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用上可樂,巧取四齡童胃結石

本報訊(記者李晨琰)空腹吃柿餅竟會長出巨大胃結石?日前,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接診了一例特別的案例。深夜,4歲女童彤彤在父母的陪同下匆匆趕到復旦兒科急診,整個診療過程中,女孩不停喊著“痛”,一度出現嘔血癥狀。

家長告訴急診醫生,彤彤在中午開始出現上腹部間歇性疼痛,把午餐都吐了出來。晚上10點多,彤彤又嘔吐了幾次,嘔吐物裡開始出現黑色液體。這下把家裡人嚇壞了,連忙帶著孩子趕往家附近的醫院,接診醫生懷疑彤彤是消化道大出血,建議到兒科醫院就診。

“透過胃鏡檢查,我們發現患兒胃內較多糜爛、出血,胃角有1釐米大小的潰瘍。”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消化科主任黃瑛教授告訴記者。令人吃驚的是,彤彤胃內還有巨大的黑色團塊狀異物,胃鏡室醫護人員多次嘗試用異物網籃套住異物,均因異物過大過硬而無法從食道取出。

黃瑛綜合考慮後,考慮胃結石可能。經再次仔細詢問患兒家長病史,特別是孩子近期飲食情況,瞭解到在發病前兩天,彤彤跳舞回家後飢餓難耐,在空腹的情況下,一口氣連吃六塊柿餅。

這下,一切病症有了答案。原來,彤彤的胃內異物是過量食用柿餅引起的巨大胃結石。目前,她的胃結石已長至鵝蛋大小,由於不斷摩擦、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腸道出血、糜爛、潰瘍,隨時會引起腸梗阻可能。

但是,胃結石又大又硬,胃鏡下難以取出,如果直接開刀會增加患兒痛苦。這樣的病例在復旦兒科並不多見,如何把巨大的胃結石順利取出來?經過多團隊商討,專家們想出一個妙招。

據介紹,2002年,希臘學者Ladas等率先報道了可口可樂經鼻胃管灌洗,成功治療植物性胃結石5例,此後,日本、韓國、西班牙、美國等國家相繼有個案報道。

在可樂的浸潤下,因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胃結石被大量氣泡包圍、衝擊,從而一定限度地衝開表面鬆散之處;另外,可樂中的磷酸能在分子狀態下攻擊和破壞胃結石核與核之間的連線點,使結石無法凝聚成塊狀,變得越來越小,最後透過排便排出體外。

消化科診療團隊根據臨床經驗,建議家長每天讓彤彤多喝可樂來軟化胃結石,然後密切觀察病情,選擇合適時機再行胃鏡下探查,為彤彤爭取保守治療的機會。

嘗試了2天后,內鏡醫生欣喜地發現,彤彤的胃結石較之前變小,且有所軟化。術中,治療團隊先用異物網套器把胃結石切分成兩塊,再用異物網籃分次取出。在消化道異物MDT團隊的通力配合、精心治療下,彤彤終於轉危為安。

為什麼吃柿餅容易出現胃結石,甚至出現胃出血、潰瘍、腸梗阻等險情呢?據醫生介紹,柿子或柿餅中含有大量鞣酸(也叫單寧酸),遇到酸性物質尤其是胃酸時,在胃消化酶的作用下,鞣酸會使食物中蛋白變性將食物及殘渣結合成團。在胃內時間越長,團塊形成越結實,這個團塊就被稱作柿石,引起的相關症狀叫“柿石症”。

不過,得了胃結石不能隨便喝可樂,需要到醫院評估。醫生特別提醒市民:吃柿子時,不要空腹吃;每次不要吃太多;吃過柿子後不要喝牛奶;不要與酸性的水果同食;不要與海鮮一起吃;高齡或消化不好的人儘量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