耳濡目染,能夠學習這種鑽研精神和工作方法。這些,都需要傳承。”

多專業領域互相補充,這也是綜合醫院的優勢。以患者為中心的MDT團隊合作模式,為專家的精誠合作提供了最好的註腳。

文 | 宣傳中心 仰東萍

圖 | 骨科 任趁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