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被子女厭惡很正常,不用慌,心理學教你這3招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類乃至世間萬物,誰都離不了生老病死,也是生物發展變化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有人說老來難,老了身體機能都呈現衰退的趨勢,面容也佈滿了深深的皺紋。人們過了六十歲隨著身體年齡的增大,心理上也在不斷適應著衰老的節奏。

人們都說衰老是從心態變老開始的,許多老年人正面臨著一些心理問題,也是因為身體的衰老帶來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改變,許多老年人都在逐漸適應自己在社會上角色的轉變。

人到老年被子女厭惡很正常,不用慌,心理學教你這3招

同時子女對自己的態度也成為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許多老年人都希望能夠得到子女的照顧和陪伴,對自己老年生活有所慰藉,但是也有的老人被自己子女厭惡。

面對子女的厭惡,老年人該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從心理學上分析老年時期的心理變化,從中尋找一下答案。

首先看一下老年時期的心理變化過程,在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人格八階段理論中提到了老年心理狀態變化。

老年時期的個體需要經歷一番心理變化,主要是自我整合和悲觀、失望的矛盾是老年心理變化中重要的原因。

人到老年被子女厭惡很正常,不用慌,心理學教你這3招

這個階段也屬於成年的晚期,人們的生命走向了尾聲,老人在這個階段需要調整心理,接受自己的老去,並且可以坦然面對死亡的心理過程。

在這個時期,許多老年人會看到身邊許多老人逐漸逝去,在經歷了生與死的洗禮之後,也慢慢的能看透生死。或許會對世間有所留戀,但更多的是釋然和麵對死亡的淡定。

老年時期容易積累一些負面的、消極的情緒,如果不能夠好好調整心態,不斷的積累負面情緒的情況下,將會面臨抑鬱的可能。

老年人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之下,有可能會引發老年孤獨症、空巢綜合徵等心理疾病。

人到老年被子女厭惡很正常,不用慌,心理學教你這3招

在不穩定的心理狀態之下,有可能將負面情緒釋放在子女身上,讓子女感到負擔和痛苦,從而會產生厭惡的感覺。其實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而厭惡只是一種情緒,行為上的不孝才是真的存在親子危機。

因此,人到老年被子女厭惡很正常,不用慌,心理學教你這3招,找到相處平衡點。

保持良好的心態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的生活,傳遞正能量給子女。許多子女不願意接觸父母,並不是因為不愛父母,而是父母年老以後總是有許多抱怨和消極的言語刺激子女的神經。

子女都在努力的生活和工作,每天也有操不完的心、忙不完的事。回到家裡,面對父母的抱怨和負面情緒,難免心裡感到不適。

人到老年被子女厭惡很正常,不用慌,心理學教你這3招

許多子女一聽到父母的抱怨,恨不得掉頭就走再也不回家。所以作為老年人,首先要學會自己調節心態,保持積極的情緒。

自己要學會紓解,可以出去走走散散心,轉移一下注意力。不要讓不好的情緒影響自己,更不要將負面情緒宣洩給子女。如果心態積極樂觀,子女也會願意看望自己,陪自己聊天。

自我關照

其次,照顧好自己就是給子女省心。許多老年人希望跟子女一起生活,但是往往因為生活習慣不同,住在一起會產生許多矛盾。

人到老年被子女厭惡很正常,不用慌,心理學教你這3招

如果強硬的跟子女一起住,有可能還會產生矛盾,被子女厭惡。所以老年人趁著身體健康,應該保持鍛鍊,照顧好自己。在自己能動的年紀,想辦法過好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直盯著子女的生活不放。

現在的子女生活壓力比較大,老人能夠照顧好自己讓子女放心,對子女來說就是很大的幫助。

老人身體健康,怡然自得,與子女保持距離,不打擾子女的生活。畢竟久病床前無孝子,老人生病子女要照顧自己,還要忙活家裡的一灘事,時間久了就會厭惡自己。

與其盼望子女的照顧,不如積極鍛鍊,保持身體健康來得實在。

人到老年被子女厭惡很正常,不用慌,心理學教你這3招

不要多管閒事,子女的家事不要摻和。許多老人認為自己活了一輩子,也管了孩子一輩子,孩子就該聽自己的。可是子女都已經成家,有了自己的家庭。

保持合適距離

每個人家裡都有一些瑣事,本來兩個人吵架過一天哄哄就好了,老人一摻和更加麻煩了。老人習慣插手子女的事,如果子女來詢問自己,可以給出自己的意見。

如果子女沒有問自己,就不要擅自去管閒事。最後不僅可能鬧得不愉快,還有可能讓子女厭惡。

所以所為老人,雖然是子女的父母。但是子女已成年,許多事情就要自己去經歷。如果不需要父母幫忙,就不要對子女的家事指手畫腳,不僅達不到好的效果,還會帶來更大的家庭矛盾。

人到老年被子女厭惡很正常,不用慌,心理學教你這3招

人到老年,對於子女應該學會放手了。未來的人生路,還是需要子女自己去走,一些坎也需要自己去經歷。

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每天盯著孩子,現在應該想想如何保持身體的健康,如何過一個高質量的老年生活。

自己過得好了、積極陽光了,才能讓子女放心的經營自己的生活,畢竟老人最擔心的就是子女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老年生活過好了,不給子女添麻煩就是最好的結果。

- The End -作者| 湯米編輯|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筆團|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