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食蝦蟹風險大 尤應提防“肺吸蟲”

前段時間,網路上一段“美女直播生吃小螃蟹”的影片傳得火熱,許多“吃貨”對此都躍躍欲試。福建省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專家提醒,生食蝦蟹風險大,尤其要提防“肺吸蟲”。

在我國,生長在淡水中的石蟹和蝲蛄,就是肺吸蟲最主要的傳播媒介,如果吃了生的或沒煮熟的石蟹、蝲蛄,極易引起食源性肺吸蟲病。

人感染肺吸蟲後,肺吸蟲蟲體會在人體組織中游走或定居,對臟器造成機械性損害,蟲體的代謝產物會引起人體的變態反應。當肺吸蟲遊走在面板下時,就可以看到皮下的一個個小結節。肺吸蟲可侵入人體多個臟器系統。侵入呼吸系統,會引起肺部炎症、胸水,表現為咳嗽、咳痰、氣急等。肺吸蟲侵入消化系統,會引起腹痛、腹瀉、噁心嘔吐、肝大、脾大、腹水等。侵入心臟,會引起心包炎,表現為心悸、心慌,嚴重時導致心功能衰竭。蟲體移行到腦部可形成腦內多發性囊腫,出現劇烈的頭痛、癲癇、癱瘓、視力減退、失語等症狀,還可能有發熱、蕁麻疹等表現。

肺吸蟲也稱並殖吸蟲,屬隱孔吸蟲科。我國致病的肺吸蟲主要為衛氏肺吸蟲和斯氏肺吸蟲。肺吸蟲卵進入水中發育成毛蚴,鑽入第一中間宿主——螺體內形成胞蚴,以後發育為母雷蚴、子雷蚴,再發育成大量的尾蚴,尾蚴脫離螺體侵入第二中間宿主——石蟹、蝲蛄體內發育成囊蚴。人若吃了生的或未煮熟的石蟹、蝲蛄,囊蚴進入小腸,幼蟲脫囊而出,穿過腸壁到腹腔,再穿過橫膈進入肺內發育為成蟲。

肺吸蟲病不會發生人與人的直接傳播,肺吸蟲需於第一中間宿主川卷螺、擬釘螺等淡水螺體內發育,再於第二中間宿主石蟹、蝲蛄(寄生在鰓、肌肉等處)體內發育才能感染給人。生存於我國淡水中的石蟹和蝲蛄是肺吸蟲最主要的傳播媒介。

預防肺吸蟲病要防止病從口入。絕大多數寄生蟲和寄生蟲卵在充分高溫加熱後都能被殺死,肺吸蟲也不例外,感染肺吸蟲的主要原因就是食用了未加工熟的螃蟹、蝲蛄等,因此對於普通市民來說,不吃生蟹、醉蟹、醉蝦,可以預防肺吸蟲病。

□泉州晚報記者 張沼婢 通訊員 李燕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