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于謙 為明朝續命二百年

正統十四年(1449)十月十一日,瓦剌軍進攻北京。

瓦剌統帥也先的情緒已經高漲到了極點,兩個多月前,他在土木堡擊潰了明軍二十萬大軍,立下不朽奇功,還活捉了明朝皇帝,事後他才得知,這二十萬大軍已經是明朝的最精銳部隊。

這次出征的程序更加增強了他的信心,此次他一路攻擊前行,只用了十一天就打到了京城,此刻,這座宏偉的帝都已經完全暴露在也先的面前。

名臣于謙 為明朝續命二百年

在也先看來,進城只是個儀式而已,他不相信主力已經被擊潰的明軍還能做什麼樣的抵抗(視京城旦夕可破)。只要叫喊兩聲,嚇唬一下,城內的人就會嚇破膽,乖乖地出來辦理城防交接。

不過之後的事實證明蒙古騎兵們錯了,他們沒有打贏這場仗,他們敗了而且敗的很慘。

明朝兵部尚書于謙對戰局的變化起到重要作用。

當城外蒙古鐵騎示威的同時,城內的于謙正在召開他戰前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

會議的主題只有一個:如何退敵。

大多數人都認為,在目前的局勢下,敵軍的實力要強於明軍,要想退敵,最好的方法就是堅壁清野,等待敵軍疲憊,自然就會退軍了。

只有一個人反對。

此人正是于謙。

他站起來,說出了自己的觀點:

“也先率大軍前來,氣焰已經十分囂張,如果堅守不出,只會長他們的氣焰,我大明開國至今已近百年,昔日高皇帝布衣出身,尚可縱橫天下,橫掃暴元,我輩豈懼小小瓦剌!”

他環顧周圍眾人,停頓了一下,厲聲下達了他的第一道命令:

“大軍全部開出九門之外,列陣迎敵!”

眾臣鴉雀無聲。

確實也不用說話了,反正我們說了也不算,你看著辦就是了。

于謙接著下達了他的第二條命令:

“錦衣衛巡查城內,但凡查到有盔甲軍士不出城作戰者,格殺勿論!”

此言一出,舉座皆驚,文臣們萬萬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溫文爾雅的于謙竟然如此強悍,軍令之嚴厲,前所未聞,甚至連戰場殺慣了人的石亨也感到心驚。

還沒等他們喘過氣來,于謙那沉穩又富含威嚴的聲音再次響起:

名臣于謙 為明朝續命二百年

“九門為京城門戶,現分派諸將守護,如有丟失者,立斬!”

“安定門,陶瑾!”

“東直門,劉安!”

“朝陽門,朱瑛!”

“西直門,劉聚!”

“鎮陽門,李端!”

“崇文門,劉得新!”

“宣武門,楊節!”

“阜成門,顧興祖!”

他停了下來。

這不是一個尋常的停頓,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還有一個門他沒有說,這個門就是德勝門。

德勝門是最為重要的門戶,因為它在北京的北面,且正面對著也先的大軍。一旦開戰,這裡必然是最為激烈的戰場。

這裡實在不是個好去處啊。

眾人並沒有等待多久,因為于謙很快就說出了鎮守者:

“德勝門,于謙!”

他用堅定的眼光看著每一個人,這種眼光也告訴了眾人,他沒有開玩笑。

文武大臣們又一次吃驚了,可讓他們更吃驚的還在後面,因為于謙馬上要頒佈的是一道他們聞所未聞的軍令。

“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

“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

這就是明代歷史上著名的軍戰連坐法,此後的明代名將大都曾採用過這一方法。

聽到這殺氣騰騰的語言,眾人彷彿不認識這個正在說話的于謙了。

就在一個月前,他還是一個從未指揮過戰爭的書生,還是儒雅的文官,是一個言談溫和,臉上始終保持著沉著鎮定的表情的人。

此刻的于謙依然沉著鎮定,卻似乎變了一個人,他已經成為了一位意志堅定,果斷嚴厲的戰場指揮官。

于謙就是這樣的強者。

看起來會議要談的問題已經談完了,似乎也該散會了,正當眾人慶幸從於謙那令人窒息的軍令中解脫出來的時候,于謙下達了他的最後一道命令。

名臣于謙 為明朝續命二百年

于謙把手指向了兵部侍郎吳寧,下達了他的最後一道命令:

“大軍開戰之日,眾將率軍出城之後,立即關閉九門,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斬!”

聽到這道命令,連石亨這些殺人不眨眼的武將也被震驚了,這就意味著但凡出城者,只能死戰退敵,方有生路,如果不能取勝,必死無疑!

于謙實踐了他的抉擇,穿上了那套沉重的鎧甲,離開了他的住所,向德勝門走去。

10月9日至10月14日,瓦剌軍隊日夜攻城皆敗,又多次落入明軍圈套,遂不得不後撤。

後撤途中被明軍大炮多次襲擊,丟盔卸甲損失慘重。

到此以于謙為首的大臣取得了北京保衛戰勝利,避免了重蹈宋朝失敗之命運。

北京保衛戰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戰役,如果此戰失敗,中國歷史將會改寫。

因為京城一旦失陷,北方將無險可守,半壁江山必然難保,大明王朝的國運也將被改變。

在這場決定歷史的戰爭中,明朝政府在主力被殲,上皇被俘,兵力不足,士氣全無的情況下,採用了正確的軍事和外交方針,最終擊敗了來犯的蒙古軍隊,保住了帝國的北部領土,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從一盤散沙、行將崩潰到眾志成城、堅如磐石,從滿天陰雲、兵臨城下到雲開霧散、破敵千里,大明帝國終於轉危為安,北京保衛戰創造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奇蹟。而這個奇蹟的締造人正是于謙。

當幾乎所有的人都對現狀絕望的時候,他挺身而出,擔當重任,挽救國家危亡。

當情況一片混亂,陷入絕境的時候,他一力承擔,苦苦支撐,直至勝利的到來。

無論局勢如何複雜困難,前景如何黑暗,他始終沒有放棄過希望,始終堅持著他的努力和抗爭。

所以,在我看來,北京保衛戰絕不僅僅是史書上記載的某年某月某日某些勢力之間的一場戰爭,以及那由成王敗寇規則書寫的勝負關係,在這些公式化的語言背後,隱藏著人性的光輝。

這場戰爭真正向我們講述的並不是王侯將相的豐功偉績,而是一個關於勇氣和決心的故事,是一個在絕境下始終堅持信念的傳奇。

無論在多麼絕望的情況下,也不要放棄希望,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創造奇蹟。

于謙用他的行為為我們證明了這一真理。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後臺留言,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