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手下的兩位猛將:一位重創齊國,另一位拓地千里!

燕昭王燕職(公元前335年-公元前279年),姬姓燕氏,薊都人。早年,燕昭王進入韓國為質。子之之亂平定後,由趙武靈王派送回國即位。在燕國發生子之之亂時,一旁的齊國趁機派遣大軍進攻燕國,從而佔領了燕國。在此基礎上,齊國在燕國大肆劫掠,導致燕國進一步衰落。

對此,燕昭王繼位後,自然是非常痛恨齊國了。也即燕昭王一直希望可以向齊國報仇,於是他即位之後,招賢納士,一方面派遣蘇秦去齊國執行反間計,另一方面,在齊國吞併宋國後,上將軍樂毅聯合五國攻破齊國,佔領齊國七十多城,使造就了燕國一時盛世。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求賢若渴的燕昭王,手下除了樂毅之外,還有一位猛將。對於這位猛將來說,也很厲害,此人幫助燕國拓地千里。

燕昭王手下的兩位猛將:一位重創齊國,另一位拓地千里!

首先,這位猛將就是秦開,也就是秦舞陽的祖父。秦舞陽曾跟隨荊軻刺殺秦始皇,結果,秦舞陽被秦始皇的氣勢震懾住了,這成為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之一。當然,作為秦舞陽的祖父,秦開絕不是浪得虛名之輩。秦開,出身魯國秦氏。史書中有“魯有秦堇父,生丕茲及秦祖,並秦人”,這位秦堇父在魯國是一員猛將,與狄虒彌、叔梁紇合稱“魯國三虎將”。

因此,秦開可以說是名將的後人,這和樂毅比較類似,樂毅的祖先樂羊就是魏國的大將。秦開早年在東胡做人質。東胡人非常信任秦開,秦開於是藉機掌握東胡的風土人情、軍事地理等情況。辭海中這樣描述東胡:“古族名。因居匈奴(胡)以東而得名。春秋戰國以來,東胡可謂燕國的心腹大患。

燕昭王手下的兩位猛將:一位重創齊國,另一位拓地千里!

在燕國弱小的時候,東胡經常到燕國境內劫掠,也即不斷襲擾燕國的東北邊境地區,讓燕昭王等君主非常頭疼。一次販馬途中,蓄謀已久的秦開脫離隊伍,恰巧燕國的隊伍經過,於是秦開立即投奔了燕國,並受到了燕昭王的重用。就燕昭王這位君主,知道秦開非常瞭解東胡的狀況,於是讓他在燕國訓練軍隊,準備和東胡交戰。

到了公元前284年,樂毅率領燕國、秦國、韓國、趙國、魏國這五國的大軍,於濟西之戰中擊敗齊國主力,從而順勢攻破齊國都城臨淄,連下70多座城池。一年後,也即公元前283年,在齊國戰場獲得勝利的背景下,燕昭王決定正式對東胡用兵。而這場戰役,最終成為秦開躋身戰國名將的重要一戰。

燕昭王手下的兩位猛將:一位重創齊國,另一位拓地千里!

公元前283年,秦開率軍迎戰東胡,燕軍自西向東,由媯水流域(今延慶境內)向密雲地區的漁水(今白河)、鮑丘水(今潮河)流域推進。因為知己知彼,秦開率領的燕國大軍一路斬關奪隘,馬踏平川。與此相對應的是,東胡軍隊雖然奮力抵抗,卻無法阻擋燕軍凌厲的攻勢,只得一路退卻,燕軍乘勝追擊,接連收復失地。

因為連續獲得勝利,燕國大軍的氣勢正盛,於是繼續向東北方向追擊東胡勢力,導致東胡一直退卻到千餘里外的今西遼河上游。由此,在秦國、趙國還沒有重創匈奴的時候,燕國已經率先擊敗了東胡。在拓地千里之後,秦開決定在燕國北部邊境修築長城,是為長達兩千多公里的燕國北長城,這也是之後秦朝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燕昭王手下的兩位猛將:一位重創齊國,另一位拓地千里!

最後,在擊敗東胡,拓地千里後,燕國在這片廣袤的土地設立了五個郡,分別是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對此,在筆者看來,秦開幫助燕國攻佔的疆域,甚至要超過燕國此前的疆域。在此基礎上,此時的燕國不僅向東北方向擴大了疆域,還攻佔了齊國的大片疆域,可以說來到了自己的巔峰。在戰國七雄中,燕國巔峰時的疆域,可謂僅次於秦國和楚國,排在齊國、趙國、魏國、韓國等諸侯國之上。而這一切,顯然有樂毅、秦開這兩位猛將的功勞。

不過,在擊敗東胡,修築燕長城後,史料中幾乎沒有秦開這位將領的記載了。至於秦開的孫子秦舞陽,於戰國末期跟隨荊軻刺秦,結果秦舞陽看到秦始皇嬴政後,就被嚇住了。然後,圖窮匕見,荊軻刺秦失敗,荊軻被殺,秦舞陽最終則下落不明。想要透過刺殺來阻擋嬴政一統天下的計劃,自然無疾而終了。