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手術切除重建方案 破解前臂“骨癌”保肢治療難題

近日,北京積水潭醫院骨腫瘤科團隊關於前臂惡性骨腫瘤保肢治療的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刊物《腫瘤學前沿》上。惡性骨腫瘤即是人們俗稱的“骨癌”。

前臂原發惡性骨腫瘤發病率極低,前臂肌群解剖結構複雜且與手的精細運動密切相關,神經血管密佈、空間狹小。惡性骨腫瘤侵犯周圍軟組織往往造成重要神經血管受累,保肢困難。失去手臂意味著殘障。患者在勞動能力下降、給個人和家庭帶來巨大負擔的同時,還面臨社會偏見導致的心理壓力。

論文第一作者、北京積水潭醫院骨腫瘤科副主任劉巍峰介紹,由於前臂結構複雜,在保證安全範圍內切除惡性骨腫瘤存在一定困難。除了切除病灶本身,幫患者儘可能保留前臂及手部功能、儘快恢復健康也是醫生們努力的方向。“人的前臂當中有兩根骨骼,橈骨和尺骨。我們的手臂能夠靈活旋轉,靠的就是這兩根骨的靈活配合。在患者接受手術、切除大段骨骼的同時,我們還要給出重建的方案。”他說。

簡單而傳統的重建方案是單骨化,即讓沒有受損的那根骨頭成為前臂支撐的中心,但這種方案可能導致患者手臂失去旋轉功能。為此,醫生們研究並改進方案,用人體其他部位的骨骼,如髂骨或小腿上的腓骨,來補全被切除的骨骼。“這種‘移花接木’並不容易。為了保證骨的存活,我們有時要進行復合血管移植,把腓骨的血管連線到前臂的血管上。這也是非常精密的手術,需要顯微外科團隊協同作戰,才能保證手術順利完成。”劉巍峰說。

《臨床醫師癌症雜誌》每年的癌症統計顯示,雖然惡性骨腫瘤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疾病,前臂又是少發部位,但鑑於我國擁有龐大的人口規模,惡性骨腫瘤絕對病例也不在少數。正是由於這種疾病罕見,誤診、漏診的機率更高,因此延誤治療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劉巍峰表示,此次發表的論文,是對近20年來北京積水潭醫院骨腫瘤團隊幾代醫師臨床工作的總結,得到了包括牛曉輝教授在內的科室專家團隊的大力支援,憑藉大量病例資源和長期隨訪證據,研究團隊總結了前臂原發惡性骨腫瘤的外科手術切除重建方法,統計分析出預後相關危險因素。為術前評估腫瘤切除安全邊界、重建方式優劣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